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员、物资保供员、社区安保员、消杀卫士……丢掉企业家的“包袱”,他穿上防护服,坚守一线60多天,化身一线平凡的“微光”。
疫情发生以来,九三学社社员、上海瑞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瑞农记不清自己已变换过多少次身份。而每一次转变,都在疫情辗转的关键节点上——与疫情的尖峰时刻同频共振。
除个人参与志愿活动,汤瑞农还发起了企业家先锋队,这是一支横跨物流、电力、医疗、化工等行业的“机动部队”,彰显出高效行动力和领导力,汇集交织成强大的一线防疫力量。
奔赴“疫”线的消杀卫士
自5月1日起,汤瑞农负责天华路方舱医院的消杀工作,消杀区域多达1.2万平方米。他需要早上六点前起床,完成一天3次的消杀工作,常常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回到休息处。
汤瑞农和同伴的消杀设备装满药水后有80多斤。他说,“机器噪音很大,车按喇叭都听不见。”他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杀设备,工作完都“累得够呛”。脱下消杀设备后,肩膀上是一道道勒出的红痕。天气热的时候,他的全身都被汗水浸湿。
除了一些药物和防护服,汤瑞农与同伴还垫付了大部分物资费用。“我们早上吃泡面,中午晚上有盒饭,晚上的盒饭一般下午四五点送到,但我们八点以后才结束工作,常常吃冷饭。”汤瑞农表示,工作结束后,他们就休息在自己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地上铺一些木板和纸板,再加上一床薄被,就组成了他们休息的“床”。
帐篷搭在马路边,每天早上五点,汤瑞农会被路过的车辆吵醒。“如果晚上没有关好帐篷门,蚊子会扰得人无法安睡。”汤瑞农笑着说,“有些心酸,但我认为值得。”
除了天华路方舱医院,汤瑞农组织的志愿者还前往山阳镇工业园区与市区参加消杀工作,与疫情防控“同频共振”。
企业家志愿者的“华丽转身”
汤瑞农并不是孤军奋战。3月14日,他和30余位企业家组成了山阳镇企业家志愿者先锋队。到现在,队伍里已经汇聚了50多位志愿者,总志愿时长超过5000小时。
60多天里,志愿者们一直随着疫情防控的变化而“辗转”。一开始,他们是社区、村居核酸采样点的秩序维护者,后来,他们是抗原试剂发放者、物资配送员。4月27日,企业家志愿者化身环境消杀员,分别前往天华路方舱医院、山阳镇工业园区和市区参与环境消杀。“我们的工作一直应疫情防控的需求而变,经历了好几次‘华丽的变身’”。
早在2020年,在汤瑞农的呼吁和组织下,企业家志愿者先锋队就已成立,在新冠疫情第一次暴发的关键时刻,投身到了疫情防控的工作中。2022年,上海市新冠疫情反复,汤瑞农再次组建起这支企业家志愿者队伍。“我希望我们是微光,虽然弱小,但汇聚起来,也能照亮一片大地。”汤瑞农说。
搭把手、出份力
汤瑞农是企业家志愿者先锋队的队长,除了参加志愿工作的“热血”,他也肩负管理和沟通团队的职责。“管理好志愿者队伍比管理一个公司更难。”汤瑞农说,“防疫工作比本职工作更辛苦,志愿者们都来自不同的企业,彼此之间需要沟通和磨合。”
高强度工作下,志愿者团队里也会疲惫、焦虑。汤瑞农在志愿工作之余,还要做好大家的“情绪疏导员”。当队员遇到心理压力时,他时常和队员们聊天,沟通对志愿工作的看法。“志愿者是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汤瑞农将联合国的定义发在志愿者群中,他说,“我觉得志愿者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搭把手,出份力。”
日以继夜的抗疫工作中,志愿者们也逐渐感受到了做公益的价值和意义。从刚成立时的30余人到现在的50余人,队伍不断壮大。“有很多人加入和帮助我们”,汤瑞农说,“我们定制的宣传标语,是一些公司免费帮我们制作的。有一位货车司机,因为疫情滞留上海,也加入了我们志愿者团队。”
5月13日,金山天华路方舱医院顺利休舱,汤瑞农和队友们的消杀工作也已告一段落。自本轮疫情以来,汤瑞农和队友们历经数次“辗转”,一直活跃在防控最需要的地方。“我们还会继续坚守下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