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奖(9)|不忘初心 坚定信念 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记我家六人的“九三”情怀

来源: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    时间:2020-10-17

【内容摘要】文章回忆了在父亲的影响下,作者一家都加入九三学社的故事。作者曾连续担任三届社静安区委委员和静安区第十至十二届政协委员,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愿一代又一代的“九三人”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薪火相传、锐意进取,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九三学社 三代 参政议政 传承  

九三学社创建至今,已跨过漫漫75年的历程。在此特殊的日子,回想起我们一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参加九三学社,我作为九三学社社员参政议政的点滴情景,感慨万千。

我的父亲郑际宝(已故)是一名老知识分子,也是一名九三学社成员。在少年求学时代, 他就密切接触爱国进步同学,从借阅《文学》、《新青年》和高尔基著作等书刊,到一起参加进步人士刘良模的演讲集会、反抗外籍教师的侮辱而愤然转学,他曾受祖父的委托,经常去法租界看守所给地下党乡亲送世界语版进步书刊和衣物等。父亲亲眼目睹当时国家的落后和反动当局的腐败,从而立志要工业救国。从震旦大学毕业后,他考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费留学,进入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学成时正值国内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他抱着振兴祖国的坚定信念,舍弃优裕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绕过封锁线,于1950年乘船回到上海。回国后,用学到的国外先进知识,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于祖国的化学化工制药事业,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6年被评为国家级三级工程师,同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后任上海市医药局技术顾问。1985年,他以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从小就熟悉九三学社这个名字,较全面地了解了九三学社的性质、历史和使命,以及要成为一名社员具备的基本素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父亲的赞同下,我以及哥哥郑博文、姐姐郑会贤和姐夫宋玉品(已故)先后加入九三学社。他们都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二年,我考入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分配至医疗器械研究所工作。当时,医疗器械研究所内有九三学社静安区委的直属支社,社员都是中高级职称的业务骨干,他们各方面的表现,也加深了我对九三学社的认识。我从一名助理工程师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到承担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附属工厂厂长、科研开发部主任……先后主持或管理了20余项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在国家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此外,还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资深会员,全国SAC/TC94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九三学社静安区委非常重视对青年社员的教育培养,加入九三学社后,我通过各类学习培训包括社情民意等,民主党派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连续担任三届社静安区委委员和静安区第十至十二届政协委员的15年中,我亲身经历和体会到民主党派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九三学社社员,尤其是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的建言献策,可以推动科学决策、惠及百姓,对政府更好地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我撰写的提案《推进本区小巨人企业质量体系工作》,为正章、立丰、开开等上海名特优传统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夯实了产品质量管理基础。《航站楼和交通枢纽的客流集散以及商业定位》提案针对二号线地铁站建成后,周边总体商业布局尚未完成、胶州路交通枢纽还在建的现状,建议在建的交通枢纽与地铁站之间应该建设地下通道,实现零换乘,方便旅客的集散。这两份提案获得区政协优秀提案。提案《从企业科技人员养老金偏低,透析改革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得到了社市委的高度重视,经社市委上报九三学社中央,时任主席韩启德在专门深入调研后,以“直通车”方式将《解决国企退休科技人员退休金过低的函》呈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以后的几年里,在调整企业退休的高级科技人员养老金时,有一定程度的倾斜。但双轨制的问题依然存在,还需改革基本养老金保障制度才能实现公平合理退休待遇。2012年静安区委再次组织课题组,我领衔深入调研形成集体提案,提出了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等建议。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文件,为解决双规制迈出了一步。

我儿子郑晞辰于2011年从美国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国,在国际金融单位从事保险工作。因受我父亲和我的影响,他主动表达了加入九三学社的愿望。在详细了解九三学社的发展历史和使命后,他郑重地向所在的金融委员会提出申请,并于2018年成为一名九三学社成员。为此,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希望儿子在事业有所作为的同时,努力为九三学社多作奉献。

回顾九三学社75年的历史,从由一批爱国的科技医卫界知识分子以“爱国、民主、科学”为宗旨成立,到成为一个参政党,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九三人”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薪火相传、锐意进取,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郑会乐  金宝隆光纤电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原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