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个新城建设 要有生态圈思维
跳脱出原有城市空间格局,上海正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市域空间新格局。其中,五个新城建设被摆在突出位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制定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两会现场,围绕如何将五个新城打造为“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独立综合型节点城市,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在不少人看来,规划面积近700多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近350万人的五个新城各具特色。松江新城主打服务型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嘉定新城以汽车研发及制造为主;青浦新城聚焦创新研发、旅游休闲等;奉贤新城专注美丽健康产业等;南汇新城则以科技创新、航运贸易为主。
五个新城特质鲜明,但同时又能联结成有机整体。人们期待:借助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它们能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通过支持集聚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它们能成为高端产业核心区;借由高标准配置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它们能成为高品质生活承载区。五个新城彼此之间互为链接、相互融通,更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互相赋能、辐射带动。
产城融合,“三区联动”酿就化学反应
“五个新城内的大学、居民区、企业目前只是在物理空间上临近,功能上还缺少互动性。”实地调研过多次后,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朱国建留下这一印象。在他看来,大学城是这些新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优势,加快促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将有助于推动五个新城形成完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
回溯过去数十年的新城发展步伐,大学城已然成为其重要的“加速器”。世纪之交,松江大学城等纷纷开工建设,自此改变了上海郊区高等教育落后的面貌。时至今日,松江大学城在校师生已超10万人,不仅为紧邻的松江新城发展提供了关键知识、人才储备,更为其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面向未来,如何将五个新城打造成充满活力的新增长极和发展空间?朱国建认为,不断优化完善高校院所、社区、企业间的功能组合十分关键。譬如,鼓励高校将校内体育场、报告会等公共设施对外开放;鼓励社区将服务延伸至高校校园;鼓励产业园区企业支持参与临近社区、高校活动等。通过服务延伸、功能互融,真正将“物理反应”转化为“化学反应”。
部分代表、委员还认为,新城建设应当在人才政策方面采取“柔性思路”,系统研究人口导入 “短期刺激政策”“中长期政策”。
数字赋能,建设宜居、韧性、智能城市
在五个新城概念的阐释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提法无疑是“独立的综合型节点城市定位”。“城市的发展包括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城市布局。”市政协委员胡苏云认为,经济规模效益将不再是新城建设唯一的考量指标,安全、生态将被置于同样重要的位置。
在原先城市发展格局中,新城往往面临着产城不融合、职住不平衡等困扰。落到都市生活里,就体现在潮汐式人流、脉冲式交通等现象,这也为城市安全带来不少隐患。
来自交通行业的市人大代表施政对此深有感触,“新城不是一张白纸,它也有老城区,全新规划需要与存量资源相适应。”她认为,城市最核心的资源就在于“人”。五个新城想要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就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更好地区分生产、生活等不同功能,并做到互相之间不扰动。“就像一个生态圈,既有‘乔木’也有‘草本’,可以满足人们的复合多样需求。”她还认为,新城发展应当加快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其最终目的是让城市生活更友好、更自在。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可,数字化转型或将是五个新城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期。胡苏云期待,这些新城将成为数字城市先行先试“样板区”,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效能,由此建立高质量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施政则认为,新城发展规划应当对照 “立体城市”目标,同步规划 “地上+地下”,并嵌入全生命周期理念、探索试点碳中和示范区等,将新城功能塑造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
互为链接,辐射带动长三角城市群
编制新城规划建设导则、开展新城重点地区规划设计已被提上日程。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单一规划固然重要,但整体的谋篇布局也将影响五个新城未来的发展走向。
市政协委员张宁说,新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弥补彼此之间的交通链接短板,实现新城、主城均衡发展。他表示,建设新城间的各种交通直达线是当前在交通规划中的重要布局,这不仅可以减少主城拥挤程度,更有利于提高新城生产、生活效率。
现代化的高效交通网络还可以向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辐射。市政协委员李贵荣认为,规划建设新城对外交流的立体交通网也应当提速。譬如,近期上海重点建设嘉定新城、青浦新城与苏州、南京等周边城市间的城际高速铁路。在他看来,依托区域交通干道布局和发展,将有效引导城市群空间布局,为上海建设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重要节点城市奠定重要基础。
“五个新城未来要在长三角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许丽萍代表认为,新城发力的关键首先是顶层设计,在功能定位上要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可达性,既要具备长三角发展“一盘棋”思维,也需形成独立运作机制,二者之间要实现平衡、协同。特别是,各级政府权力清单要明晰。“哪些审批权需要下放,怎样的配套政策更符合需求,都要准确研判分析。”由此,五个新城才可实现塑造新功能、激发新活力、打造高品质的建设目标。(转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