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本文是为纪念周培源先生诞辰120周年而写,刊发于《中国新闻》报2022年8月31日第十六版“同舟纪事”,刊发时略有删改,现将原文登出,供研究参考。
2022年8月28日是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九三学社杰出领导人周培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回望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曾在不同时期与彩云之南结下不解之缘,至今传为佳话。
与白族同学施滉交好 带来政治启蒙
△清华甲子级同学毕业合影,二排左四施滉,最后一排右四周培源
周培源先生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插班进入甲子级(1924级)学习,与1917年考入清华的云南洱源人施滉成为同学。在清华就读期间,先生与施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先生说施滉“为人正派、稳重,关心国家大事,我很钦佩他”。
1924年初担任级长的周培源先生推荐施滉接任级长,大家一致同意,因施滉到广州拜会孙中山先生,后又回云南省亲,很晚才回学校,级长一职只好改由他人担任。
1924年先生与施滉等六十余名同学赴美留学。1927年3月施滉与妻子罗静宜在美国加入共产党,边读书边开展革命斗争,生活非常清苦,先生曾多次给予接济。1927年国内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到美国,国民党美国支部中的右派乘机鼓噪,在旅美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中进行分裂破坏活动。据周培源先生回忆,“施滉是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蒋介石的”。
施滉以个人的名义先后发表了10篇声讨蒋介石罪行的宣言,并在当年夏天在斯坦福大学举行的中国留学生夏令集会上发表演说辩论。会上,学生分成了拥护和反对国民党的两派。周培源先生在施滉、冀朝鼎、徐永瑛等同学的影响下,毅然站在反对国民党的一派中。先生在《毕业六十年——怀念母校三位最早的共产党员》一文中曾回忆“他们向我详细介绍了‘四·一二’事件真相,我的政治启蒙教育是从那年夏天开始的。”
施滉回国后,先后在上海、香港、北平等地从事党的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壮烈牺牲。施滉在北平时曾与周培源见过几次面和通过信,并请周培源帮忙代收反帝大同盟寄来的国际刊物。
1949年4月29日,在清华大学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日,周培源先生与清华甲子级部分在京校友为施滉烈士在清华园立碑。1950年1月3日在周培源、徐永瑛、冀朝鼎等7位校友建议下,清华大学校委会,在图书馆内建立施滉纪念碑。
△清华大学施滉纪念碑
滇池边开创研究新领域
△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昆明周培源旧居
1936年至1937年,周培源先生休假赴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1937年,假满回国。不久,抗日战争爆发。7月底,平津沦陷;8月,侵华日军开进清华园。先生受梅贻琦校长之托,安排学校南迁,曾先后任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
△周培源一家在昆明龙门村
周培源先生一家到昆明后,先住在大观楼附近的马家花园。1938年9月后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便搬到西山龙门脚下滇池边山邑村一座空闲的房子住下,一直到1943年初先生再次赴美从事湍流理论研究和鱼雷空投入水的战事科学研究为止。
△周培源骑马照
△邵循正(前排右一)、李继侗(前排左一)在周培源家作客时留影
周培源先生对昆明有着深厚的感情。1985年先生到昆明参加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研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专程到西南联大旧址——云南师范大学参观,在与师生的座谈中,他曾深情地回忆“我对昆明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一生中最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是在西南联大度过的。我住西山三清阁下边俗名叫龙王庙的一个村子里,到联大上课有二十公里,坐船到篆塘要走三、四个钟头,路又不好走,我就买了一匹滇西马,骑马到学校上课。每天早晨六点起来喂马,七点多钟出发。还要骑着马去买菜,牵马送孩子上学,各方面都很艰苦。我过去是搞相对论的,搞爱因斯坦引力论的研究,我到昆明开始搞流体力学,就是湍流理论。”“我不是自吹,因为是回到昆明老家,我讲的是实话,我这一辈子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找。”周如苹女士在《昆明情结 ——忆父亲周培源与任之恭诸先生》一文中写道“父亲母亲常常怀念云南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一段日子是他们一生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家与昆明人共患难的日子,是他们一生中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周培源在云南时使用的平柜、桌子与皮箱(重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藏)
为大西南连片贫困地区脱贫鼓与呼
△1992年周培源致函中共中央,建言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
开发大西南、保护大西南,为大西南岩溶地区区域发展鼓与呼,周培源担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后对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岩溶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开发大西南这一参政议政重要课题是周培源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上世纪80、90年代,当人们纷纷涌向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的东南沿海地区时,九三学社中央却把目光坚定地投向大西南。1991年至1992年,九三学社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开展大西南岩溶地区脱贫与经济振兴的专题调研。1992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的周培源,在九三学社云南省委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形成《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议报告》致函中共中央。
《报告》指出:我国西南部岩漠扩化速度惊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建议党和政府把我国西南部岩溶贫困地区列入90年代重点脱贫开发计划并建立大西南连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生态建设试验示范区;走“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种养加”“农科教”相结合的路子;寓保护于开发之中,以开发促整治;依靠和调动内力,巧借外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在狠抓解决温饱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把扶贫开发转入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开发阶段。周培源的建议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批转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论证,列入国家“八五”计划。
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参考价值,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包括云南岩溶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已经全部摆脱贫困,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这或许就是对周培源先生等九三学社前辈先贤最好的纪念。
参考资料:
1.周培源《毕业六十年——怀念母校三位最早的共产党员》
2.《中共云南党史研究资料 第3辑 施滉》
3.周如苹《昆明情结 ——忆父亲周培源与任之恭诸先生》
4.苏琳、戴红、侯艳华《九三学社:情系喀斯特》
77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