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洪良:医者仁心 治病救人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时间:2015-06-05“患者那么信任我们,我们绝不能让患者失望。”说这话的是九三学社社员、天津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丛洪良。“五一”劳动节前夕,在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劳模的一员,他接受了最高规格的表彰。
天津胸科医院心内科是全市最大的心脏中心,每年住院患者1.5万余例,门急诊患者30余万名。该院心内科主任丛洪良作为学科带头人,主持全部的医、教、研工作,率领全科完成全市近1/4心脏介入手术,解决患者病痛、挽救生命,守护着全市最大的“心脏中心”。
丛洪良从医以来,以治病救人为使命,对工作精益求精。作为天津市心血管病专家,近年来,参与市内外会诊、抢救病人百余次,市保健会诊、抢救30余次,由于专业技术精湛几乎参加了所有在天津的领导干部心血管疾病的会诊工作。同时,作为天津市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主任,丛洪良积极帮助市内外兄弟医院提高专业水平,毫不保留地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先后帮助第三医院、西青医院、武清医院、宁河医院、第三中心医院、272医院、沧州等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项目,并培养了能独立工作的技术人员。
入行三十余年,丛洪良坚持每天一大早赶到单位,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30多年来,丛洪良似乎已经没有了节假日的概念,只要没有出差到外地,每天都要到医院查房、处理病情 ,即使春节也从未间断过,即使在外地讲课或开会也会每天晚上给值班医生电话指导病房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不论工作时间内外,只要患者病情需要,他随时都会出现在医院。每次在门诊坐诊时,除了预约的患者,会有许多外地或本市的患者转过来,由于挂不到号,丛洪良都会给加号,直到把所有患者看完。丛洪良多次对带教的研究生和年轻医生说:“病人那么信任我们,认可我们的医术,我们绝对不能让病人失望。”
像亲人一样对待患者
医者,治病救人。只有抱着“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的想法,才能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解除他们的疾病痛苦。从事临床工作30年,丛洪良几乎没有节假日,只要不出差,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只要患者需要,他随时都会出现在医院。
一天下午,一位曾经在胸科医院心脏外科做过心脏搭桥术的患者找到丛洪良,称近来活动后频繁出现胸痛和后背痛等症状。经过检查化验,丛洪良发现患者处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他立即为这位患者联系病床,可当时住院的患者太多,医院急诊和病房的床位全都住满。为了不耽误治疗,他让患者住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明天也许就有床位了,我明天再来吧。”患者怕给丛洪良添麻烦,转身就要离开。“不行!”丛洪良严肃地对患者说,“你目前的病情不允许回家,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在丛洪良的劝说下,患者终于住进了办公室。当天晚上,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幸亏丛洪良和值班大夫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不久康复出院。
像慈父一样关心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丛洪良桃李满天下,1999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成为博士生导师,迄今为止,已经培养了50多位心血管方面的医生。他要求学生行医要牢记“仁”“智”二字,处处以方便患者就医、治病为原则。在生活方面,他像慈父一样,关怀和爱护着同事和学生。
有一位印度留学生,在来中国之前没有吃过中国饭菜。丛洪良听说后,专门请他去吃饭,大家一起分享美味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师生情的真诚和可贵。因为工作的原因,科室里的医生和实习学生是不能回家吃中午饭的。丛洪良担心他们吃不饱、营养不够,特意交代工作人员给他们订午餐。丛洪良的学生告诉记者:“丛主任在吃饭时最常说的两句话就是‘你们多吃点肉和蔬菜’和‘千万别浪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学生才能在温暖的大家庭里茁壮成长,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骨干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