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大事记(1944-1949)
来源: 时间:2015-08-191944年 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新的进攻,民族存亡面临严重关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重庆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利团结抗日的主张,得到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热烈响应。从各地来到重庆的一部分文教科学技术界的人士,在中共主张的感召下,由许德珩、褚辅成、潘菽、梁希、税西恒、张西曼、吴藻溪、黄国璋等,发起了“民主科学座谈会”,主张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和民主科学的精神,“团结、民主,抗战到底”。
1945年1月,褚辅成、黄炎培等60余人联名发表《为转捩当前局势献言》,呼吁政府应与各党派各界切实合作,团结抗日。
1945年7月1日,禇辅成等六参政员应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从重庆赴延安考察、会谈。周恩来在欢迎词中称六参政员为“我们的老朋友”,“中国抗战民主的事业,应该是中国人民自己起来解决的。我们相信六位先生求抗战胜利、谋全国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同我们一致的。”这次会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国民大会从速召开政治会议的建议——中共代表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延安会谈记录》。
同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于重庆沙坪坝正式成立。竺可桢任理事长,梁希任副理事长,李四光任监事长,涂长望任总干事,干铎任事务干事,谢立惠任组织干事。该会是在周恩来指导和帮助下,由“自然科学座谈会”成员为主发起成立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与九三学社渊源深厚,其创始人与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存在重合,建国后,该会许多成员都加入了九三学社。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14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邀赴重庆谈判。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9月3日 日本签字投降正式生效。国民政府定是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不仅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九三学社的前辈们举行聚会,决定正式成立九三座谈会。
1945年9月10日 毛泽东在重庆会见了许德珩、劳君展夫妇,这次会见对九三学社的正式建立有决定性的影响。在重庆期间,毛泽东还会见了褚辅成、梁希、潘菽、张西曼、金善宝、涂长望、谢立惠、干铎、李士豪等人。
10月10日,国共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在《会谈纪要》中,国民党表示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实现政治民主化;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双方确定将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国民党拒不承认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国民大会问题也未达成协议;还有中共所领导的军队整编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解决。
1945年11月21日 褚辅成发表谈话:“盖中国于抗战胜利后,实不容再有战争,以阻碍建国工作之进行。一切问题应以政治商谈求得解决,断不能诉诸战争”。
12月,国民党当局在昆明制造了“一二•一”血案。壁山社会教育学院同学举行声援昆明学生大会,许德珩出席并发言,谴责国民党当局的罪行。
1946年1月6日 为促进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西曼等人邀请重庆学术界人士举行“九三座谈会”。会议一致认为: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完全公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会议决定成立 “九三学社筹备会”,推褚辅成、许德珩、张西曼等筹组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筹备会在筹备建立九三学社的同时,为促进“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做了积极的努力。
