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多少座桥?
广东现有的公路桥梁超过4万座,是我国桥梁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广东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全国甚至世界同期的领先水平。
而这背后,离不开我国桥梁专家、曾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简称“社市委”)主委的黎宝松。
广东省第一座斜拉桥——南海西樵大桥;我国大陆第一座沉管式越江隧道——珠江隧道;国内第一代斜拉索混凝土桥——“珠江帆影”特色的广州海印斜拉桥……都跟黎宝松的名字紧密相连。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到如今“创新驱动发展”的伟大指引,有众多像黎宝松这样的九三学社社员奋斗的身影。
作为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九三学社一直高度关注科技领域的话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社员中的医护工作者与科研攻关专家,前后联动阻击病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社员们献良策促发展,身体力行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传承老一辈九三人尊重科学、崇尚科学、服务大众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让科学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的关键时期。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将继续发挥科技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好战略性、宏观性、对策性研究,多做解读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鼓提振信心的干劲,以推动科技发展之大成,托举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九三科普小喇叭走进校园开展科普活动。
前后联动“战”病毒
凝心聚力齐抗疫
“这一次不是来看望父母,我是回来守护家乡武汉。”
2020年2月21日,九三学社广州市卫生委社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劲龙回到了武汉老家。
“我回来了!带了一个大箱子,一个小箱子。大箱子里装的是隔离衣、防护服、口罩和帽子,还有我的听诊器,小箱子里装的是电脑和我所做研究的资料。”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陈劲龙随广东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第二十二批医疗队驰援武汉,先后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和雷神山医院,全力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
医护人员奋战在救治第一线直接杀敌救人,科学家则是奋斗在后方“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争分夺秒找出“敌人(病毒)”的特性,将“杀敌策略”提供给临床一线人员。
九三学社广州市广医委社员、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唐潇潇接下了多个新任务。一个是作为呼研院新冠肺炎发病机制研究工作组负责人,积极组织力量、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另一个是受钟南山院士的委托,与国内外前来推荐药物与救治方案机构沟通,对药物是否安全、是否有潜力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作出初期判断。此外,唐潇潇还担任新冠肺炎呼研院—哈佛医学院合作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协助建立合作工作机制,与哈佛大学开展联合攻关。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主委、广州市副市长、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一线指挥,第一时间指示要组织各方力量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与社市委副主委、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到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和有关科技企业调研指导,考察企业药物研发生产,听取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科研攻关汇报。
社市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了九三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有1名社员随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有35名社员奋战在市八、市一、广医附属第一医院等省、市定点收治医院,120多名社员参与抗疫工作,彰显责任担当。特别是社员中的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和科普宣传,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社市委将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疫情时期履职尽责的重中之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松劲,一手抓议政建言不懈怠,发挥智力优势,组织广大社员结合本职工作和专业知识,围绕疫情防控、复产复工复学等精准建言。
社市委副主委、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副院长郑劲平主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问题答疑》科普书籍,以专家视角和科普语言解读国家政策和疫情防控知识。
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所反映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社员们撰写了多篇提案,收到社员报送的信息近60多篇。其中《关于疫情防控的几点建议》被社省委采用,《关于将钟南山院士团队开发实施的“新冠肺炎感染对象排查动态监测系统”作为全国统一平台的建议》被社中央采用。《试行推广隔离酒店告知承诺小程序,降低隔离者与医护人员交叉接触》等3篇信息获中共广州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实干笃行谋创新
建言大湾区合作
夜色已晚,正值凌晨时分,研发中试楼却依旧灯火通明,社市委常委、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塑料改性与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险波正带着他的科研团队发奋努力着。
作为企业技术带头人,黄险波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为改性材料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关研究推动中国航空航天、大飞机等领域的技术发展。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凭着这股信念,黄险波带领金发科技赢得发展先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他和团队“5+2”“白+黑”,提出“以水为介质固相悬浮聚合”的方案,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建成万吨级聚合装置及共混改性生产线,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局面。
在全省上下齐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像黄险波一样的“九三人们”正不断贡献着九三智慧。
“我要真正让通讯无处不在,让万物互联,让世界互通。”社员贾鹏程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广州创业。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以3D微波技术为核心的微波·毫米波解决方案供应商,贾鹏程及其团队研发的技术替代了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卫星通信高端功放市场占用率第一。
“在国家大步迈向大城市群时代、广州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趋势变革之际,社市委将继续积极更新调研、广纳社情、集思广益,并充当好正能量牵引和智囊角色,力促湾区既稳又好地迈上发展新台阶。”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何江华谈到,在协同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我们探索如何打破区域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
一直以来,社市委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参政履职的第一要务。
五年来,社市委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入调研、精准建言资政。其中《关于深化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提案》《关于先行先试建设穗港科技特别合作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督办。
同时,还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与城市体系创新论坛”等专题研讨,从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保障等方面,对推动三地经济运行、交通往来等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促进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更便捷流动,提出对策建议。
同心树人数十载
扶智立德促发展
代表性人士发展有所突破一批高层次人才发展入社
九三学社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
