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淡化一吨海水比别国多花3至4元 九三学社建言降成本

发布日期:2017-03-07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颜色:】浏览量...

国家发改委网站4日消息称,国家海水淡化产业联盟——黄渤海产业联盟和东南海产业联盟于3月3日正式成立。

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促进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界别提案显示,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以成本而言,国内海水淡化吨水平均成本达5至8元,明显高于海外先进项目成本3至4元。

提案提出,应当理顺管理机制,在国家层面明确海水淡化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机构及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补贴具体方案和细则,明确不同区域、不同淡化技术的吨水补贴方案,强化科研投入。

随着2016年年底《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的公布,海水淡化瞬间站上风口,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根据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海水规模化利用,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沿海城市新增海水淡化规模 105 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海水淡化规模 14 万吨/日以上。

不过,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尚存若干问题有待解决。

海水淡化引爆市场预期

缺水,正在成为中国很多地方必须正视的现实。

资料显示,我国水资源呈现出北方资源型缺水、南方水质型缺水,地下水超采、海水入侵严重的特点,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16省人均水量低于重度缺水线,部分北方地区甚至低于最低限,靠本地水已难维系生态需求。而跨流域调水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性问题,根据水利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30年,考虑南水北调因素,沿海地区年缺水量仍将达到214亿立方米。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水资源标准,到2030年,全球半数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的环境中。通过海水淡化增加淡水供应量,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和通用做法。

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20万吨/日以上的目标,比2015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100多万吨/日翻了一番。目标数据与现状的对比,瞬间给了海水淡化市场一剂强心针。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在沿海缺水城市,集中支持建设2—5个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并开展技术政策试点示范,探索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市政供水管网的模式及投资、运营和管理机制,建设与城市最低民生用水相适应的海水淡化厂。

而比规划目标更急迫的,还是工业省市对用水的渴求。数据显示,天津、河北、浙江等工业大省(市)的海水淡化规划目标汇总起来已经超过“十三五”规划的220万吨/日。

两者叠加,催涨起市场对海水淡化前景的高预期。

关键技术受制于他国

不过,虽然受到市场追捧,海水淡化在我国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九三学社的提案中指出,我国海水淡化规模仅为世界的1.2%,在国内海水淡化水用途中,工业用水占比63.60%,并且目前国内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较高,淡化水装置耗电大,从成本结构来看,能源成本占到吨水成本的四到五成。国内海水淡化吨水平均成本达5至8元,明显高于海外先进项目成本3至4元。

最关键的技术部分亦与发达国家有所差距,能量回收装置的关键核心技术被美国、日本、瑞士等国家掌握。

提案建议以建设海洋强国为契机,构建科学的政策框架,为海水淡化提供市场发展空间。应在国家层面明确海水淡化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机构及机制,避免各部门扯皮,多头管理的情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鼓励政策,加大对自主技术的推广,提高自主技术成熟度,制定政府补贴具体方案和细则,明确不同区域、不同淡化技术的吨水补贴方案;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科技投入方面,九三学社建议加强海水淡化用材的基础研究,建立包括海水淡化材料、机械腐蚀等各项性能的数据库,为加快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优化我国淡化装备选材技术标准体系、提升自主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设立海洋工程材料研发、应用专项,促进装备与材料开发的有机结合,满足业主的不同需求,提升国产装备的市场竞争力。(张雯)

顶部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