1946年1月10日—31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共38人。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1946年1月18日 九三学社筹备会召开会议,发表《对政治协商会议之意见》,表达对政协会议的声援,并提出建议,主张:开放中央和地方政权,大量裁兵,废除保甲,确保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以及经济民主化等,并主张制定具体方案,贡献政治协商会议,等等。23日,该意见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
1946年2月14日 九三学社筹备会负责人对“较场口流血惨案”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的残暴罪行。
1946年2月24日 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在重庆正式成立,选举张西曼、许德珩等25人为理事,张西曼任理事长,许德珩、潘菽、孟宪章、吴藻溪、张雪岩、王卓然、孙荪荃、谢立惠、雷启汉等人参与该会。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成员与九三学社有较大的重合。
1946年4月8日 九三学社再次集会,形成九三学社筹备会《对东北问题的意见》,主张“东北政权应由人民用民主方式自行决定”。10日,该意见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
1946年4月13日—19日 九三学社筹备会张西曼、王卓然、张雪岩、许德珩、雷启汉、吴藻溪等人先后向中共致函悼念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乘机遇难烈士。褚辅成撰挽联悼念“四•八”烈士。
同日,《新华日报》发表关于《中国民主宪政促进会呼吁停止东北内战》的报导,提出三项主张:(一)东北内战必须停止,政府应给予东北小组以工作上之便利,协商解决一切问题,东北之民众武装应予承认,伪军不应庇护,政府应立即停运军队去东北。(二)任何国家不应替一方面运输军队,接济军火,而使内战扩大。(三)政协决议,停战命令,整军方案必须在全国各地彻底实现。
1946年5月4日 九三学社筹备会经过4个多月的积极工作,在重庆青年大厦召开了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到会的有:褚辅成、许德珩、梁希、税西恒、黄国璋、张雪岩、詹熊来、潘菽、黎锦熙、李士豪、刘及辰、彭饬三、涂长望、卢于道、张迦陵、吴藻溪、王卓然等50余人。会议公推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为主席团。在成立大会上,褚辅成致开幕词,许德珩报告筹备经过,税西恒报告社费收支账目。大会发言之后,通过了《社章缘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张》、《对时局主张》及致美国国会电文。会议支持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要求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无条件实行停战协定、政协决议,为促进中国和平民主的唯一有效途径,任何党派不得有任何违反停战协定、政协决议的行为。”会议选举潘菽、张雪岩、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吴藻溪、黄国璋、彭饬三、王卓然、孟宪章、张西曼、涂长望、李士豪、笪移今、张迦陵、严希纯16人为理事;卢于道、詹熊来、刘及辰、何鲁、侯外庐、黎锦熙、梁希、陈剑鞘8人为监事。
1946年5月12日 九三学社理监事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会议讨论了社务和时局,决议设总社于京、沪区,设分社于重庆、武汉、成都、昆明、香港、广州、北平、天津及伦敦等地;推举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雪岩、潘菽、黄国璋、吴藻溪为常务理事;梁希、卢于道、詹熊来为常务监事。
1946年5月24日 褚辅成、王卓然接受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专访,主张立即停止内战,并严厉指责“警管区制”与人民基本自由抵触。
1946年5月26日 重庆各界人士时事座谈会发起“呼吁和平、反对内战”签名运动,九三学社吴藻溪、王卓然等人签名。
1946年6月12日 九三学社上海分社成立。公推褚辅成任主任理事;推禇辅成、许德珩、孟宪章、笪移今、陈乃昌、孙荪荃、徐甫等7人任理事。
1946年6月23日 上海10万人民反内战示威,公推马叙伦等11人为和平代表赴南京请愿,在南京下关车站遭国民党特务殴打。26日,九三学社发表致南京受伤人士马叙伦等慰问电,祝“早日康健,继续为和平民主运动努力奋斗,本社同人誓作后盾”。
1946年6月26日 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内战正式爆发。九三学社发表对时局意见,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当局允许外国在华驻军权、内河航行权、公海捕鱼权、放弃关税自主权、国共谈判外国公断权等。
1946年7月3日 国民党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第一九七次会议单方面作出决定,宣布“于本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
1946年7月8日 吴藻溪在《新华日报》上就国民党单方面宣布召开“国大”发表意见,指出“这次国民党有势力的人单独宣布国大召开日期,其目的有二:一是为转移目前蓬蓬勃勃的人民反内战的民主运动的目标;其二是国民党当局不承认中共、民盟及无党无派人士的意见,所以妄想搞出一个一党专政的国民大会的所谓‘民意’机关来,好作为推翻政协决议、进行内战的好工具!”
