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孟浩, 1958年9月出生于西安,中学毕业后随着上山下乡的热潮来到辽阳农村,先做炊事员,后来当放牛娃。1977年恢复高考,他连考3次,1979年被山西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录取,1983年毕业后,先后在陕西省商业厅财务处、陕西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工作,后被派到非洲工作3年、在莫斯科工作8个月。回国后在广铁集团下属广梅汕铁路公司长期从事审计工作。
孟浩自6岁开始学习书法,师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员赵承楷。在他的影响下,孟浩1996年加入九三学社。2002年底,孟浩担任省政协委员。从此,这个以前“对政协是做啥的一点也不了解”的广梅汕铁路公司会计师,开始频频在媒体上亮相,从电子眼收费科学性、呼吁取消择校费,到质疑高速路匝道收费合法性,再到建议取消出租车公司等等,孟浩没少给政府部门提意见。由于讲真话、诉民情,他被冠以“最敢言的广东省政协委员”、“较真的明星委员”、“孟大侠”等称号。2008年1月20日,在广东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孟浩以904票赞成、2票反对的高票数当选广东省政协常委。5年后,他再次高票连任省政协常委。2009年12月和2010年12月,孟浩连续两年被《时代周报》先后入选为“2009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100人”和“2010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几年前,他自撰了一副“鹤顶格”嵌名联概括作为1名政协委员的体会:“孟春飘雨化冰雪,浩气惊风动云天。”寓意以小见大、民主精神,打破长期以来政府固有思维,推动社会进步。
广东省政协委员公开联系方式第一人
成为1名政协委员后,孟浩用了整整1年时间来思考该如何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广泛联系社会等问题。当初,他连怎么写提案都弄不清楚。“写东西都是直来直往。” 经过摸索,他感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般多在两会前征集意见,平时与公众的直接交流太少。于是,他开通博客,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他说,他想借此“收集民意”。孟浩,由此成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公布联系方式第一人。
随后几年,越来越多求助无门的人慕名找到孟浩反映问题。2008年,孟浩成立非公开的民意工作室。2009年,工作室经媒体报道公开后,邮件、电话、信息更是源源不绝,涉及征地拆迁、学生补课收费、冤案错案等各类问题。孟浩算了一下,在担任政协委员13年里,他9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处理社会问题,把民间反映的各种问题,直接或以提案形式提交政协以及相关部门。为了支持孟浩的工作,他所在的单位给他创造了宽松的社会工作条件,先后让他在单位文联任副秘书长和关心下一代工委副主任。
“九三学社的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我文化程度不算高,仅仅只是本科毕业、中级职称。九三社员多是专家、教授、学者、博士甚至博导,我虽不能在科学上有大的建树,但可以尽量把民主旗帜举得高些、再高些!我这个人特别较真‘民主’这个词。既然我一名是政协委员,那我就有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方式很多,不仅仅体现在提案上。”孟浩说。
为小华升学勇闯教育局
2006年,央视播报了一条孟浩与教育局工作人员对峙的新闻,“较真的孟浩”从此声名大噪,他成了一名“明星委员”!这起轰动一时的“孟浩事件”,起源就是初中生小华的择校费问题。
