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夏新:小区拆围墙和大城市居民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并重

发布日期:2016-03-24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两句话引发了热烈的议论。大多围绕保障小区业主的权利、安全保证、损失补偿、物业管理等。对于其初衷,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反而讨论得很不够。

我认为,在观察到北京的道路宽度并不比国际上其他大城市窄,甚至要更宽,就得出“拥堵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城市支路等毛细血管不通畅,道路微循环不好”结论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北京的人口密度、汽车拥有量的密度,尤其是在路面上长期停车的数量与国际上其他大城市的差别。众所周知,中国家庭汽车发展得很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很多,大城市的许多三四类街道,甚至一些二类街道两旁都成了免费停车场。本来的双向两车道只能单向通行的现象,在北京并不少见。一些城市酝酿或出台路边长期停车收费或罚款的解决方案,或遭到群众反对而停止、撤销,或实际效果不佳。停车长时间占道,侵犯了他人的道路通行权,明显也是“城市支路等毛细血管不通畅,道路微循环不好”的重要原因。

同时,许多居民小区停车相当紧张,有车库的少,到各处找地方停车的占大多数,结果楼前楼后的开阔处都划成了停车位,还有的业主不得不到小区外面找停车之处。城市居民家庭停车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小区拆了墙,只能是“道路停车场”和“小区停车场”的融通。对交通拥堵的改善作用有限。随着家庭汽车总量的增加,道路拥堵还会愈加严重。

因此,上述《意见》中的同一段末尾,也强调了“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显然,从民生的角度看,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该把解决居民停车问题排在重要位置,优先规划、建设好停车场地。在土地极其紧张的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足够数量的地下停车场、多层甚至小高层立体停车场,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常用的“治堵”对策。双管齐下,一前一后,小区拆围墙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也许,停车占道问题解决以后,城市道路畅通了,许多小区就不一定需要拆围墙“疏堵”了。

追求小街区,密路网,推行街区制,“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是城市发展理念上问题,此处恕不涉及。(作者:陶夏新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黑龙江省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