1946年7月20日 延安《人民日报》刊发通讯,对九三学社6月26日发表对时局意见进行报道。文末对九三学社做了介绍:“九三学社系文教、经济界名流褚辅成、许德珩、王卓然等所组织,成立于今年五四节”。
1946年7月28日 九三学社领导人参加重庆人民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大会,许德珩任主席团成员并参加陪祭,褚辅成撰挽联悼念。
1946年9月3日 九三学社发表《为国际民主胜利周年纪念宣言》,主张立即全面停战,实行政协决议,解散特务机关,严惩战犯、汉奸。
1946年9月16日 重庆各界追悼陶行知,九三学社为发起单位之一并参加筹备工作。22日,“陪都各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在重庆临江路沧白堂举行,许德珩参与陪祭,参加追悼会的各界人士达二千余人。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当天下午蒋介石宣布如期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
1946年10月24日,褚辅成、王卓然、张西曼、许德珩等以九三学社的名义对时局发表意见并刊登在《新华日报》上。意见要点是:“要求蒋主席立即回京,下令停止内战,负责主持和平谈判。马歇尔特使应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对华政策,采取公开而中立的态度,帮助中国人民制止内战,实现民主。” 要求国民党政府“恢复和平谈判,下令永远停止内战,以求真正的和平民主之实现。”“马歇尔特使应采取公正的、中立的态度,帮助中国人民制止内战,实现民主,否则无继续留华之必要。”
1946年10月27日 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立。推举税西恒、何鲁、吴藻溪、左昂、谢立惠、詹熊来等15人为理事或监事,并通过议案,希望美国人民有效制止美国政府在华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的错误行为。
1946年11月5日 九三学社重庆分社领导人接受重庆《新华日报》专访,发表谈话,反对召开非法国大,指出“如以国家人民为重,还是遵循各党派签订的政协决议为重。”
1946年11月10日 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参加渝人民团体集会,呼吁全民制止“国大”。同日,禇辅成、孟宪章与谭平山、李济深等人联名致书国民党当局,要求“国大”开会日期暂行延缓。
1946年11月13日 许德珩、周炳琳等教授发表时局观感,反对召开一党“国大”。许德珩称:“此次国大断然召开,政局前途不堪想象,是以深感个人责任之大,故若非各方协商一致参加,我个人不拟赴京。月来此间各方人士均为政局焦灼万分,咸以国大之如何召开,为国计民生祸福安危之关键。我等力主各方应于此时作严正之表示,以对国事前途判明责任。”
同日,褚辅成在上海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发表谈话,认为 “依照政协规定,国大召开之期由政协商定,故应由各党派商定一国大召开之日期。”希望国共和平谈判成功,共谋国事。
1946年12月29日,九三学社、民主建国会等11个在沪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联合发表声明,对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并公布所谓“宪法草案”表示坚决的反对,认为“这一宪法的产生基础及其基本精神,彻头彻尾是反民主的,反政协的”,因而不能承认;要求立即停止内战,恢复和平,重新召开政协会议,建立联合政府,在实行普选的基础上召开和平团结的国民大会,制定真正民主的宪法。
1946年12月30日 许德珩、袁翰青联合北京大学48位教授就北大女生沈崇被美军污辱事件,致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抗议书,抗议美军暴行。
1947年1月6日 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参加渝16个民主团体联合宣言,就沈崇事件抗议美军暴行及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
1947年1月20日 九三学社北平同人发表时局意见:“我国当今的一切,已至山穷水尽的局面:政治上的混乱与腐化,外交上的偏袒与俯仰由人,经济上官僚买办统治,已走进总的崩溃泥坑。许等主张:从速真实的、全面的停止内战,以求和平谈判之重开,达到合于人民希望的改组政府,反对边打边谈的做法,与换汤不换药的政府改组办法。和平团结既为挽救中国之唯一不二的办法,今日政府中主张内战及主持内战之军政人员,应即从速离开,俾和平团结之容易实现。”
1947年2月6日 九三学社重庆分社和陪都反对美军暴行委员会等16个民主团体发表慰问爱国游行学生的联合宣言,慰问赞扬重庆市爱国示威游行的学生,表示坚决支持这一爱国运动。9日,上述团体又向全国各界发出通电,吁请各界援助爱国学生,抗拒暴行。
1947年2月21日 中共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处撤回延安。撤离前夕,许德珩、张雪岩、黎锦熙、袁翰青、黄国璋、薛愚、劳君展等在薛愚住宅聚会为中共代表饯行,中共代表徐冰、崔月犁、薛子正等当席。
1947年2月22日 许德珩、俞平伯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13名教授在北平发表《保障人权宣言》,抗议北平市当局以清查户口为名,调动警察宪兵8000余人,夜入民宅,肆行搜捕。
1947年5月4日 九三学社为成立周年纪念“五四”发表宣言,重申九三学社主张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我们深信,挽救目前中国,要在实行民主,努力科学,而其先决问题,是在停止内战,恢复和谈,从民主的团结,救人民于水火,否则一切都谈不到”。同日,在南京各院校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八周年大集会上,张西曼向同学们表示,“拚了老命我还是反对内战!”
