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风采
九三学社社员万建民:十年艰辛战胜水稻“癌症”
发布日期:2012-10-15来源:九三学社北京市委 【字体:】 【颜色:】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成。然而,从2000年开始,“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南方粳稻区大面积流行,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四五十亿元,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危害,被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在爆发的几年内一直没有有效的农药可以防治,因此对这一病害的防治可谓束手无策。

为攻破这个科技难题,在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万建民教授的带领下,项目组与水稻“癌症”展开了艰辛的较量。

万建民,198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之后赴日留学并获日本京都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1999年3月被教育部聘为首届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同年,万建民在南京农业大学的试验田中发现了患病的水稻,初步认定是“条纹叶枯病”。经随后的研究和鉴定,确认是“水稻条纹叶枯病”。这是一种由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患病,水稻将减产二至三成,严重时甚至绝收。当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均对此病没有抗性,致使该病害很快成为南方粳稻区历史上罕见的重大爆发性病害。

经过仔细调查和研究后,万建民深感形势的严峻,他分析认为,以前只是用喷农药来控制病毒,但这种传统的植保方式治标不治本,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分子育种。

防病刻不容缓,万建民联合江苏省各农业部门,全面展开攻克“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协作攻关研究,设立了研究项目,他本人作为项目的水稻育种首席专家,负责水稻育种攻关。在万建民的带领下,项目组同心协力联合攻关,通过种质、基因、技术和信息共享,构建了南方粳稻品种选育与应用的综合平台,在短短几年间,快速选育出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早中晚熟系列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新品种10个,并迅速大面积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南方粳稻区长期受“条纹叶枯病”威胁的难题,战胜了水稻“癌症”。几年来,累计推广近1.4亿亩,产生社会效益190多亿元。

谈到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万建民谦虚地表示,自己所做的只是分内的职责,是整个项目团队集体的努力以及团队背后成百上千人默默无闻的贡献和付出,才能够取得成功。万建民认为,获得农民的认可是科研人员的荣耀。农业科研人员一定要改变研究方法和理念,富有创新精神,科研立项和技术推广要结合农民生产的需要,只有这样,科技成果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注:本文由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宣传研究部张学强,根据九三学社中国农科院委员会姚杰提供的文字材料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刊登的有关文章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