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武大教授、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常委贺雪峰:中国学者首先要回答中国问题


图片

贺雪峰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彭年 摄
贺雪峰简介>>>
贺雪峰,1968年生,湖北荆门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常委,201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出版二十余部学术著作,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学术上强调经验训练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建立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提出了大量具有一定影响的理论观点。
哪怕是在极其特殊的2020年,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贺雪峰也依然坚持在田野上结束这一年。12月中下旬,他带领70人的研究团队分成三组,同时在河南、江苏、安徽三地驻扎村里,调研农村治理。
这是53岁的贺雪峰治学的第25年。自2004年起,他已经连续18年每年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驻村调研。“驻村”不是简单调查,而是真正住在农民家里,与农民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深入农民生活当中。在他看来,不理解农业、农村、农民,就很难理解中国。

“用脚”写论文,团队平均每天10人以上住在农民家里

贺雪峰和他的研究团队因为坚持“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
土,是真“土”。贺雪峰身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事务繁多。然而,他一年中有四分之一时间在跑乡间地头,他带领团队花在调研上的时间更多。通常,团队成员的调研是集体调研,每次调研都会分成小组,白天调查,晚上讨论,调查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和调查随笔。
多年坚持,贺雪峰和他所率领的学术团队跑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上千个村庄,累计驻村调研工作日超过7万个,平均下来每天同时有十人以上住在农民家里调研。最长记录的一位博士生,读博期间驻村调研635天。
图片

贺雪峰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彭年 摄

在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硕士读经典,博士做经验”是惯例。硕士研究生分为学习小组,集体读书,每月一次“与院长面对面交流”,同学们以“8107”为荣。所谓8107,就是早八晚十、一周七天泡图书馆读经典。
博士研究生们则要广泛调研,要跑遍中国大地。博士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驻村调研,大多数博士研究生撰写调研报告超过百万字,在这基础上再撰写博士论文。三年训练经典,三年训练经验,有了经典+经验的基础,再撰写博士论文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贺雪峰说,社会科学的论文首先要用“脑”、用“脚”,然后才是用“笔”写出来。
用脚“写”论文,写出了国内一流水平。最近几年,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论文发表量达到年均一百多篇。

从最深层的现实获得经验质感,避免学术教条

曾有学界同行将“华中乡土派”称为“朴素经验主义”,贺雪峰坦然受之。从2006年开始,贺雪峰所在学术团队开始尤其强调调研,并将这一年称为“调研年”。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年年都成团队“调研年”,延续至今。在贺雪峰看来,村庄经验不止于村庄,而是通向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桥梁。
在刚出版的新书《在野之学》中,贺雪峰写道:中国社会科学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以西方经验为基础创建发展并专业化。引进来的西方社会科学,却并未真正对中国5000年历史和当下14亿中国人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处境作基本观照,没有经历一个中国本身的宏大叙事,就直接进入到西方引进社会科学话语下的专业研究,无异于照猫画虎。
图片


贺雪峰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记者彭年 摄


贺雪峰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理解经验与实践为基础。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农业文明的古国,是一个以独特方式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超大规模、960万平方公里广袤腹地的大国——这样的“中国”,西方理论既没有解释,也解释不了。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有一种强烈使命担当,深入中国实践,深刻地总结和发展中国理论,想得更深,跑得更快,为中国问题提供思想、理论和方案。
在调研中感受最鲜活也最深层的中国现实,长期沉浸其中会获得一种“经验质感”和“学术直觉”,避免犯教条主义错误。贺雪峰所率领的学术团队不仅注重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关注实践,关注政策。他们对政策问题的辩论,对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正面临大破大立,中国实践一定可以得到更加深刻解释

知乎上有人讨论,贺雪峰倡导的读书以西方论著为主,阅读西方著作的比例是否过大?有一位曾是读书会成员的答主获得高赞:若不综观人类文明成果,如何理解中国实践?
贺雪峰说,中国的社科学者要有一个基础,就是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毋庸讳言,社会科学是西方舶来品,没有长时间阅读西方社会科学经典的训练,就很难形成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与分析能力。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用几十年时间翻译了大量西方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只有认真学习,才能为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习西方理论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为了成为他人理论的注脚。人类文明成果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在于确立中国研究的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首先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不应沉湎于西方经典的考据学、训诂学,更不能以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术追求。
中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调查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回答中国的问题,探索中国的道路,而不是仅仅用中国实践去证实西方理论。
集体所有制是其中一例。贺雪峰说,按照西方经验和西方理论,农村集体所有制就是一个“怪胎”。生产资料要么公有,要么私有,“集体所有”显然超纲了。但是在中国实际中,集体所有制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贺雪峰说,中国社会科学正面临大破大立。当下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六七十万人,如果这六七十万学者都进行从经验到理论再到经验的研究循环,则几乎所有中国实践都可以得到充分研究,从而形成不计其数的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对话、批评、交流和积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突飞猛进,中国实践就一定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解释,中国社会科学也可以为中国实践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政策意见。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鲁珊 摄影:记者彭年 制图:张莉 视频:主创谭芳 李彤 审看郑慧 编辑:曹欣怡 校对:蔡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