“这些传统是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宝贵政治财富,也是九三学社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根源所在。只有坚持九三特色,才能保持九三的优势,发展九三的优势,才能不迷失自我。”王东表示。
当前,社市委正努力营造民主科学的浓厚氛围,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3月,社市委联合广州市统一战线“同心”科技志愿服务队,前往“九三科普小喇叭”科普基地——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开展“九三科普小喇叭”系列活动暨“同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还特别邀请到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土壤环境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博士作《土壤的一些秘密及其与人体健康的故事》专题讲座。
据了解,“九三科普小喇叭”是社市委的特色品牌。目前,在全市已累计建成12个“九三科普小喇叭”基地。以“九三科普小喇叭”品牌为依托,发挥九三科普讲师团专业社员作用,五年来开展科普讲座、智力扶贫、送医送药等各类的科普活动百余场。
此外,社市委充分发挥九三科技特色和优势,整合社内外资源,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巩固老品牌、打造新品牌,有力促进了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
被评为“广州好人”的范秀琴,是九三学社广州市花都委社员、广州市云馨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
退休四年多来,她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心理学专业所长,探访监狱,与过失少年一对一交流;帮助儿童、青少年解决恐惧症、厌学症、高考压力症;给陷入绝望的人送去心灵慰藉,让失和的家庭走出困境。据不完全统计,范秀琴做公益科普讲座近100场,服务个体达5000多人次。
据悉,花都委每年坚持开展科普、送春联、义诊、助学为主的“四个一”社会服务活动;荔湾委与保利集团、广东狮子会等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举办义诊、助学等活动;海珠委与对口联系的龙凤街道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各基层组织挖掘自身优势,倾力服务民生。社广州市委以及海珠委、荔湾委被社中央评为“2016—2020年社会服务先进集体”。
未来展望
在奋进新征程中
贡献更多九三智慧和力量
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就的关键时期。
在九三学社广东省委副主委、社广州市委主委、广州市副市长王东看来,面对新征程、新阶段,如何在提高履职实效上展现新作为,如何在助推改革发展上作出新贡献,如何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体现新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任务,也是广州九三学社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选择。
具体来说,王东认为,首先要不忘初心、凝聚共识,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
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确保广州九三事业发展始终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上行稳致远。
同时,要把握中心,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参政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要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实施、中共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中共广州市委“1+1+4”工作举措,聚焦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充分调动社内智力资源,凝聚社员智慧,加强调查研究,精准选题、精准发力,努力在高层协商、提案建议、献一策活动、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上取得新成绩。
特别是,突出九三科技特色。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必须始终突出科技特色,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科技和经济结合、优化创新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轴、强化现代产业体系根基等关键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形成参政议政“品牌”,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献计出力。
此外,王东还提到,要注重擦亮品牌,注重实效,不断开创社会服务工作新局面。
社会服务工作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以务求实效为目的,找准工作切入点,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为人民解难。要继续发挥九三的科技优势,继续巩固、深化现有社会服务品牌,扩大“九三科普小喇叭”“广州九三讲堂”“九三教育帮扶”等品牌项目的影响力,集聚更多能量,获取更大关注。
最后,九三学社广州市委还需固本强基,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地方组织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使命的根本要求。要以培养“五种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社组织的核心作用。要继续重视组织发展工作,拓展视野,多方选才,积极主动地吸收政治素质好、层次高、参政议政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人才入社,为社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调研组就发展先进制造业到科技型企业调研。
历史回顾
代表性人士发展有所突破
一批高层次人才发展入社
回顾九三学社组织在广州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
1955年,九三学社社员徐贤恭教授从上海复旦大学调来广州中山大学任教,作为种子在广州发展社员。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1956年4月在广州建立九三学社中央直属小组,当时仅有社员6人;同年11月,成立九三学社广州分社筹备委员会。
1958年9月广州分社筹备委员会举行社员大会,成立九三学社广州分社,物理学家黄友谋任广州分社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州分社先后于1960年10月、1963年3月、1980年3月举行二、三、四次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届委员会,黄友谋一直担任主任委员。1982年12月30日,广州分社改名为九三学社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广州分社委员会作为市级组织继续保留,在九三学社的组织系统中,接受广东省工作委员会的领导。
1983年5月14日,在九三学社中央和广东省工作委员会的帮助和关心下,原属九三学社广东省工作委员会的综合支社、广州师范学院小组、广州港务局小组和黄埔区小组共37名社员分出正式成立九三学社广州市分社。1984年3月底,改名为“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简称“社市委”),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梁一舟。
截至2021年5月底,社市委共有8个专门委员会和1个青年工作委员会,15个基层委员会(下设79个支社)、7个直属支社,社员总计1700人。
五年来,共发展新社员495人,代表性人士发展上有所突破,一批高层次人才发展入社。
社员中,中高级以上职称1470人,占86.2%;博士136人,硕士496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7.1%;科学技术界39.7%,高等教育界12.6%,医药卫生界24.2%,三个主界别社员1305人,占比76.5%;女性社员744人,占比43.6%;45岁以下青年社员589人,占比34.5%;离退休社员480人,占比28.2%。在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中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社员有84人,其中在市、区两级政府组成部门任正职的有4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8人。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九三学社广州市委社员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荣誉称号120余人次。
工作成果
集体提案32件
组织开展课题调研144次
近五年来,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在市政协会议上共提交大会发言12篇,集体提案32件,提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8件社市委集体提案和6件社员个人提案被评为市政协优秀提案,5件提案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督办。
通过招投标方式共收到基层申报课题242项,组织开展课题调研144次,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内容涵盖科技、生态、文化、经贸等各个方面,为高层协商、政协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目前已累计建成12个“九三科普小喇叭”基地。以此品牌为依托,发挥九三科普讲师团专业社员作用,开展科普讲座、智力扶贫、送医送药等各类的科普活动百余场。“广州九三讲堂”目前已累计举办6期,听众1800余人次,逐渐成为广州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人文高端讲堂品牌。
“同心树人”帮扶行动共组织近百位教师前往威宁开展帮扶活动,授课96场,累计培训教师3072人次,学生14091人次。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