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龙:本色人生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时间:2008-06-022007年岁末。九三学社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马大龙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依然是那样淡定,那样质朴,甚至略带羞涩。现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马大龙,就是这样本色依然。
结缘医学 终得硕果
命运对马大龙并没有一路垂青。“文革”中的1969年,出生在天津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马大龙,开始了在内蒙古大草原的知青生涯。17岁,展现在他眼前的人生道路似乎很模糊。1年后,他又随家人参加医疗队下放落户来到了广西,在南宁平垌煤矿做了一名运输工。
即使环境多么艰苦,马大龙始终将书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白天上班,稍有空闲就会抱着书看。那个时候想找本书是很困难的,于是他就找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去借阅,什么内容都涉猎。
“命运偏爱有准备的头脑”。1973年,马大龙被平垌煤矿推荐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考入广西医学院医疗系。在上大学的时候,马大龙开始对免疫学产生了兴趣。毕业后在南宁矿务局做医生时,一直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免疫学书籍。他于1978年报考了北京医学院免疫学专业攻读龙振洲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马大龙留在了学校,并于1983年前往德国海德尔堡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5年,马大龙回国。回国后的第二年正值我国“863”计划提出并实施。马大龙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积极组建分子免疫研究室并通过应用研究开发生物技术药物。
研究室建立之初只有小小的18平方米,实验设备也极其简陋。即便如此,马大龙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完成了多项研究课题。他主持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课题等。完成了多种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研究,参加指导了多个新型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在马大龙的研究过程中,他切身体会到生物技术药物对治疗人类疾病所具有的实际意义。然而,生物技术药物的源头技术都是由国外发明的,这无疑使中国老百姓在使用药物时增加了成本,更使我国的生物技术很难得到真正的发展。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刻认识到,目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原创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要想发展我国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药物,就必须找到生物技术的源头,即人类功能基因组学。因为这些免疫的分子都是由基因来指挥的,如果能从基因这个环节上发现一些新的免疫分子就会使我们具备原创性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马大龙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个源头,要发明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药物。
2000年利用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的机遇,马大龙主持组建成立了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这个拥有500多平方米和价值2000多万人民币仪器设备达到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实验室中,马大龙带领大家开展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实验,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具有趋化活性和骨骼肌刺激活性的新细胞因子CKLF1及其变异体CKLF2、3、4;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克隆了其他8个与CKLF有同源性的新基因。功能研究表明,CKLF代表一个新的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超家族。这是第一个由我国学者独立发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家族。目前,这一研究已申请了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获得2003年教育部推荐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中心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了一个有凋亡促进活性的新基因TFAR19(PDCD5),相关研究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得到了包括国际多家著名实验室的关注提出愿意进行合作研究。目前, PDCD5重组蛋白治疗肿瘤的研究已经取得重要进展,进入中试和临床前开发研究。这是我国自主克隆的人类功能基因中,第一个进入临床前开发的基因工程重组蛋白新药。
10余年来,马大龙所领导的实验室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申报国际PCT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研制2项基因工程二类新药并获新药证书,1项基因工程一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试验。他发表论文及综述100余篇,参加著作教材编写10余部,2001年主编了863生物技术丛书《生物技术药物》一书。马大龙在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时期,一直担任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或专家组成员,参与了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战略研究和重大项目的科研管理工作。1996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国家“863计划”先进个人,为我国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真知灼见 献策谏言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的马大龙,用医学家的独特视角,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他提出的真知灼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国家在2002年启动的“十五”科技重大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中,6个专题中有5个是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基因组医学向纵深发展。