当年8月2日,孟浩收到广东省电视台记者转来的一封紧急求助信,信中反映:广州市荔湾区学生小华填报市一中公办公费志愿,却被录取为择校生,要多付4万元择校费。8月4日上午,孟浩和电视台记者一同来到广州市教育局,他出示委员证并说明来意。有关工作人员当即表示主管领导不在。孟浩表示情况紧急,要求面见相关领导,被工作人员拒绝。几次交涉无果,孟浩决定自己上楼找领导面谈。一位工作人员当即大声警告:“如果硬闯机关大楼,我就要打110报警了!”但孟浩不甘示弱,据理力争,坚持要见领导。半个小时后,才来了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林主任。对方就工作人员的态度向孟浩道歉,并相关情况作了解释。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央视注意,“孟浩求见教育局领导遭遇报警威胁”一幕经央视传播,迅速升级为全国闻名的“孟浩事件”。众说纷纭,有人指责教育局的举动是“公权力的傲慢和专横”,也有网友发帖质疑孟浩“到底是在履行职责,还是去信访、说情”,还有人指责有关媒体断章取义、炒作此事。此事的戏剧性在于,广州市教育局颇不服气,一度要求省政协“调查”孟浩,却被省政协顶回。
其实,“孟浩事件”只是他无数次较真中的一次偶然事件,却使他在一夜间成为了新闻人物。此后,有人开始把他叫做“政协委员个人履责的破题者”。从此,在许多公共事务中,市民和媒体越来越多地看到他执著、坚韧的身影。无论是蹲点深圳亲抓小偷还是亲临现场反对广州恩宁路拆迁,孟浩近乎“偏执”的较真劲展露无遗。在取消洛溪大桥收费、探索广州交通治堵方案、白云山隧道等民生问题上,孟浩都发出了清晰而响亮的声音。他不怕“得罪”有关部门,更不怕和政府“较劲”,对他来说,正是这一次次得罪、一次次较劲,让自己这个政协委员对得起当初的庄严承诺。
蓄须15月倒逼政府公开信息
2008年10月,广州市政府发布1份红头文件,全名叫做《印发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简称39号文)。其中,对水务、垃圾处理、地铁、燃气、交通、城建、亚运城等7个板块建立投融资平台。让人意外的是,这份涉及重大民生问题的文件却并未在广州市政府门户网站依法公开。其间,广日集团通过39号文得到广州未来25年的全市生活垃圾特许经营权。按此特许,集团可以得到政府230亿元补贴,却只用帮政府偿还18亿元债务。自2011年3月发现这个问题,孟浩就给予了极大关注。
在孟浩看来,39号文是广州市政府在广州市各区和政府部门实施的广州市投融资集团的实施方案,如果市民或企业一日不知相关内容、不知政府如何进行投融资改革,你的知情权就一日受到限制,无法对政府出台城建方面一系列动作进行监督,更不要谈有效监督。所以,应该动员社会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包括人大、法律监督、社会的群众监督、新闻的媒体监督、舆论监督,再加上政协的民主监督,用这些监督形成合力,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施政,阳光施政。
在2012年广东省两会上,孟浩用1份21页“万言书”炮打广州“39号文”。他当众承诺:“39号文1天不公布,我就1天不刮胡子!”当年春夏之交,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答复孟浩:提案没有立案。原因是“所提文件属于内部资料”,提案被“转为意见,转送广州市政府参考”。
为倒逼广州市政府公开“39号文”,孟浩长达15个月不刮胡子,与之前判若两人。在蓄须1年有余的时间里,有次一家三口在女儿的校园里散步,女儿的同学看到他们后问女儿:“你姐和你爸来啦?”妻子武玫和女儿都超级期待他把胡子剃掉,“真不愿意他把胡子留那么长,其实年纪也没那么大,搞得那么老”。
2013年1月,广州市长陈建华承诺3月底公开“39号文”,并通过媒体喊话,让孟浩赶紧把胡子剃了。参加省两会的孟浩随身携带着剃须工具,原本准备广州市政府一公开“39号文”就马上刮掉胡子,可惜直到两会闭幕,这个工具也没派上用场。孟浩的较真劲儿又上来了,他说:不见“39号文”就不剃须!其后,他邀请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与法学律师、记者等,在他的办公室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一致看法后,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向政府有关部门转达意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终于,政府“知错”了。当年3月底,在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上,数十名媒体记者在雨中见证了孟浩剃胡子盛况,见证了这位明星委员倒逼政府公开信息的又一次胜利。
孟浩在媒体前刮胡子
剃须前,有人说孟浩不给市长面子。一贯较真的孟浩捋了捋蓄了15个月、15厘米长的胡子说:“我有承诺,我的承诺不是戏言,我是认真的,我必须要看到政府公开39号文以后才会刮。虽然这期间我这形象不太好看,但个人形象是小事,政府的形象才是大事。政府不介意形象,我个人就只好损失点形象分。” 让在场的记者们不禁感叹:职在责亦在,俯仰岂愧心!