1947年5月22日 九三学社袁翰青、薛愚、樊弘联合北京大学28名教授发表《北京大学教授宣言》,指出:“今日内战愈演愈烈,其结果已使饥饿侵蚀到社会各阶层,青年学生所呐喊的反内战,反饥饿,正是代表全国人民一致的呼声,我们应该同情。”
1947年5月28日,许德珩在国民参政会全体审查会上作“停止内战,实现和平”的发言,呼吁“我们今天不能再凭武力,必须和平。和平能够救人民,和平能够救中国,和平能够救世界。”
1947年7月,禇辅成召集孙荪荃、笪移今、王造时、孟宪章等在上海的社员,倡导发起成立“对日问题座谈会”。8月3日,对日问题座谈会发表《我们关于对日问题的意见》,指出“在日本真正民主势力未抬头前,美国积极扶助日本,有如养虎”。此后多次发表对日问题的意见,坚决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同时,“对日问题座谈会”一致主张在“反美扶日”的总目标下欢迎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共同努力奋斗。
1947年11月4日 九三学社许德珩、袁翰青和民进负责人雷洁琼联合北平各院校教师47人,发表《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抗议政府的专制行径,声援民盟,要求“(一)对于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一事,应重新作决定;(二)倘民盟竟被解散,其善后各事之处理,必须照公平合理之原则,不得稍有蹂躏人权之举。”
1948年3月29日 九三学社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教授在北大民主广场纪念黄花岗先烈大会上反对“国大”讲演,呼吁学习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全力全心为中国的苦难大众献身。
同日,褚辅成病逝于上海。褚辅成(1873——1948),浙江省嘉兴市人,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病中留下遗嘱:“余早读儒书,志存报国……世界大势所趋,非真正民主,实施宪法,无以救国……予既以身许国,不事生计,尔辈深体余志,忠心为国,余目瞑矣。”
1948年4月23日 九三学社社员和北大、清华等四院校90位教授驳斥国民党北平市党部负责人恫吓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教授的讲演,抗议政府当局迫害民主教授。
1948年4月29日,在南京的九三学社社员梁希、潘菽、涂长望等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名义,给《观察》周刊寄抗议书,抗议国民党北平市党部迫害三教授。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5月4日 九三学社南京社员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干铎等,参加南京各大专院校纪念“五四”营火晚会,梁希作讲演,指出:“天色就要破晓,曙光即将到来!”
