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奋战在木里矿区生态综合整治一线的九三人


木里矿区地处海拔4200米的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境内,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祁连山赋煤带的资源聚集区,富集着青海省内最优质的“焦煤”资源。由于过去大规模露天开采,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这片原生态的高寒草原湿地生态。

2020年8月31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与青海省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启动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总局所属多家单位,采取规模化、多专业、大兵团会战方式,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拉开了这场高难度、大面积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序幕。

青海省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政治性、方向性、原则性、指令性、行动性、统筹性都不同于一般项目,可以概括为“三高一紧”,即政治站位高,牵动着上至党中央,下至老百姓的关注,是习近平总书记批示的项目。项目由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军亲自宣布开工,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表态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作了“全力以赴支持配合,干就干好青海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指示;施工区海拔高(4200米),自然条件恶劣,施工窗口期短,面临诸多困难;项目质量要求高,在生态敏感区施工,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达标到位,且施工队伍多、机械数量多、协调任务重、安全要求高;施工时间紧,青海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全社会承诺,木里项目要“两月见型打基础、当年建制强保障、两年见绿出形象、三年见效成公园”,因此项目施工时间非常紧迫,加之这里气候条件恶劣,进入秋冬季节后,多变的天气带来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诸多压力。

在这场光荣而又艰辛的“大考”当中,青海煤炭地质局承担的,正是新闻热点关注的“8·04”五号井。采坑、渣山相对高差大、难度大,堪称“立体化”作战,被外界称做是木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难点,是全省和全国人民关注的重点。

图片1.png

紧张修复中的五号坑

冲锋在第一线的除了青海煤炭地质局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切向共产党员看齐的青海省九三学社煤田支社的10位社员,他们与共产党员一道,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责任和担当,共同让地质三光荣精神在木里高原迸发出新光芒。

“急、难、险、重”是木里项目的一大特色。

“海拔4000多米的植被都是在数十年、数百年的自然演进中形成的,违背自然规律,草能种活吗?”

“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可能完成地貌重塑、土壤重构、种草复绿等大量工程,除非搬来天兵!”

“人为种的草,能适应高原恶劣的环境吗?到头来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吧?”

面对无数质疑,面对无数未知,面对无数考验,项目指挥部在短短20多天时间内,紧急组织各类管理人员400余人,施工人员3000余人,各类机械设备3200余台/套,各类监测设备20余台/套投入项目。

但几千人几千台设备进入场地,安全第一,冲在第一阶段前线的人员中,就有临近退休之年却没有选择“安稳”,有着丰富安全管理经验的九三学社社员,青海煤炭地质局煤勘院安全环保部主任栾安辉。在那里奋战的五个多月里,他是队员们眼中靠的住的老大哥。他说:“辛苦是肯定的,年轻的时候就在木里干过。想不到退休之前还能为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再做新贡献,挺值得!”

图片2.png

栾安辉(中间)与同事

项目部采取“长坑短填、分段实施、各取渣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回填模式,2个多月完成了回填工作任务。

在第二年土壤重构和种草复绿阶段,适合种草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一旦错过,草籽成活率将大大降低,工作时间异常紧迫。为提高该地区草籽成活率,项目部不断探索土壤重构各种有机质的配方比例,利用科学方法降本增效。九三学社青海省煤田支社副主委、青海煤炭地质局煤勘院副院长李生峰是地质专业和草业科学双学士学位,在木里恢复治理项目第二阶段,不顾受伤打着石膏的右手,毅然主动前往现场,发挥专业优势,与同志们奋战在一起。

图片3.png

李生峰

最终,项目部成功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高海拔种草经验。探索总结的“七步种草法”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多次验收中,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片4.png

五号坑复绿现状

木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每一个奇迹的背后,都是超乎想象的努力和付出。九三学社、青海煤炭地质局水工环院水文部副主任李树亮是一名85后,但长期扎实的水文地质勘查实践,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次木里会战,他负责5号坑4号作业区的技术巡查、采坑出水点调查、水文常观及河流常观等工作,每天不停地在奔波在一线,一刻也闲不下来。

图片5.png

李树亮

提起家人他面露愧疚。坚守木里近两个月,妻子身怀六甲他却不能陪在身边照顾,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妻子身体不舒服时都是找朋友带去医院检查,面对抱怨腼腆的他只能默默去给妻子解释,自己却从来没在单位和同事面前提过。

有了精神追求的高度,才有人生奋斗的强大动力。“8·04木里事件”以来,煤田支社15名在职社员中累计有10人次直接或间接参与木里煤田动用煤炭资源量核实、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计得失,勇毅坚守,始终怀揣理想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们的实际行动凝练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