政府部门一把手的“直通车”
孟浩的手机里存有很多部门一把手电话,像交通、物价、城管、文化、民政、水务、教育、司法、城建这些涉及民生的职能部门,他都有一把手电话,“可以随时拨过去反映情况,一般来说,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结果。”如果有哪些地方看不惯了,他也可以直接打过去提意见。随着时间过去、理解加深,过去像“防火防盗”一样被提防的孟浩,如今成了很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座上宾。从前,碰到有人反映问题,他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媒体,而现在,他往往会直接翻出手机、深入到相应“朋友圈”中去。
孟浩在广州中考新政座谈会上
2014年初,孟浩与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一同关注广州“中考新政”一事,民众质疑新政偏帮官家子弟。孟浩在微博上写了一首诗:中考新政起波澜,民怨顿生欲掀天;鹏浩策笔疾书紧,哨兵即应细谋篇。有意思的是,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不甘落后”也赋诗一首正面回应:“中考因由遇波瀾,当听民愿事关天;此固一谢孟夫子,从长计议谋新篇。”几个来回之后,中考新政的实施改为“从长计议”,原本箭在弦上的中考新政最终推迟3年实施。孟浩也由此与屈哨兵“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
“我常常给他‘报料’。”孟浩说,广州一所学校,有学生因家贫不愿交修凳子的费用,结果坐着两条腿的凳子上了一年的课。家长找到孟浩,问这个应不应该交钱?孟浩随即将短信转给屈哨兵,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学校登门向家长道歉。2015年初,因对小升初考试政策不满,有家长找到孟浩,希望他到教育局反映“公办外校和民校要么考试、要么不考”,并称将到教育局抗议。孟浩将短信转发屈哨兵,告知家长之意。两小时后,孟浩收到了回复:“感谢夫子理解之至。”屈哨兵说,教育局已拟定民校小升初方案暂缓一年实施,公办外国语学校不允考试则先行一步,给民校留出更多时间做准备。
在孟浩的手机短信中,有诸多与各部门“一把手”直接沟通的短信、电话记录,如同一部直达政府部门的“直通车”。“够得着的就直接联系,够不着的我就拐个弯,牵线搭桥。”孟浩说,只要严肃履职,形成一定影响,就会得到政府部门认真回应。
金点子来自“朋友圈”
虽说孟浩有着广东省政协常委的身份,但他对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不仅让“公知”们艳羡,也让大多数“委员”、“代表”兴叹。事实上,孟浩的许多“金点子”都来自“朋友圈”的启发。
2015年省两会期间,素未谋面的公益人士雷闯通过微博“闯”进孟浩“朋友圈”,请他关注乙肝药物降价问题。雷闯带来的建议信中,有许多孟浩并不熟悉的名词,如治疗乙肝的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等。孟浩第一时间把建议发给“医生哥波子”廖新波,得到回复:内容基本真实客观。随后,孟浩与雷闯见面晤谈,一份提案新鲜出炉。“这取决于雷闯多年来不懈努力,他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争取消除歧视、争取就业平等和恢复身体健康做了很多工作。”孟浩说,能和雷闯成为朋友,与对公众利益的共同关注分不开。
孟浩在两会上提交的“建议殡仪馆停车场免费”的提案,也是来自朋友的启发。一位朋友碰上殡仪馆停车收费且不开发票,向他发牢骚:“公共设施不给发票,谁知是不是中饱私囊?”孟浩于是在朋友圈做了调查,发现在全省范围里,只有广州的殡仪馆停车是收费的,其他地方全都免费。他于是对政府部门反映:谁没事会去殡仪馆停车?按中国人的习俗,就算在那里办事停车都嫌晦气呢!
2013年3月,广州红专厂传出将被拆迁的风声。孟浩立即出动,奔向红专厂实地考察。在省两会上,他专门放话“要在红专厂开一家公共文化观察室。”2014年9月,孟浩兑现诺言,成立“广州公共文化观察室”,正式“钉”进红专厂。
观察室几乎每周都会有一场公开讨论,专注于公共焦点事件,俨然成了广州舆论场的策源地。经常光顾这家观察室的常客,不乏广州舆论场上掷地有声的“大腕”,包括省政府参事王则楚、著名律师赵绍华、媒体人王世军、苏少鑫等,每月一聚,就时下最热辣的公共事件进行讨论,并通过微博、媒体传播,影响力日增。在文化观察室成立之初,就有媒体将这群人的自由组合封上了“刺儿头联盟”的雅号。
而孟浩本人,这些年来,似乎有意从媒体的聚光灯中逐渐淡出。他坦言,他已将注意力从关注民众疾苦慢慢转到公共文化建设上来。他认为观察室的每一次讨论和发声,不应该是说完就拉倒了,大家在这个平台一吐为快,这些声音应该被传递出去,他建议把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写成文字材料,通过一定的路径送给政府有关部门,“看不看是你的事情,我只坚持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这不仅是对社会,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
孟浩说,我总觉得,政协委员应该多“走出去”,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我不荒废每一天的时光。政协委员都是兼职的,没有特定的经费和时间,“朋友圈”就显得尤其重要。
在孟浩看来,身为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自己的角色职能正在从多年以来、为人熟知的“破”,慢慢变成重在监督、稳固政府部门朋友圈的一种“立”。(九三学社广东省委 李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