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国海滩资源管控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3-11     来源: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海滩俗称沙滩,作为砂质海岸的主体地貌单位,具有旅游休闲、生态服务与防灾减灾等重要功能,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其中砂质岸线4978公里,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监管,在开发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海滩资源家底不清。我国先后开展过三次大规模海岸带调查,并即将开展新一轮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然而海滩作为一个特殊的地貌单元和生态系统,其地貌由水下岸坡、潮间带和后滨沙丘组成,衔接陆海两个部分,历次海岸带调查都未能将海滩这一完整的地貌与生态系统作为自然资源来进行专项调查和登记。

二是顶层规划有待加强。2017年我国滨海旅游产业占海洋产业增长的46.1%,海滩作为滨海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资源需求激增,由于缺少自上而下的顶层规划引领,海滩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不充分。

三是陆海统筹的海岸空间管理不足。目前各地往往从本地区社会经济需求的发展出发,将海滩当成一般性滨海土地资源使用,无视海滩资源的易损性、活动性和陆海连通的特殊特征。现行的《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仅规范了海滩资源用途,未对海滩资源空间进行管控,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

四是海滩生态受损严重保护不力。据908专项调查,全国侵蚀砂质岸线为2463.4公里,占比高达49.5%,是我国海岸侵蚀占比最高的类型,当前侵蚀比例远超这个数据。多数地区仍采取海堤等传统硬式构筑物来阻止海岸线后退,忽视了海滩地貌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致使海滩进一步退化甚至破坏。目前采取的海滩生态修复工程也多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或生境,缺乏整体规划,忽略了海滩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影响了整体的修复效果。

随着2018年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开发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也为解决海滩管理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契机,为此建议:

一是系统开展海滩资源和生态调查与监测。制定统一调查方案、技术要求和标准,把海滩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从滩面、滩肩到后滨沙丘,系统开展地质地貌和生物化学等调查,确立海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地位和价值;开展全国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将其纳入“智慧海洋”建设体系,为海滩资源资产及其产权管理与制定管理策略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二是科学规划海滩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编制海滩资源保护规划,将之纳入全国自然资源管理保护规划。从陆海统筹角度解决海滩与周边的矛盾与冲突,实现海滩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全面优化海滩资源开发布局,禁止私人占用公共资源,规避直接占用海滩资源的生产活动,制定陆海统筹的海滩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引导海滩消费模式转变,推动海滩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海滩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按照国家层面“管”、省级层面“控”、市级层面“用”的海滩资源分级管理模式,建立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用途管制、统一监测监管、统一保护修复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实施海滩资源使用的统一登记制度,制定海滩资源价值核算体系标准,规范海滩资源开发;建立海滩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海滩资源使用权责;引入海滩资源保护和开发市场化机制,实现海滩资源多元化保护。

    四是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加大海滩资源管理的科技研发投入,支持海滩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重点突破海滩地貌稳定性与脆弱性、海滩生态退化机制及环境效应等基础科学问题,研发海滩适应性养护、生态环境修复、海滩资源综合管理等关键性技术。形成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滩资源管理的科技引领、研用一体的机制,推进海滩资源调查、监测、保护、修复、管理相关的技术方法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海滩资源管理的科技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