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论文 |
||||||||
|
||||||||
邓小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敏锐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脉搏和契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在中国引发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性变革,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取得了重大发展和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与飞跃。 一、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序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6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和统一战线内部的深刻变化,他指出:“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不会忘记的。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他还明确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它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和由此带来的统一战线内部结构的变化做出了突破性、创新的科学论断。在统一战线性质上,变阶级联盟为政治联盟,扩大了政治基础,树立起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使之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根据工作重心转移,在统一战线功能上,从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和平统一祖国服务的轨道上来,使统一战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形势变化的需要和中华民族共同的愿望。这些具有突破性的崭新的科学论断,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实现重大战略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统战学说的重大建树和发展。 二、制度的创立与完善 邓小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而且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发展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历史功绩,是邓小平作为伟大政治家的非凡胆略和务实精神的又一体现。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他首次把“多党派合作”提升到国家政治制度层面的高度。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政治报告第一次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作为一种制度写了进去,从政治体制的高度规范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1989年1月,邓小平专门批示:组织一个有民主党派成员参加的专门小组,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在邓小平同志建议下,
1989年 12月,中共中央经过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协商,制定了关于多党合作制度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两个重要内容,更具划时代意义:一是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二是首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把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宪法。这样,经过邓小平的精心构筑和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更趋具体完备。 三、内容的丰富与拓展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是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适应国内阶级关系变化提出来的。这一正确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然而从“反右”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当时民主党派的任务为‘参、代、监、改’”,而实际上能落实的只有一个“改”字—改造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未能真正贯彻落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由原来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并且正式写进了中共十二大报告和《意见》。十六字方针深刻表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坦诚相见,充分信任,真诚合作,和衷共济,互相帮助,长期合作,共同前进的新型关系,生动地体现了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另外,1989年底,中共中央制定的《意见》,不仅明确了民主党派参政党地位,还明确了民主党派“一个参加,三个参与”的参政基本点,明确了履行民主监督职责的总原则,使多党合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为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和用武之地。 正是由于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和保证,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才能够不断壮大发展,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才能够迈上新的台阶,民主党派才能够在维护国家稳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真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如鱼得水。政治上深受信任,心情上极为舒畅,精神上备感振奋,工作上干劲大增。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为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的热情高涨。这期间,民主党派健康发展,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不断加强,政治素质逐步提高,参政党功能日益增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日趋显著。各民主党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方针政策的协商和讨论,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许多建议、提案和调研报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同时,许多民主党派成员还以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参与国是,被举荐到各级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有效地履行着参政党职责,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经济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服务方面,各民主党派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在团结、教育和推动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做好本岗工作、埋头苦干、勇攀高峰、多做贡献。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统战学说,创造性地提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理论,并且积极实践,推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使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崭新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的多党制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盛的生命力。新世纪新阶段,总结邓小平伟大的历史功绩和取得的宝贵经验,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对于以更高的政治标准和要求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王世铎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宣传部部长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