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三学社前辈、是国际著名河口海岸学家,中国河口海岸学科奠基人陈吉余院士诞辰100周年,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纪念陈吉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于10月17日举行。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苏纪兰院士等国内外河口海岸领域知名学者,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等协办单位负责人和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原校长俞立中、原党委书记童世骏,师生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由华东师大副校长顾红亮主持。
纪念活动上,举行了陈吉余院士铜像揭幕仪式和“陈吉余基金”成立仪式,籍此传承陈吉余先生的科学精神,教育来者、激励后学勇攀河口海岸学科的发展高峰。同时,为传承学脉,赓续精神,陈吉余纪念网站当日开通。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举行陈吉余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暨学术思想研讨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吉余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标志性的人物,更是国家河口海岸领域的先驱,陈吉余先生一生生动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她希望广大师生能坚持和发扬陈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为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和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党组成员黄兴华,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吴健生先后致辞表示,陈吉余先生坚持民主、科学,积极为上海市发展建言献策,提出浦东国际机场选址方案、青草沙水库建设的创举等,先生身上体现出的可贵科学家精神值得青年一代学习、传承。
陈吉余先生的学生、鲁东大学校长王庆教授回忆了恩师的谆谆教导,表达了对恩师的深深思念和由衷敬佩,并表示将继续沿着恩师的足迹,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贡献社会、服务国家。
陈红涛代表陈吉余先生家人感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心举办此项活动,回忆了父亲的生活点滴和心系祖国、心系科研,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河口海岸事业的崇高品质,希望中国河口海岸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仪式结束后,由何青主持,与会者满怀崇敬的心情,共同研讨先生学术思想。大家深情回顾了自己与陈吉余先生的接触、认识以及共同工作的经历,分享了自己与陈吉余先生的往事,回顾陈吉余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眼光开拓新的学科领域、以自己的科研实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和培育了一大批全国有影响的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兄弟院校河口海岸研究机构的成立和全国性专业学会的组建的历程。大家表示,要继承陈先生留下的事业,践行他提出的“求是、求实、求新、求成”精神,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契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需求,开启更加辉煌的新征程,为中国河口海岸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和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代表合唱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主题曲《薪火相传天地间》,用歌声缅怀先生,做出传承河口海岸学脉,赓续先生科学精神的庄重承诺。(九三学社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陈吉余简介
陈吉余(1921-2017),江苏灌云人。国际著名河口海岸学家,中国河口海岸学科奠基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
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7年浙江大学史地专业研究生毕业。1947-1952年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52-1978年任华东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1978年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院)所长、名誉所长、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吉余先生建立了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是我国河口海岸学科的奠基人,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他倡导并组织参与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他提出长江河口发育模式及自适应和人工控制理论,为长江口深水航道选槽和河口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建议利用潮滩建设浦东国际机场并主持九段沙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他提出长江河口寻求干净水源的建议,促成了青草沙水库的建设;他根据涨潮冲刷槽理论提出陈山原油码头选址方案,开创了在杭州湾强潮海湾建港的先例。陈吉余先生在河口治理、海岸工程、沿海港口发展、洪涝灾害防治以及水资源利用、第三驱动力对河口影响、流域-河口相互作用等众多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来源|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