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克“卡脖子”难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传统研发机构相比,目前上海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鉴于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将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关于支持本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建议”。
提案认为,体制外的新型研发机构属于“四不像”(不像科研单位、不像事业单位、不像企业、不像高校),由于机构身份难界定,相关政策难以全面覆盖,有些机构甚至没有可以申请项目和经费的途径。如:民非类新型研发机构不能申请产业条线课题,科技专项中没有新型研发机构的一席之地。由于市、区财政都还缺乏对应新型研发机构的支持政策,一些机构反映目前的状况是“四不沾、都不管”。
在资金投入方面,卡脖子技术突破非一朝一夕,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研发投入。而新建机构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前期科研投入大、盈利能力较弱、运营资金紧张。由于部分机构现阶段对资本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社会力量参与投入不多,也制约着新型研发机构的良性发展。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机制”“建立任务为导向的财政经费综合预算管理制度,给予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对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建言:进一步细化新型研发机构分类、登记注册、经费资助、人才引进、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等支持政策,进一步采取激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措施。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发展资金;在基础条件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配套服务及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健全事前支持与事后绩效评价结合的工作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对于业绩优秀或取得较大社会贡献的机构,给予稳定、持续的支持。
除了发展以事业单位为主,承担战略性、基础性研究任务的研发机构外,还应重点培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关联为纽带、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非营利性新型研发机构;突出产业导向,以关键技术创新为目标,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形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建立健全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为导向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形成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类型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布局。
此外,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更好聚集人才,应允许传统体制内科研人员及团队在体制外新型研发机构兼职,将科研人员在新型研发机构工作量纳入职称晋升、绩效评定依据;鼓励符合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单独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丰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供给。同时,将新型研发机构核心骨干人才纳入本市紧缺人才目录,解决科技人才落户和居住等困难。(《上海科技报》2022年01月14日第4版,作者:姜晓凌 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