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计算机学家
来源: 时间:2013-01-11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出生于上海。计算机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上海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会计师,是一个正直、严谨的知识分子;母亲周邈清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喜爱读书、追求进步的知识女性。父母的文化修养和殷实的家庭环境,使王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4岁进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小学附属幼稚园,5岁入一年级,直到1954年高三毕业,一直在当时的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上学。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前两年以学习基础课为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著名学者,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1956年分专业,大多数成绩好的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王选却有不同想法,他对当时还是新兴学科的计算数学专业情有独钟。他看到1956年1月制定的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就包括计算技术;又从报刊上了解到计算机在未来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神奇的作用。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于社会,因此王选下决心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一直在硬件第一线摸爬滚打,每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通过阅读国外文献,他逐步领悟到只有同时掌握硬件设计和程序与应用,才能产生创新。于是,在1961年,王选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为了这一目的,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的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由于王选有硬件实践经验,所以很容易想出硬件上的方法来克服程序运行中的瓶颈。经过几年努力,该系统研制成功,在几十个用户中推广,成为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被列入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这种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成为王选后来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
20世纪60年代初,王选在研究过程中养成了每做一个项目先要了解国外现状的习惯。为了加快英文阅读速度,1963年他开始锻炼英语听力,连续两年多每天半小时的收听使他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当时这样做的理科教师很少,所以“收听敌台广播”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了王选的一条“罪行”,但这对他了解外国的先进技术起了很好作用,并使他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
1975年,王选听说国家有一个“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其中“精密照排系统”这一项目的价值和难度吸引了王选。王选当时正病休在家,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研制工作中。为了解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王选常挤公共汽车到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查阅外文资料。为节约5分钱,他总是提前一站下车走去,并常常靠手抄节省复印费。
当时国内已有5家实力雄厚的单位在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研制,但选择的都是模拟存储方式。1976年夏,王选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后,毅然决定采取数字存储方式,跳过当时日本流行的光学机械式二代照排机、欧美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和软、硬件的实践经验,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描述笔画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西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采用“轮廓加参数”的描述方式(即称为提示信息或控制信息的HINT技术),而王选早8年提出并实现了这一方法,成为世界上使用这一方法的第一人,这一发明成为华光和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基石,获得了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王选成为我国获欧洲专利的第一人。
1976年9月,电子工业部在了解了王选的方案后给予大力支持,把“748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
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北大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197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用通栏大标题做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1980年2月22日,时任国务院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给国务院几位副总理写了一封4页的亲笔信,反对引进不适合国情的外国产品,坚决支持北大等单位的研制工作。
1980年9月15日,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方毅看到后批示:“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建议予以支持。”邓小平于1980年10月25日做了“应加支持”的批示。这一年,王选晋升副教授。
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3年,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任副所长。1985年初,华光Ⅱ型机研制成功,在新华社投入试运行。1985年5月通过国家级鉴定,王选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984年他晋升为教授。
此后,华光Ⅲ型机、Ⅳ型机、方正91型机相继推出。1987年,《经济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勇试华光Ⅲ型机的报纸,第二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卖掉了全部铅字,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彻底废除中文铅字的印刷厂。1989年,华光Ⅳ型机开始在国内新闻出版、印刷业推广普及,这年年底,所有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系统,我国报业和印刷业掀起了一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1991—1994年,王选带领北大科研集体不断抓住机遇,用创新技术引领市场,又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1991年开始),致使我国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大大提高;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阶段,直接研制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1992年开始),引起一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采用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1994年开始)。
1991年,王选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91年和1994年,分别以计算机所为依托建立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均由王选任主任。1992到1994年,王选先后当选为三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第八届政协委员。
从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天上、下午和晚上三段工作,身心极为紧张劳累。他说,献身科学的人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这样会失掉常人所拥有的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这个乐趣就是工作过程本身。
1993年,56岁的王选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优势,人过中年、步入老年后往往会跟不上形势,容易发生技术决策或市场策略方面的重大失误,导致严重损失。因此,他决定退出科研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创造更多新思想和新成果。
1995年7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王选任院长,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树立了“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顶天”就是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就是商品化和大量推广、服务,顶天和立地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之路。这一年,王选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5年12月,方正在香港以红筹股的形式成功上市,中国报业的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王选决定研制日文出版系统,进军日本市场,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1997年5月,方正集团与日本第二大杂志社——日本株式会社利库路特(Recruit)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购买方正日文出版系统签约仪式,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出口和销售拥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高科技应用软件。其后,方正日文出版系统相继进入日本报纸、广告和杂志业,韩文市场也启动。
1995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指示中央台与北大方正合作,研制中国自己的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王选敏锐地意识到,视频领域数字化将是我国广电业未来几年的重大变革,这将产生巨大的市场,因为中国有众多的广播电视用户,而它们的经济实力要比报社、出版社雄厚得多。北大方正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在国内率先进入数字视频领域,抢占市场,它足以成为方正的第二大支柱。于是王选做出决定:以研制计算机动画制作系统为契机,开发数字视频领域,进军广电业。
1995年,王选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副主席,1998年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中国—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以及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0年当选为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200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选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1975年开始,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领导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后来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这一系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使我国沿用了上百年的铅字印刷得到了彻底改造,占领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和韩国,累计利润15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印刷行业生产力的提高。研究成果两度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中国十大科技成就。王选教授被誉为“当代毕昇”。
王选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先驱者。从1981年开始,他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在市场上大量推广。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王选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他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
由于贡献杰出,王选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和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毕昇奖;1990年获陈嘉庚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6年获王丹萍科学奖;1997年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1999年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1993年、1995年及1999年、2000年还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劳模。
2001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6年王选去世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联合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中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活动。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学习他对国家、对人民忠心耿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爱国情操;学习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真诚合作的思想风范;学习他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学习他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主要论著
1王选,介绍一种新型的适应软件的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动态,1978,11。
2王选,微程序汉字点阵生成器及其模拟和故障诊断,计算机学报,1981,3。
3Wang Xuan,System Design of a Computerized Editing and Laser Typesetting System for Chinese Characters,Computer Processing of Chinese & Oriental Languages,1983,1(1).
4王选,高分辨率汉字字形在计算机中的压缩表示及字形点阵的复原设备,1983年中文信息 处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83,10。
5王选,用双极型位片微型机产生中文书报版面,计算机学报,1984,11。
6王选,高分辨率汉字字形的放大和缩小技术,计算机学报,1984,11。
7Wang Xuan,A High Resolution Chinese Character Generator,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6,1(2).
8Wang Xuan,Key Problems in Developing an Advanced Chinese Text Processing and Typesetting System (Keynote Speech),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 Processing Systems,Boston,USA,1987.
9王选,电子出版系统的页面描述语言及解释器,中国印刷,1990,28。
10王选,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的发展,中文与东方语言计算机处理国际会议(主题发言),1990 ,4。
11Wang Xuan,Typography in China (Invited Spee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lized Text Processing,Boston,USA,1991.
12王选,软件设计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13王选,王选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4王选,王选谈信息产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5王选,T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Research Work on HighTech Industry,中 德双边科技政策研讨会论文集,德国,柏林,1999,3。
16王选,出版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7王选,市场、管理与技术创新,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论文集,1999,8。
18王选,推动报业和印刷业的4次关键技术,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