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乾渝建议大力推进上海智能康复机器人制造产业发展
从最初针对肢体残疾的康复,到针对各类疾病与功能的康复,从某种意义上“一切皆可康复,人人皆需康复”。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已将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康复医学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面向未来,九三学社市委委员、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就大力推进上海智能康复机器人制造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现代康复医学,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先进理念扎根有限,先进设备配备不足,康复手段仍然以传统的中医康复为主,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吴乾渝委员开门直奔问题所在。
工程技术推动康复医学发展
在她看来,从几十年前,国内医院还基本没有康复医疗科的概念,最多设个理疗科或体疗科;到现在,不仅康复科得到了普及,康复干预还被提到了许多手术之前;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近年来康复医学得到政府、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康复医疗中心建设相关标准。可见,康复医疗有助于改善身体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重返社会参与社会经济生产,对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吴乾渝指出,从国际上看,作为康复医学发展的载体与支撑,先进的康复设备给当前的康复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脑机接口可以实现神经指令传递的新路径;新型材料推进辅助器具与用品的发展,可以实现康复治疗与日常活动的结合;穿戴式设备可以实现康复训练监控和数据采集等……尤其是以智能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现代化康复设备,可以实现人类功能代偿的新高度,不仅能够提供最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康复治疗模式,并能够实时进行智能化、自动化调整,从而达成最有效的康复目标。
“可以说,智能康复设备是影响康复医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但相较于国外蓬勃发展的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国内在该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国内高端的智能康复机器人绝大多数由国外进口,而高昂的设备价格制约了先进设备的引进与使用,严重影响到国内现代化康复医学的发展。” 吴乾渝说。
用智能制造打开康复枷锁的“钥匙”
这份《关于大力推进上海智能康复机器人制造产业发展的建议》,吴乾渝从产业布局、对标先进、政策扶持、整体推动不同层面就人工智能如何帮助康复医疗以最少的人为干预有效地完成任务,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患者需求建言献策。
首先,加紧布局,大力发展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建议将智能康复机器人制造产业纳入上海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布局,在浦东、闵行、临港等制造产业集聚高地,加紧布局与发展高水平的智能康复机器人制造产业。
其次,对标先进,加大顶尖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率先引入国际最顶尖的康复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制造资源,打造“专、精、特、新”的智能康复医疗产业标杆。通过落地上海,实现国产化、量产化与规模化,大幅度减少制造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价格,推动智能康复机器人在康复医疗中的广泛应用,带动上海智能康复医疗产业对接国际,引领全国,返销国际,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第三,政策扶持,加强产业发展支撑力度。由政府主导,设立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或充分利用相关条线既有的产业扶持基金,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突出对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重点项目扶持力度;并在审批、准入、土地、税收、公用支出、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与优惠政策,丰润产业发展土壤。
最后,整体推动,围绕产业促进延伸服务。整体谋划与推动上海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产业布局,围绕“高智能康复医疗企业研发与生产”,延伸“高水平康复医疗机构布局与建设”“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三高水准”上海智能康复机器人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溢出效应,全方位助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上海科技报 姜晓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