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要把履新经历带去两会

发布日期:2019-03-07     来源: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即将赴京参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九三学社社员葛均波这次有了一个新身份。去年岁末,他开始兼任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两个多月的履新经历,让他对长三角之间的医疗合作有了许多新思考。

每周日下午,葛均波院士都会准时打开电脑,通过视频参加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办公会议。去年底,安徽省立医院挂牌成为中科大附属医院,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邀请葛均波担任院长,帮助当地医学的发展:“院长我不是法人,但是我是管那地方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除了每个星期参加会议,我一个月来一次,做一些手术演示,在当地看看我们的目前的想法能不能落地。”

葛均波到安徽履新,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他说,其实在这之前,三省一市间的学术交流往来不断,但“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提出,为整合不同区域医疗资源、共同提升医疗水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深入了解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葛均波发现,尽管这已是当地最好的一家医学中心,但院内的学科带头人,一半以上只有本科学历,而在上海的中山医院,几乎都是博导:“到了那个地方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看病难!找一个好医生会比上海百姓的难很多,这就导致了好多疑难病、一些复杂性疾病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或者是他举家前往一些大的城市,到上海、到一些好的医疗中心来去求医问药,我们先不说是医疗资源的浪费,导致了我们家庭负担的加重。”

葛均波在美国工作学习期间观察到,很少有美国西海岸的病人特意赶往东海岸就诊,这是因为东西海岸诊疗水平差不多。他说,缩小地区间的诊疗水平差异,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就会得到很大缓解。他准备从人才队伍建设和医院管理两方面入手:“有时候派个医生去开刀,他有疑难病例我们去会诊,完了就走了。我觉得我们还是帮它建立一个体系,培养一批不走的队伍。其次,借助区域性医疗中心团队到那里去建立一个成熟的体系,这才是对当地有帮助。”

与此同时,他还在筹划请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人事处、医务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员工来中山医院挂职,使医院的管理流程也得到提升:“在中山医院,我们的平均住院天数五天,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情况比我们长一倍。分析原因在于我们优化了看病的流程,不需要一定要收住院,消耗的那些中间环节尽量减少,提高了效率。”

葛均波说,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在医卫界的小组讨论中,也屡屡被提及。而这一年间,长三角城市群的医疗资源正加速融合,来自三省一市、30多座城市的上百家医院自发组建了发展联盟,他本人担任了其中心血管联盟的“盟主”。今年,他会把这些履新经历和思考都带到两会上,也期待着通过会上的交流,得到更多启迪。(记者胡旻珏 赵颖文,转自话匣子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