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风采
超级计算王国里的探索者
发布日期:2012-10-15来源:九三学社甘肃省委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在政协甘肃省十届三次会议上,九三学社的大会发言——“积极谋划低碳经济,掌握甘肃未来经济发展主导权的建议”,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该提案针对我省经济结构“过农”、“过重”、“过商”的突出特征,指出,“要转变甘肃经济发展方式,彻底摆脱对两高一资需求的现状,必须坚定地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低碳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才能确保甘肃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份提案的作者就是张耀南。

张耀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网络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国家863、国家基金项目评审委员,中国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十一五”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甘肃省委员会常委、中科院委员会主委。

1966年,张耀南出生在甘肃省秦安县。成长的经历培养了他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沉稳低调的性格,从兰州大学和中科院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他师从于著名冻土、流域管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先生获中科院理学博士学位。从求学原子核物理到研究野外观测手段,从支持资源环境研究的数据平台研究再到利用数据、模型和大型计算的地学e-science环境建设,张耀南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立足本职,推动超级计算在寒旱区条件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当今世界,超级计算已成为与实验、理论一起鼎足而立的第三种科研方法和手段。为了推动了超级计算在寒旱区等环境条件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张耀南率先在中科院寒旱所开展了超级计算环境建设,为青藏铁路路基稳定研究提供了模拟环境。青藏铁路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它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心血。针对青藏铁路建设中涉及到的寒旱区域环境条件下的大型科学计算问题,他率先在中科院地学研究领域建立了高性能计算系统和先进的网络环境,成为中科院为数不多的可开展超级计算服务的机构。他首次完成了ANSYS、Adina仿真软件在国产曙光3000上的移植,为青藏铁路路基稳定和隧道模拟提供了大型计算支持,为青藏铁路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拓展高性能计算的应用,针对寒旱所在沙漠、冰川冻土、水文生态领域的研究,张耀南先后集成移植了MM5、RAMS等30个寒旱区研究的模式。形成黑河交叉集成研究,建立了空间模拟环境,首次将高性能计算应用推广到气象研究之外的沙漠起沙机制、冰川动力学、冻土工程、数据同化、水资源水文、生态等研究中,在寒旱所内形成了高性能计算应用的良好势头。

服务地方,形成超级计算在甘肃省的推广

为推动高性能计算在甘肃省的推广应用,张耀南积极奔走,并得到中科院和甘肃省的支持, 2003年挂牌成立了“甘肃省高性能网格计算中心”。确立了以甘肃省大型计算中心和数据中心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从高性能计算基础、专业、专题培训研讨的三个推进阶段,成为甘肃省大型计算应用的有力推动者。从2002到2008年间,该中心共支持包括兰州大学、甘肃水利水电设计院等在内的285个研究项目的科学计算,为600多人次进行了高性能计算专题培训和应用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9年在原有基础上更新了设备,正式成立了“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兰州分中心”,形成中科院网格计算的骨干结点,由此形成了超级计算在甘肃的应用趋势。

围绕科研信息化研究与建设,张耀南在“九五”、“十五”和 “十一五”期间主持完成了“面向西部资源环境数据平台”、 “青藏铁路项目管理系统”、“雷电虚拟实践中心”、“中国科学院青海湖联合科研基地基础数据库”等24个项目。2002年被国家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殊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先进工作者,2005、2006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先进工作者。

致力科普,率先开展寒旱区的网络科普建设与宣传

从第21届至今,张耀南已连续四届作为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专家评委。他对于科普促进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正确的认识寒旱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他率先建立了寒旱区网络科普天空科普共建共享平台。由于有较厚实的工作积累,他先后承担了国家基金委的穿越青藏-极限火车的科普电视片制作项目,中国数字科技馆的 “内陆河”、“穿越青藏”科普栏目,“沙漠探险”虚拟体验馆以及“雷电虚拟实践中心”等项目。他还针对目前网络科普的传播优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方法和建设技术。为了推动社会公众关注、参与网络科普建设,弘扬科学理念,他在高校、中学、图书馆,举办“网络科普与文化传播”等专题讲座,传播科普知识。他主张社会各界应将承载科学文化的网络科普作为构建优秀网络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利用寓教于乐网络科普,吸引、引导青少年进行健康的网络行为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的这种业余付出,是他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关注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张耀南不仅把目光停留在本职领域,他时刻关注着社会问题。作为九三学社省委的特约研究员,近年来,他围绕三农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途径”的建议。围绕汶川灾后重建提出了“灾后县、镇(乡)重建,应先行重视生态功能规划”的建议。围绕全球变化,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提出了“积极谋划低碳经济,掌握甘肃未来经济发展主导权的建议”。围绕净化网络环境,建立阳光网络,提出了“加强网络科普建设,为青少年创建寓教于乐的网络环境”的建议,这些建议有的被社中央采纳,有的作为九三在省政协会议上的口头发言和书面发言。

关心社务,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责

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委员会是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基层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人员结构老化、活力不足、思想摇摆等问题。张耀南2002年担任主委以来,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广泛听取社员的意见,积极争取分院党委和统战部的支持,从加强成员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推动基层组织的发展。他利用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发展了一批年轻、学历层次高和有代表性的社员,激发了组织的活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社员的凝聚力。通过学习九三光荣传统,增强成员党派意识。大力倡导社员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创新参政议政。经过几年的努力,委会联系的群众面进一步拓宽,吸引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成员参与社务工作的热情进一步增强。目前委员会中有社省委副主委、常委各1人,有6人担任九三省委各专门委员会委员,2006年九三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抗甫在甘肃调研期间,专程到中科院兰州分院委会与社员座谈,更激发了成员参与社务工作的热情。由于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序,张耀南也获得了组织的认可和成员的好评,2000年他获九三学社优秀社务工作者、2005年获社甘肃省“十佳”青年社员和社省委先进个人、同年获九三学社中央建设60周年优秀社员。而他负责的中科院兰州分院委员会不断获得佳绩,成为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具有代表性的基层组织,获2003年 “九三学社省委会先进基层组织”、2004年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先进基层组织” 、2005年 “九三学社建设60周年先进基层组织”。2006年九三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委员会又被九三学社中央确定为长期思想建设定点调研单位。

“过程扎实 ,结果自然”,这是张耀南遵从的理念,正是凭着这份淡定和执著,他在所热爱的领域中不断探索。(万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