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严峻,已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亟待从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尽快实施生态恢复和治理。
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以下简称“河谷流域”)是指金沙江流域位于川滇交界处具有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特征的河谷区域,多分布在海拔1000-2500m范围内,占我国干热河谷总面积的70%。该区域干旱指数大于2.5,干燥度达4.5以上,既是生态脆弱地区,又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河谷流域开展生态恢复和治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尽管河谷流域面积仅占长江上游的8.5%,但由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金沙江下游面积的52.7%。据监测,近年来川西地区除攀枝花外水土流失面积增幅达35%,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比例由31.9%扩大到43.1%。若河谷流域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不仅将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大大增加金沙江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难度,而且将影响数亿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是保障三峡工程正常运营。河谷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输沙量高达1.76亿吨/年,分别占金沙江流域的68.6%、长江上游的65.7%、三峡水库入库泥沙量的50.2%和长江口输沙量的36.2%,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使用寿命。此前,为避免三峡工程出现三门峡电站由于泥沙淤积导致的“关停与不关停”的两难困境,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相继投入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小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大量入库泥沙淤积对三峡工程的影响,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三是保障攀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攀西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测算,该区域水能密度是四川省的4倍,是全国的14倍;钒、钛资源探明储量分别占全国储量的63%和93%。同时,作为我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最有特色的“热区”,河谷流域有4000万亩土地尚未开发。据估算,该区域潜在热作产业年产值在5000亿元左右,利用独特优势发展热作产业,将成为西南地区热作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传统的粗放式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破坏植被、污染环境,也引起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要保障经济、高效、可持续地开发河谷流域水能、矿产和土地资源,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指导下,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态恢复和治理为前提。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河谷流域居住着40多个民族,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集中连片分布。随着环境恶化,民族聚居区间因生产生活产生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同时,作为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多年来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实施河谷流域生态恢复和治理,可有力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保护极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河谷流域约占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总面积的6.1%,气候独特,生物多样性突出,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其中,攀枝花苏铁保护区更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然而,河谷流域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已严重危及物种群落的生存。据定量评价,云南元谋县生态系统退化度已达0.372,整个河谷流域动植物物种减少和群落结构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
河谷流域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是修复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乃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中之重。尽管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近年开展的生态恢复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整个河谷流域的生态恢复和治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生态恢复和治理的成本高。由于条件恶劣,干热河谷流域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成本很高。例如,工程造林的成本一般为每亩700-1400元,与“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每亩65元造林补助资金相比,缺口巨大。
二是水利设施落后。尽管金沙江的水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域多年来也持续开展各种水利设施建设,但远不能满足生态恢复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三是生态恢复和治理的效果有待提升。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是世界级的科研难题。由于科技支撑不足,规划不尽合理,产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生态恢复和治理的效果不理想,导致“每年植树不见树, 每年造林不见林”。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将河谷流域生态恢复和治理提升为国家重大生态工程。考虑到河谷流域对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在因地制宜做好金沙江、怒江和澜沧江等流域生态恢复和治理规划的基础上,将攀枝花、元谋等河段作为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的重点示范区,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包括梯级网络化调水工程、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色高效生态产业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以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工程等,以点带面,逐步从源头上扭转长江上游流域的生态恶化趋势。
二是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强化行政处罚机制。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报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对违反有关法律的,应严格予以行政处罚。
三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对生态恢复给予补偿;将植被恢复列入生态补偿范围,落实国务院关于从农水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植被恢复的要求,从植被恢复受益地区和已经产出效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煤矿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基金用于生态植被恢复。
四是加大对重点领域科研的支持力度。开展关于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治理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科技攻关。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治理科研项目列入相关各级政府的科技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开展重大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如干热河谷生态环境与植被演化趋势分析、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环境效应、生态恢复效益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生态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机制等。同时,根据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的区域差异及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重点地设立生态恢复和治理科技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