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3-11     来源: 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极为重要。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安全、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是有利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湿地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调节器,通过过滤和吸收、沉积、降解和富集等作用,可有效降解同化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水质作用,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在黄河三角洲修复湿地有助于改善黄河入海水质,有效降低河口地区和渤海湾污染程度。近年来,利用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时机,开展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试验,在保持黄河备用入海流路完整的同时,35万亩退化湿地得到恢复。监测数据表明,区域内总氮、总磷去除率保持在40%以上;20厘米、40厘米、70厘米及深层土壤含水量均有明显提高,尤以表层土壤最为显著,升幅达18.25%;总盐量分别比湿地恢复前降低54.1%、46.4%、12.7%和3.7%,土壤PH值降低2.63%,达到中度及轻度盐化土标准;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10%以上。

二是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一个特殊的复杂生态系统,既是流域系统的汇聚,又是海洋系统的源头,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近年来,东营市通过建设森林湿地公园等一系列保护管理设施,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目前,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野生动物1627种,鸟类368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每年迁徙鸟类达600多万只。湿地植物富集,自然分布的维管束植物46科、128属、195种,栽培植物26科、63属、83种。

三是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湿地是陆地重要的碳库。据测算,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固碳量就约317万吨。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增加湿地面积,将对整个黄河三角洲,乃至华北地区降低碳排放作出重要贡献。

黄河三角洲湿地作为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年轻性、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特点。生态水量严重短缺导致黄河三角洲区域正面临海岸带蚀退、湿地退化的严重威胁。黄河入海水量和流量减少、河口淡水湿地的黄河补水能力降低,已成为制约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瓶颈。目前,河口东南及西北沿海区域盐碱化面积已达58%,并且仍有继续扩大趋势。

当前,要解决好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问题,最为关键的是统筹利用和科学调度黄河入海水量,修复河口保护区受损的淡水湿地。综合考虑黄河水资源可行性和河口三角洲淡水湿地保护修复规律,河口淡水湿地需补水3.5亿立方米。为此,建议:

一是将黄河河口淡水湿地的保护和水资源配置,纳入流域及黄河河口生态保护工作,湿地补给配置水量纳入黄河入海水量指标并进行管理。

二是全面落实黄河河口综合规划,开展黄河三角洲入海流路和湿地补水工程对湿地影响的评估与跟踪研究,推进清水沟和刁口河黄河流路等保护性湿地的水资源与生态适应性管理。

三是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为目标的水量调度和配置体系,塑造河口3000m/s以上流量过程的河口生态调度,实施对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调度补水,修复河口的敏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