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贺盛瑜:加快民族地区旅游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0-06-08     来源: 九三学社成都市委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挖掘利用特色旅游资源,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为民族地区旅游产品打造提出了建议。

调研: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滞后

“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多恣多彩、名胜古迹悠久壮丽、民族风俗独特多样、地质地貌奇特奇异,这使得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旅游开发可塑性。”在调研中,贺盛瑜发现了目前的一些不足,比如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滞后。

民族地区由于大多居于边远地区,区位优势较差,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服务设施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旅游为例,目前尚存在投资不足,旅游项目招得多、落地少的突出情况,2019年在建文旅项目仅占预计项目的25.97%,投资额仅占到预计投资的13.28%。

民族地区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和供给业也严重不足。由于民族地区财政困难和招商引资难度大,缺乏高端产品策划与规划,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初级,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旅游+”与“+旅游”新业态不丰富,缺少体验型、参与性旅游产品,游客消费水平低。同时,在民族地区内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基础设施、资源情况差异出现二元结构差异。凉山沿安宁河流域发展相对较快,而彝区、藏区开发滞后,许多优质文旅资源还未开发。截至2019年12月,凉山州还有8个县A级景区数为零,深度贫困地区高级别的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利用。

建议:

统筹规划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防止旅游产品同质化

对此,贺盛瑜提出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投入力度。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大对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硬件的投入,提高旅游通达性;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投资建设特色酒店和民宿等接待设施,提高景区接待服务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文旅政策引导,鼓励民族地区发展特色旅游业; 加大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良性跨越。

她认为,应由民族地区文旅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统筹规划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深度挖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计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产品,增强地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形成地方特色旅游产业。

同时,动员高校和社会力量,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在民族地区院校中(如西昌学院等)设立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由政府公费定点定向培养乡村旅游专业服务性人才,制定鼓励性的就业分配政策,建设一支民族地区真正“留的下、用得上、能发展”的具有民族性、地方性、适应性的现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