其中,北京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牵头,全国20个实验室参加的《人类重要生理活性及具有药物开发前景的功能基因的研究》课题取得了进展。目前该课题已有50余个新的人类功能基因通过实验研究初步确认了功能,至少13个基因进入研究开发阶段。在《基因组医学凸显未来医学蓝图》一文中,马大龙撰文指出,人类基因组精细图的公布,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基因组医学时代。人们将在破译“天书”之后逐渐揭开人类生、长、育、老、病、亡及进化和脑功能的奥秘,并推动21世纪的生物医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马大龙提出了《关于加强大学和科研院所中青年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建议》。建议指出,在引进优秀科研人才的同时,必须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改善待遇及队伍的稳定。我国稳定和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政策和工作滞后,造成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改变这种状况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他建议,从国家的高度加强对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和稳定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奖励机制,设立各级专业技术和实验技术奖励,对做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验人员进行表彰,稳定和发展这支科学研究辅助队伍;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服务科学的奉献精神,提高服务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潜心钻研业务和技术,安心专业技术工作。
烟草有害于健康,已是国际科学界公认的事实。目前全世界共有吸烟者11亿,中国达3.5亿,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考虑到被动吸烟的5.4亿,全国受烟草毒害的人群已近9亿。针对这一情况,马大龙提出了《关于尽快制定中国控制烟草战略规划的建议》,指出,“中国控烟的成败,决定着世界控烟的成败。由于这种“重要地位”,中国的控烟备受国际关注。中国如果不能如期履约,不仅国内人民将继续饱受烟草之害,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政府将承受来自国内外的很大舆论压力。目前,由于认识不齐,又没有统一规划,与控烟相关各方无法形成合力。一面在宣传控烟,一面在不断扩大烟草生产;一面在宣传烟草有害,一面在扩大烟草倾销;一面在禁止烟草广告,一面在大做隐性、软性烟草广告,影视剧中吸烟镜头泛滥;一方面控烟缺少经费,一方面烟草企业依靠丰厚利润用各种手段与控烟大唱反调。两相比较,控烟努力难敌烟草企业的广告和以赞助等形式开展的烟草促销,控烟履约的长期和中短期规划更是无人问津”。他在建议中提出了3项对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者本色 不辱使命
做领导的,最难得的是品质平易。与马大龙接触,对“平易”二字会有更深切的理解。他朴实无华,毫无骄矜。
作为老师的马大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不仅是他天性的质朴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更是他把自己的心和学生们贴在了一起,让他的学生几代相传,用内心去体味真正的中华学者风骨。在马老师所教授的本科生的《医学免疫学》和研究生的《分子免疫学》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甚至过道都挤得满满的。学生们说,听马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课堂上的他特别真诚,有一种热情散射到学生中去。他不单是教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授学生思路,因此,马大龙在课堂是特别喜欢讲历史,那些人类医学史上的发现与发明常叩击着每位学生的心弦。
马大龙对学生给予充分尊重。学生们如果有问题到马大龙的办公室请教,马大龙总是先放下手边的事情,耐心与学生交流。而对学生更多的尊重是体现在对他们每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掌握与了解。在马大龙所领导的研究中心里有一项坚持了多年的例会制度。每周研究中心召开一次例会,马大龙会针对6个课题组中的1个进行指导。每位学生基本1个半月可以在例会上与马大龙交流一次,然而,让学生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位学生的学习研究进展情况,马大龙在1个半月后仍会如数家珍地说出来,并提出很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们期盼着例会的到来,因为在那里,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关心,感觉到马大龙的心里装着他们每一个人。
2007年5月,新任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的马大龙,带领着主委会一班人,开始了上任伊始的第一课---下基层。
工作头绪多,从何入手?面对民主党派这个全新的工作领域,马大龙做主委和做学问的感觉是一样的。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所属19个区委、区工委和直属基层组织跑下来以后, 对下级组织的实际工作状况、人员状况、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马大龙才感到心中有数。
解决好地方组织建设问题的关键,是选好人。组织建设是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青年社员做起,“不能让青年社员因为没有事情做而失去对社组织的热情”。因此,他每到一地,特别注意考察现任和后备干部,也特别注重基层的民主推荐程序,为今后的班子搭建早做准备。
民主党派工作对于马大龙是个全新的课题。他长期在安静的大学校园和研究室埋头于自己的精神乐土,坚守着一方清静的学术阵地。做了主委后,他要求自己从“小学生”做起,谦虚谨慎,努力实现角色的转换。
参加各类会议,马大龙都看作是调研学习的好机会。他从不夸夸其谈,而是埋下头去,深入到组里,在广泛沟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他所做的发言也不搞表面文章,而是切实讲出自己的感悟。
马大龙从不摆架子,作风谦和朴实,但对工作却要求严格,特别是抓制度建设和民主建设,没有丝毫的马虎。在他的身体力行下,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形成了和谐融洽而又严肃有序的良好氛围。
学者、科学家、副主席。马大龙以严谨务实的求索心和使命感,精心打造着人生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成就着事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