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7)|悠悠九三情 漫漫初心路——建社七十五周年追忆夏觉中先生有感

来源:九三学社绵阳市委    时间:2020-10-17

内容提要:夏觉中(1933-2014)是绵阳第一位外科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1970年从上海仁济医院到江油长钢总医院支援内地工作,扎根绵阳,带领当地医疗水平不断提升,也成为九三学社绵阳市委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威望卓著。曾任九三学社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主委;成都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政协四川省第六、七届委员;绵阳市一届人大代表;政协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委;政协绵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他的一生都在实践民主与科学精神,把一个科学工作者肩负的科技进步责任同历史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精神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九三学社 夏觉中 

75个春秋,是九三学社成立以来走过的光荣之路。学社先贤们怀着对祖国、对民族的赤诚之心,秉承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参与新中国建立,在各自领域写下了锦绣篇章。75年间,虽然有曲折和磨难,但是九三人始终自强不息、克服困难、为国奉献,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为九三学社创建75年而自豪,在澎湃的心潮中,我深深怀念绵阳江油九三的先行者——我的老师夏觉中先生。他是我的入社引路人,是江油九三学社的见证者,是绵阳九三学社的亲历者。

11.jpg

1933年,夏觉中出生于上海一个中产家庭,优越的家庭环境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3岁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其附属仁济医院外科工作(上海开埠后的第一所西医医院,现为交大附属医院),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医院工作数年,必将会名利双收。

1970年,根据当时的国家政策,意气风发的夏觉中作为医师来到内地支援,工作关系调到了江油长城钢厂总医院的外科。面对简陋的医院条件、反差极大的生活环境,夏觉中也曾感到难以适应。在长钢工作到7个月的时候,一次突如其来的抢救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那是一次36人的特大车祸,面对顷刻间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消逝,他和同事们五天五夜不眠不休,竭尽所能,挽救了数位伤者的生命,但仍有11人因伤重而去世。这时他突然意识到:“长钢需要我!”这里贫穷落后,那就更需要高水平的医生,这里同样有外科医师的战场!此后,他和一起支援内地的数位医学专家携手,创建了长钢总医院的第一代外科团队——夏先生得意地称之为“外科梦之队”。“梦之队”立足长钢,辐射绵阳,在普外、烧伤、胸外等专业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多次到成都、攀枝花等市参与会诊和病案讨论,一时间声名鹊起。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夏先生的支内“队友”们陆续返乡了,而他仍不改初心,顽强地坚守这个神圣的阵地。在长钢从医达30年时,夏先生回顾过去,感慨地说:“继续留在长钢,是我无悔的选择!”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夏先生成为医院的技术标杆,获得了“夏胆囊”“夏乳腺”“夏一刀”的等美誉。作为绵阳首位外科主任医师,夏先生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医疗实践,治病救人,辛勤奉献,于1994年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夏先生的努力下,长钢医院恢复了停办多年的学术年会,普外科已经有两代外科主任陆续成长起来,神经外科也重新组建起来,还有了“从菜刀到手术刀”的副教授等美谈……虽然获得巨大成就,但他依然乐此不疲地在指导年轻医师的技能操作,把培养青年医师及实习医师看作自己必须身体力行的社会责任,成为医院“永不退休”的技术顾问。每年医院新人入职培训第一课,都是夏老来讲“怎样做一名好医生”。院内外,大家都充满敬意地称呼他“老夏主任”,绵阳多家医院都有他曾经带教过的学生,而且大多都成长为医院的技术骨干。

对处于病痛中的患者,夏老从来都一视同仁;面对一张张病愈后充满感激的面孔,他深有感触,认为恩赐观念绝不可取,要大力宣扬人道主义和平等的医患关系。他认为,在医生面前,病人是一个个摆脱了年龄、性别、职业、地位、钱财、权势的自然人,在病魔面前并无差别。如果说有了上述感情上的升华,就能像白求恩大夫那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直住在医院附近一套简朴的单元房里,为的是有病人的时候能够及时出诊。

我印象很深的是,2003年我担任儿科住院总医师时,所有年轻的值班医生都知道,夜间碰到小儿外科的病患尤其是复杂的病例,需要麻烦夏老进行会诊确认;而他总是在接到通知后很快到场,不论时间有多晚……夏老不仅“随叫随到”,还会抓紧时间对年轻医师进行查房教学。更让人动容的是,会诊第二天早晨,他一定会来主动复诊这个孩子!而此时,他已是70岁高龄,却是年轻医生最坚实的后盾,患者眼中最美丽的风景线。

两年后,夏老确诊喉癌。术后仅仅7天,他就带着嘶哑的嗓音开始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手术指导等工作。5·12特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清晨,在帐篷中的伤员们就迎来了夏老那白发苍苍的挺拔身影!75岁高龄的他,犹如一颗定心丸,使大家慌乱焦躁的情绪得以缓解。

夏先生还曾骄傲地说:“对九三学社的热爱贯穿了我的一生。”不论是在医学院求学,还是在仁济医院工作,他都接触到了不少的九三学社社员,这些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老师是他的偶像,而九三学社就成了偶像的代名词。在其获得高级职称后的第二年,夏先生自感时机成熟,便向组织提出了入社申请。通过九三学社绵阳市委老领导童沛森先生的介绍,夏先生在51岁时终于圆了自己的“九三梦”。在此后的日子里,由于夏先生的卓越表现,他先后担任了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的第二届主委,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委,绵阳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政协绵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在15年的统战工作中,他深有感触地说:“统一战线的内涵就是教会我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他认为,一个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把所肩负的科技进步责任同时代需求联系在一起;同精神文明建设联系在一起;同推进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他的高尚品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传帮带”中深深浸染着身边人,仅长钢医院就先后有11位同志在其影响下加入九三学社。

2014年7月21日,夏老穿着白大褂,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中安静的走了,骨灰洒在了江油涪江河中。他相信:“涪江水汇进嘉陵江,注入长江,在冲向大海的最后瞬间,一定会融入来自故乡的黄浦江水,圆我归乡梦。”夏先生走了,但他医德风范和对多党合作事业的忠诚,将永远留在后人心中。

作者:黄卫东(1970-),女,汉族,九三学社绵阳市江油基层委社员,江油市政协委员,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儿保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