1948年5月31日,毛泽东致函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请考虑将张东荪、吴晗、许德珩等尽快从平、津接出来,以便征得他们同意后,选为华北行政机构的委员,并有一二人任部长,一二人任副部长。
1948年6月28日 九三学社社员同北平各院校教授104人发表宣言,呼吁美蒋飞机停止破坏文化机关及轰炸古城开封。
1948年7月5日 国民党当局开枪镇压东北流亡学生,造成大量死伤。12日,许德珩、黄国璋、袁翰青等联合北大、清华、燕京等各院校教师共404人发表宣言,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最严重抗议,并要求立即严惩凶手,抚恤救济死伤学生,释放被捕学生,救济东北学生,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1948年9月20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电告华北局,平、津地区可邀请张东荪、李烛尘、许德珩、张奚若、符定一、李锡九等24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并征求他们对筹备新政协的意见。
1949年1月16日 九三学社袁翰青、黄国璋等四教授同北平10余名教授应傅作义宴请,商谈北平和平解放问题。
1949年1月17日,许德珩和北平各大学教授36人发表宣言,劝傅作义顺从民意,谋求和平解放之法,将军队撤出城外。宣言由许德珩起草。
1949年1月26日 九三学社发表《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去年五月一日,中共中央建议召开无反动派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国是。本年一月十四日,中共毛泽东先生复宣布和平八项主张,同人等认为唯有循此途径,始可导中国于民主、自由、富强、康乐之境,愿共同努力,以求实现。”此为九三学社公开响应“五一”号召的表态。
1949年1月31日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举行入城式,九三学社许德珩、劳君展等人,被邀请在前门箭楼上欢迎人民子弟兵。
1949年2月12日,元宵节。北平市二十万群众举行游行集会,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下午一时半,大会在雄壮的乐声和礼炮声中开始。许德珩为十七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会后举行庆祝大游行。此为北京此前有史以来最大的群众集会。
同日晚,九三学社同人在薛愚家聚餐,许德珩夫妇、张雪岩、黄国璋、方亮、袁翰青、俞平伯、孙承佩、李毅、裴文中、董渭川、王均衡、汤璪贞、薛愚等20余人到会,中共代表徐冰、张宗麟出席,畅谈至夜半。
1949年2月14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马叙伦、许德珩、周建人、王绍鏊、钱俊瑞、卢于道、洪深、雷洁琼、张西曼、沈志远、沙千里、许广平、施复亮、茅盾、陈其瑗等20余人,在北京饭店就北平解放后大学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座谈讨论,主要讨论了:(一)、大学机构调整与合并问题;(二)国立大学的课程如何改造问题;(三)对私立大学的方针问题。
1949年2月20日,下午四时,董必武、林彪、叶剑英、罗荣桓、聂荣臻、薄一波等中共领导人于北京饭店宴请知名民主人士。林彪、董必武致辞后,邵力子、张奚若、陆志韦、许德珩、张东荪相继发言,许德珩表示,坚决参加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
1949年3月25日,许德珩、劳君展等九三学社成员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机场欢迎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到达北平。当晚,许德珩应邀出席了毛主席在颐和园召开的民主人士座谈会。
1949年3月,由中共中央安排接送南方和香港民主党派人士到解放区的工作告一段落,其中九三社员有梁希、潘菽、涂长望、卢于道等。
194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同民主人士、各界代表人物经过反复协商,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了新政协会议筹备会预备会。预备会议商定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的单位为23个,共134人,并商定了筹备委员会的人选。许德珩和中央大学教授梁希等7人作为“民主教授”的代表出席会议。
1949年6月15日—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许德珩参加了会议,在这次会上,九三学社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民主党派之一,成为参加新政协的45个单位之一。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确定新政协筹备会由原提议人中国共产党与赞成中共1948年“五一”口号第五项之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等23个单位组成。晚,筹备委员会常委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推举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批准李维汉为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各单位代表参加小组办法》,规定本届会议设立六个小组,分别进行以下各项工作:第一小组,拟定参加新政协之单位及其代表名额,李维汉任组长,章伯均任副组长,许德珩为该组成员;第二小组,起草新政协会议组织法,谭平山任组长,周新民任副组长;第三小组,起草共同纲领,周恩来任组长,许德珩任副组长;第四小组,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董必武任组长,黄炎培任副组长(离平时由张奚若代);第五小组,起草大会宣言,郭沫若任组长,陈劭先任副组长;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
