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生:春雨润物细无声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时间:2015-06-04

刘建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为赣南医学院副教授,赣医一附院副主任医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大学毕业后履职赣医一附院,2012年起担任医院新组建的全科医学科VIP病区副主任并主持工作至今。在这个茁壮成长的新生科室里,刘建生把无限激情倾注在钟爱的医学事业上,治病救人,敢闯新天,德艺双馨,赢得了患者及同行的交口赞誉。

崭新天地勇掌舵

2012年,赣医一附院从提升医疗服务的品位和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出发,专门开设全科医学科VIP病区。病区内,宽敞明亮的VIP病房独立成套,多功能病床、中心输氧、中心负压吸引、心电多参数监护系统、高端呼吸机、除颤仪等先进医疗设施一应俱全。两年来,VIP病区依托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手段,与相关科室专家精诚合作,打造出一个精英诊疗团队,让众多患者得到了高质量的特色医疗服务。

两年之中,作为科室负责人,刘建生带领整个团队不断追求卓越,奏响了医患和谐动人的爱心乐章,成功地开创了诊疗服务的新天地。对每一位就诊者,刘建生均给予热情周到细致的医疗服务:对不需用药的,绝不乱用药;对能用便宜措施治疗的,绝不浪费一分钱。有时为了让不需要用药的病人打消用药念头,他宁愿花费一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做说服工作,这对于时间宝贵的大医院科主任来说尤为难能可贵。他带领团队总是为每一位来科就诊的患者提供亲情式服务,把病人当家人,换位思考,与患者迅速建立朋友关系,各类医疗服务24小时无缝对接。同时还无偿且热情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健康保健计划,甚至把医疗服务延伸到患者的家人、亲戚及朋友,为其提供健康咨询及相关服务。在他的带动感召下,病区上下牢固树立起人性化服务理念,给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多在科里住院的病人都把科室当作温馨的港湾,出院后又时常回来“走亲访友”。有位81岁的离休干部张大爷是科里一位“名人”,他因患有哮喘、慢阻肺等疾病,两年来多次在病区住院,每次都能得到刘主任和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悉心开导。他亲口告诉刘建生,自己来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温暖。老人的家属也对病区赞赏有加,他的子女表示,来到病区丝毫没有印象中医院凄惶冷漠的氛围,倒像亲戚家串门,处处弥漫温情。科里同事告诉笔者,类似张大爷这样的患者在病区还有很多,他们是病区优质服务“活名片”。

德艺双馨做表率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要解除患者痛苦,挽救更多生命,就要不断提高诊疗技术。从医18年来,刘建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来到这个崭新而特殊的科室后,针对科室特点和面临的挑战,他时常牺牲难得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如饥似渴钻研专业知识,大量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报刊,了解国内外专业新进展、新动态,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诊疗思想。他先后奔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及中国红十字会总部进修学习,取得真经归来服务赣州群众。他撰写医学论文10余篇,发表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仅2013年就发表论文3篇;主编教材5部,其中3部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部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教出版社出版;主持、参与课题研究6项,其中“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经赣州市科技局成果鉴定为省内领先。

通过不懈钻研,刘建生掌握了扎实过硬的诊疗技术,是科室业务上的领军人物。VIP病区虽不像ICU、急诊科一样常面临“生死时速”的考验,但也不乏与“死神赛跑”的惊险案例,每当此时,作为科室负责人,他总能带领团队交出满意答卷。就在月前,在病区有位96岁老汉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眼看生命垂危。他果断把握抢救时机,迅速启动心肺复苏,给予呼吸支持、电除颤等紧急措施,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地开展抢救工作。经过全科共同努力,终于在最短时间内使病人恢复自主心跳呼吸,意识转清,转危为安,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谱写了生命的奇迹!

稍有空闲,刘建生就会带领全体同事积极学习业务知识,将经验点点滴滴传授给年轻人。他时常亲自示范教学,毫无专家、主任的架子。教学中,他不但普及业务知识,也时常指点同事们应该怎样做好医患沟通、提升服务质量,帮助大家牢固树立起主动服务理念;他的教学,能通过深入浅出的描述将深奥的业务知识讲透彻,洋洋有医学大儒的风范。有位刚入职的年轻护士告诉笔者,一次自己看业务书遇到难题怎样也无法理解,此时刘主任恰巧经过,经过他寥寥几句指点,疑难就豁然开朗。从此,她对这位身材微胖、始终微笑和蔼的主任敬服不已。

面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份金灿灿的荣誉,手捧这一沉甸甸奖章,刘建生始终很淡然。他深知,自己是一名普通医生,工作中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惊人壮举,能获此殊荣,这是各级领导、杏林前辈关心爱护和全院同仁帮助扶持的结果。他表示,自己唯有矢志医道,像春天的细雨一样去医治患者的病痛、滋润他们的心田,用一生守护群众的生命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