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九三学社70年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时间:2015-08-26
重庆渝中,距解放碑约300米的人民公园,一尊锈红色的纪念碑静静矗立,这就是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距纪念碑40米之遥的地方曾有一栋叫作重庆青年大厦的建筑,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此召开成立大会,一个以纪念抗战胜利命名的政党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家国情怀,流淌于知识分子的血液;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火种深埋于心。在国家危亡之际,这样一群人奋起,以蘸取血泪的毫端、以裹挟雷电笔尖,凝聚改换天地的力量。
是的,这群人就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他们为了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从三尺讲台、一方书桌转身而成金刚怒目,口诛笔伐,战于乱世;也是这群扬帆学海的学者大家,于混沌中慧眼识珠,顺大势而为,与中国共产党站到一起,为破旧而立新携手并肩。
70年,转瞬的历史,过半的人生,对于一个政党而言,这或许只是走向成熟的一个片段。在70个四季轮回间,九三学社这株植根于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沃土、承受多党合作阳光雨露的大树,已然初具规模、枝繁叶茂。
70年来,九三学社从成立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至今天的15万余人。据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社员人数为152214人。
70年来,九三学社的各级组织从无到有,如今已经遍及全国。截至2015年上半年,九三学社共有省级组织30个,市级组织295个,基层组织6032个。
70年来,九三学社从没有丢弃她与生俱来的“高知”基因,其发展的成员几乎全部为高中级知识分子、各行各业精英。截至2015年上半年,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九三学社社员占93.51%。
在最新的社员界别分布统计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36.77%)、高等教育(23.15%)、医药卫生(19.34%)是九三学社的三大主体界别,延续着参政党科技特色。
天亮了,重获新生的中国人拥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筑梦征程中,一代代九三学社社员在本职岗位上扬鞭奋蹄,这个群体作为一个政党发出强劲推力。
今天雄壮的三峡大坝已横亘于滚滚长江之上,筹建伊始,九三学社以理性的严谨、冷静提出意见;她还建言守护亿万国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延安,让宝塔山巍巍,让延河水不断;为了夕阳更美好、为了朝阳更灿烂,她呼吁提高退休科技人员待遇、倡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的广阔天地中锤炼;十几年持续关注、深切挂念,只为那生命的净土——“三江源”;“非典”肆虐、大震来袭,她秉持科学理念,控制疫情、让灾民早日重建家园;科技体制改革、低碳经济发展……这一桩桩都蕴含着九三学社的大智慧。
由“三九”到“九地”,从牧区哲里木到蜀地广元,九三学社科技输出的脚步己踏至大江南北;让光明冲散多年黑暗、把健康送到久卧榻前,医的是眼、是骨,暖的是心;学学专家的行家里手、听听院士的真知高见,一隅的普通人也可真实触摸看似高远的科学、甚至为我所有;把技术送进乡村、把文化带到农家,让贫困不再成为难醒梦魇……这一件件都凝聚着九三学社为国为民的满腔深情。
10611、18550、14558、7811、4913、28468、199953……一定有人会以为这是有某种规律的数列,或者蕴含某个秘密的密码。那么换一种表达:严济慈、茅以升、王淦昌、赵九章、王选、师昌绪、闵乃本……前面数字就是以后面姓名命名的小行星的永久代码,这属于他们的星光将与星空共存。
堪称科学巨擎的几代九三学社优秀代表,是一根根脊梁撑起中国现代科学的一隅天空。他们是一面面旗帜召唤和凝聚着15万颗九三学社社员的心。
还有与王淦昌、赵九章一起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邓稼先、陈芳允、程开甲;还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昆、谢家麟;还有1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个名字都是中国自然科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还有启功、俞平伯、谭其骧等社会科学大家,潘建伟、杨佳等当代英才娇子。虽然他们还没有或者不会有命名的小行星,但是他们在所有九三学社社员和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同样的熠熠星光。
他们,灿若星河。
历经了70年风雨,跨越了一个世纪,九三学社踏着坚实的足印来到今天,而今天又将是另一个起点,为了那个明晰的梦想,继续向前。
夕阳西下,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被嬉戏顽童的笑闹声笼罩,旁边轻摇蒲扇的老人们聊着天南地北、家长里短……(刘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