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

关于推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8-03-07    来源: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自动驾驶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技术,集中运用了现代传感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代表着未来汽车技术的战略制高点,是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汽车产业强国相继出台政策加快推进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奥迪、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商也争相发布自动驾驶汽车量产计划。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20年,我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 50%。我国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潜力巨大。2017年12月,北京市出台指导文件规范推动自动驾驶实际道路测试,对该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自动驾驶道路试验可行驶范围受限。高速公路由于场景单一更易于实现自动驾驶技术,更易于产业化推进。但目前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作为科学试验,不得在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上进行。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评价体系缺位。现有法律法规对所有车辆的检测测试,默认的都是有人驾驶的前提,自动驾驶车辆安装相关设备后,变成了改装车,可以科学实验,但实验成功后,后续手续如何办理,如何进入现在汽车市场,尚缺乏法律依据。

三是缺少对自动驾驶产业技术推进的测试区。我国还处于技术追赶阶段,缺乏综合性的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场及开放测试区。虽然北京近日发布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指导意见,尝试有条件地在道路上进行试验,但显然仅北京一个地方是远远不够的。

四是缺乏对自动驾驶科技创新的环境。自动驾驶所必需的传感、控制、执行等关键部件涉及的算法、芯片和软件,还不够成熟。将这些部件集成,并与人、路和云联动涉及的技术还不够系统。

为此,建议:

一是修改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范围。按照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逐步开放有条件的高速、快速路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加速推动我国自动驾驶技术走向产业化。

二是标准引领,提升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质量。建立自动驾驶标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技术标准先行,引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提升自动驾驶产品质量档次,引导企业参与高水平竞争。产业链中的各个节点都应采取“以技术标准引导技术进步,以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以技术标准赢得高端市场”的策略。

三是积极审慎,加强准入测试与安全监管。建立测试评估体系,引导自动驾驶企业在保障驾驶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自动驾驶技术设计与研发,规范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建立国家、地方分级安全监管平台,对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辆运行信息、车联网信息、车内人员信息等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信息进行统一监管。

四是通力协作,整合地方资源,形成全国一盘棋。一方面,需要国家来统一与协同地方平台的发展建设,加强数据共享;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在设计时通盘考虑,基于既有地方平台来构建国家公共平台支撑体系。从目标、任务、分工与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避免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由于地方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相关的试验场地、配套设施,如北京成立了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区、建设了2个封闭试验场以及一批开放试验道路,并出台了一系列对应标准规范,国家可考虑通过投资补贴、任务分工等多种方式,将地方资源统一协调使用。

五是设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发展。设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对自动驾驶产业链的算法、传感器、芯片、控制软件、测试评价与监管技术、车联网与车路协同技术、传统车企转型升级等全链条、全方位进行支持。开展运营车辆相关的示范,推进营运车辆更好地利用自动驾驶以及车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营运车辆监管、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