1949年6月17日,毛泽东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黎锦熙、黄国璋等九三学社师友,并和大家同饭。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在薛愚的来信上批示:“北大医学院与军委有房屋争执,请聂令朱早观查明处理,以结果告我。如无大碍,宜让与北大。”
1949年7月1日,许德珩签发九三学社致中共中央电,祝贺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在中国人民从事解放战争接近全国胜利的今日,适逢中国共产党28周年诞辰,本社同人以无比的愉快心情,致其崇高的敬礼。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受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之循环往复的压迫剥削。由于中国共产党之正确领导,使中国人民终于从这种压迫剥削之中解放出来。我们今日,除表示衷心祝贺外,更当坚决地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英明领袖毛主席领导之下,为肃清反动残余、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1949年7月10日,张西曼病逝。张西曼(1895—1949),湖南长沙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他病中留下遗嘱:“一生受孙毛两公精神感召,努力革命,不辞劳瘁,不幸因癌魔难治,竟至不起,曼生不能多作贡献于中国受苦的人民,死亦不愿玷污净土,累新国家之兴盛。”
1949年8月25日 在欧美同学会举行九三学社座谈会,许德珩等26人出席,讨论美国白皮书及社务工作。
1949年9月3日,九三学社在北京饭店举行座谈会,许德珩和吴藻溪、黎锦熙、孟宪章、张雪岩、袁翰青等10人出席,孟宪章报告上海分社情况,许德珩报告新政协开会情况。决议暂不吸收新社员。
1949年9月11日,在南池子箭厂胡同2号张雪岩宅举行九三学社座谈会,许德珩等20人参加,推举薛愚替补因出访苏联不能参会的潘菽为出席新政协代表。
1949年9月14日,在欧美同学会举行九三学社座谈会,许德珩等11人参加,讨论通过抗议英美侵略台湾和西藏的声明。
1949年9月21日—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九三学社正式代表许德珩、黎锦熙、袁翰青、吴藻溪、薛愚,候补代表叶丁易出席了会议,以其他各界身份出席会议的社员还有梁希、严济慈、涂长望、孙荪荃、樊弘、张雪岩、卢于道等10人。九三学社与其他各界代表一道积极参与了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作。
1949年9月24日,许德珩作为九三学社首席代表在政协全体会议上发言:“我们(九三学社同人)很荣幸地参加了这个划时代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个会议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统治,百余年来的帝国主义买办统治,二十二年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法西斯反动统治政权,使之进入于独立、民主、和平、统一,达到富强康乐之途的会议。由于这个会议,古老的、专制的旧中国,将变成为人民的、民主的新中国!”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的人民革命后,说中国人民能够站立起来,应当感谢中国共产党,“应当向中国共产党致敬,向人民解放军和朱总司令致敬,向人民领袖毛主席致敬!”
同日,九三学社发表《粉碎美英帝国主义侵略台藏的阴谋》宣言。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许德珩、梁希、卢于道等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1949年10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九三学社梁希被任命为林垦部部长。
1949年10月21日 在北京大学孓民纪念堂举行九三学社座谈会,许德珩等22人出席,许德珩报告一月来九三学社工作及出席政协会议情况,黎锦熙、袁翰青、张雪岩、严济慈、涂长望也谈了出席政协会议的感想。
1949年10月22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法制委员会成立,许德珩被任命为副主任委员。
1949年12月17日 涂长望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
1949年12月,沈钧儒向许德珩提出希望九三学社并入民盟,许德珩未予同意。
1949年9月—1950年2月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一些社员担任了国家政权机构的领导职务,广大社员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时,有些同志认为民主党派“任务已尽”、“组织可有可无”了,主张解散组织。1950年1月21日晚,在北大五院举行九三学社座谈会,许德珩等14人出席。黄国璋、许德珩报告了本社工作及与中共中央统战部协商九三学社今后去向问题。决议九三学社暂不结束,但要做结束的准备,推举许德珩起草文件,分送各地社友征求意见再做决定。其时,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已宣布解散。适值毛主席正在苏联访问,回国后他得知救国会解散,深表惋惜,并立即派中央领导同志转达他不同意九三学社解散的意见。九三学社经郑重研究,并经各方面多次商议,决定九三学社继续存在下去。九三学社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关怀帮助下,遂得以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