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洪:与海结缘 躬耕不息

来源: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会    时间:2019-12-10

【人物档案】邱大洪,男,祖籍浙江湖州,1930年4月生于上海。九三学社社员,我国著名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十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88年获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现任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英文版《中国海洋工程》编委会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它项目共计2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优秀教师、国家高校先进工作者、省市优秀专家等称号。

“我有一个关于加快发展东北水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建议,供中央领导参阅。”2019年7月1日上午,九三学社社员,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89岁高龄的邱大洪院士把一份建议书亲手递交到正在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手中。建议书是邱大洪院士听说李克强总理来大连而连夜赶写出来的。邱大洪院士的这份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一场疾病  与海结缘

1947年,邱大洪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我国第一次实行大学毕业由国家统筹分配制度,邱大洪响应新中国 “到工业建设的第一线去,到东北去”的号召,来到共产党亲手创建的新型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前身),为四位教授助教“工程画图”“测量学”“土力学”“结构力学”四门课程。

刚工作不久,邱大洪突染黄胆性肝炎,不得不住进医院。恰逢此时,学校推荐到哈工大师从苏联专家的研究生,本来最有希望的邱大洪,因病错过。出院后的邱大洪,赶上了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海港工程专业的创立,他跟从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钱令希院士从事新专业的创建工作。新专业的创建奠定了他一生的研究方向,也使他的人生逐渐走向成功、走向辉煌。说起自己的这段经历,邱院士戏称自己是 “因病与海结缘”。

在新专业创建后的第四个年头,邱大洪担任了专业室副主任。1958年,又与侯穆堂合作编著了中国高校第一部本专业教材《港及港工建筑物》,成为工程设计界的主要参考书。同年,28岁的邱大洪承担了大连渔港海上工程的全部设计任务,并担任技术总负责人。这是由中国人第一次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渔港,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渔港。1966年,大连渔港建成投产。

1973年,大连工学院又承担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的设计任务。邱大洪作为主要技术总负责人之一,负责码头选型、总体和结构设计,并任施工现场的设计代表。油港建设的日日夜夜,邱大洪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拼命三郎”精神,开创了我国建港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1976年5月1日,这座原油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具有同时停靠10万吨级和5万吨级油轮的离岸式码头建成了。大连新港的工程设计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建委70年代全国优秀设计金奖。

1983年,为开发我国南海北部湾的石油资源,邱大洪组织139名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14项专题实验研究,编制了17项专用计算机程序,主编了6册可行性研究报告。这项成果于1986年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4年,邱大洪教授又主持大连新港的技术改造设计,将10万吨和5万吨两个泊位分别改造成为15万吨乃至20万吨和8万吨泊位,大连新港为我国出口创汇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路走来,邱大洪先后参与、参加了连云港集装箱码头、秦皇岛油港、海军浮码头、广东省珠江崖门出海航道工程、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曹妃甸工业区造地工程、海南省洋浦港国家重点工程等项目的模型试验、设计、科技咨询和顾问工作。

一个信念  倾心育人

邱大洪的父亲是上海的一位实业家,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玻璃厂,主要生产啤酒瓶。1950年公私合营,工厂搬迁到了青岛。现在著名的青岛啤酒的酒瓶就是由这家厂生产的 。父亲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希望子承父业,然而当幼年的邱大洪看到日本侵略者肆意烧杀抢掠时,科学救国成了他强烈的愿望,激励他刻苦努力。1949年初,古老的北平获得解放,正读大二的邱大洪跟随解放军到城里去做宣传,发动群众忆苦思甜,邱大洪生平头一回接触真正生活在底层的工人,第一次了解到他们生活的真实状况,这对他触动很大,他坚定了人生的信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51年,他来到大连工学院,从此执教杏坛半个多世纪,桃李满天下。

邱大洪主讲过港口及港工建筑物、工程水文学、波浪理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他为主要学术带头人的海岸工程学科(专业),1988年首批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自1981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其中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30篇,国内学术期刊91篇。

邱大洪对学生“严”源于“求真”的境界。读博士后的晁晓波,申请国家教委在站博士后的科技基金时,为了引起评委的重视,有意拔高项目目标。为此,邱大洪把晁晓波叫到家里,要求他对申请中提到的目标,科研能力、条件,都要实实在在地表述,并与他一起逐字逐句修改了一个半小时,改过的申请书平实了许多,不仅顺利获批,还是最高级别的双A。

邱大洪对学生的“爱”源于“育人”的眼界。那些年许多大学派出的公费留学人员,出去的多,回来的少,让派出大学都心有余悸。但邱大洪从培养人才出发,三次支持安排现在已是海岸工程专家的王永学,去美国留学和进修,校方颇为担心,可邱教授却非常坚持,每次都为他积极地申请,只要工作能离开,什么时候走都可以。王永学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和一片真情,每次都按时回来,成为学校留学生来去自由的典型。眼界不断开阔的王永学在恩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起来。现已逾耳顺之年的他曾任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一份责任 赤胆忠心

耄耋之年的邱大洪,不仅教学、科研双丰收,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始终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在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十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期间,已经70多岁的他在关注本领域课题的同时,以科学家的思维关注国计民生的问题,每年的政协会议他都有3、4件提案,多时达6件提案。

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他曾前瞻性地提出了“关于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议”, 时隔20年,这个话题仍然在继续。“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建议”“关于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建议”等,均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邱大洪说,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形成的“铁路偏执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全国八大水系,东北有三,密度全国上数,而偌大的水网体系,却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若能将东北的“铁路偏执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铁路经济与水网经济并重”发展模式,使其在东北大地上遍地开花,那是一个多么可喜的场景。他提出,如果目前还做不到“并重”,可以以“铁路经济为主、水网经济为辅”的模式起步,加大水网经济的基础建设力度,尽快让“水网经济”发展起来。邱大洪特别强调,启用国家已有的“松辽运河规划”,将规划中的“调水”通航模式改变为“蓄水”通航模式,“一旦建成松辽运河,全东北水网体系联成一片,可以形成大约7000公里的河流网和生态经济带。”这是今年7月1日邱大洪递给正在大连参加夏季达沃斯会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手中的建议内容。

“把大连港建成环渤海地区集装箱区域干线港的对策”“关于尽早有规模的开发我国地热资源的建议”“关于加强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从当前我国沿海海域空间资源开发趋势想到的”“关于长江口整治工程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几点看法”“对湛江海岸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发展海洋经济要科学用海和管海的建议”……打开邱大洪的参政议政文件夹,可见上百条咨询建议及对策研究,其中对南海岛礁建设工程的建设性建议,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南海岛礁建设纪念章。

七十载风风雨雨,磨砺了一颗赤子之心,邱大洪院士虽已耄耋,但仍在他一生忠诚、热爱的教育和海洋事业中发光发热,砥砺前行。

(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