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君: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时间:2015-06-05

黄艳君,九三学社社员,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副主任,全国先进工作者。

“小时候,我母亲忽然患病,没法走路。父亲常用板车拉着母亲到处求医问药,家里弥漫着浓浓的中药味。一年后,母亲的病莫名其妙地好了。”黄艳君说,她从那时起就有了当医生的念头,“弄慬医术这种神奇的东西。

勤学上进练就妙手

1992年7月,22岁的黄艳君从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攀枝花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002年,我感到工作进入瓶颈期,该进行科研思维训练了,决定去读研。”黄艳君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以惊人的毅力复习备考,第二年终于考取了重庆医科大学,攻读神经病学硕士学位。

2006年7月,黄艳君毕业后来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中,黄艳君还承担了神经病学理论授课及实习、见习教学的任务。她先后带教了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实习生以及泸州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专科培训医师在神经内科的轮转教学,多次进行教学查房和讲座。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生活中,黄艳君有好多事记不住,但是说起患者及病情诊治,过了好多年,她连每一个细节都能记住。

2008年10月的一天,游仙一位患癫痫的农村妇女小琴,在当地治疗后仍频繁发病,连夜转到市三医院。黄艳君见小琴口吐白沫,嘴唇因抽搐而咬得血肉模糊,把咽喉和鼻腔堵得一塌糊涂,呼吸衰竭。黄艳君把婴儿用的细管插进小琴的血管里给药,再人工呼吸、吸痰、胸外按压……在黄艳君带领下,大家全力配合,小琴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血压稳定。

2012年春节前,科里转来一位名叫张玉和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当时已昏迷,上消化道出血,高热,肺炎,心律严重失常、心源性休克、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生命岌岌可危。张玉和的家属看到这一情况,以为没希望了。作为主管医生的黄艳君,每天仔细查房,精心制定治疗方案。一天天过去了,张玉和的各项生理指标日渐正常,40多天后,他奇迹般地康复了。

还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大娘,因双腿发软,被别的医院按腰椎间盘突出予以治疗,但收效甚微。经人指点老人走进了黄艳君的诊室。黄艳君仔细地诊断,确定为帕金森氏综合症,按此用药,果然好了。“前段时间,我在街头看见那位大娘,她高兴地拉着我的手直转圈,还给我表演了‘金鸡独立’!”黄艳君说,看见患者病愈后能如此开心地生活,她特别高兴。

在黄艳君从医的23年中,救治过数万患者。尤其对治疗脑血管病、重症脑炎有独到之处,成功抢救近千例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她总结的一整套抢救方案,极富参考和科研价值。

医者仁心情暖患者

黄艳君说,医生是患者以生命相托的职业,是值得用一生的心血浇灌的事业。

在“5•12”地震期间,黄艳君心系重灾区患者,北川新医院建立后,她积极前往支援,为劫后重生的患者带去福音。

20多年来,黄艳君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在她心里,患者的利益永远大于一切。有一次,因抢救患者很晚才回家,儿子对她说:“你在医院抢救了昏迷的患者,回家赶快抢救饿晕了的儿子吧。”虽然是开玩笑,她听了却很不是滋味,忙了事业,难以顾家啊。特别是父母生病了,作为女儿,又是医生,却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只是打电话询问病情。而患者有所需要,她会像亲人一样热情对待,细心诊治。

正是这颗医者仁心,黄艳君在患者中有了好口碑,在城区及周边乡镇,不少患者慕名到医院找她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