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为城西科创大走廊注入澎湃动能——浙江省、杭州市两级九三学社组织联动打造科创服务联盟


在浙江杭州城西,全新的城市轮廓沿着大地延展,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一直到青山湖科技城,充满科技色彩的城市版图已经形成——这就是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这里集聚着一大批科创载体,初步形成了类似美国硅谷的创新特征: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等院校,有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还有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批科技企业,浙江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浙江大学超重力实验装置也落地于此,让大走廊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全省“科技浓度”最高区域。 

作为以科技界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如何发挥组织优势助力大走廊发展建设,成为浙江省、杭州市两级九三学社组织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 

创新破局

整合资源凝聚九三力量 

作为科创产业平台,大走廊核心区横跨杭州三个主城区,工作、生活于此的九三学社社员有1000余名。如何把大家的力量更好地汇聚起来?整合资源成了绕不开的必选项。 

2021年,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由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牵头组建九三学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打破了省市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将分布在大走廊区域的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7个高校社组织和西湖区、余杭区、德清县等7个属地社组织囊括其中。联盟设指导委员会,现由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主委叶正波任主任。

围绕大走廊“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联盟组建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新材料、产学研合作等四个专家组,广泛开展课题调研、学术交流、创新论坛和产学研合作对接等活动,实现了区域内省市九三学社组织的大互动、大联合,为助力大走廊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聚焦中心

调研献策助推产业升级

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联盟参政议政的起点。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联盟新材料专家组,在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常委黄飞鹤、杭州市委会副主委李勇进两位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开展调研。在创新层面,专家组系统梳理了大走廊范围内新材料领域的科研团队;于产业层面,则着重分析了新材料领域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

经过调研,联盟发现科研与产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创新链与产业链虽近在咫尺,却难以有效衔接。因此一份《关于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九三学社界别组作为集体提案提交浙江省政协全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自此 ,联盟围绕产业调研的脚步从未停歇。《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生命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成为杭州市政协全会集体提案、重点提案;《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精密装备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成为杭州市政协全会上的集体提案和联组会议口头发言;《关于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产业新发展的建议》也在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上作为口头发言…… 

2021年,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来到杭州,开展“促进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重点考察调研。此次调研收获的一手资料,为九三学社中央撰写课题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案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研究的宝贵素材,同时也为联盟指明了新的选题思路和调研方向。

大走廊区域创新资源高度集聚,自然也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面发挥更大的效能。思路的变化让联盟成果走出了杭州,《加快建设高水平科创策源地,推动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脱颖而出,被选为浙江省政协常委会口头发言;《关于支持浙江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则由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主委罗卫红带到全国两会,在为大走廊发展发声呼吁,引发广泛关注。 

法治护航 

推动立法破解发展难题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联盟专家敏锐地洞察到,许多制约大走廊发展的问题根源在于体制机制。跨行政区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区的积极性,但也无可避免地滋生出统筹协调方面的难题。为此,联盟专家、浙江省人大代表郑户南提交了《关于提请省人大作出“关于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加快发展的决定”的议案》,希望进一步理顺大走廊管理的体制机制。

 时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的姒健敏提议,杭州市人大可先行制定相关条例。而罗卫红作为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恰好分管市人大科教文卫工作,于是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九三人肩头。杭州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社员舒军、过灵芝等众多联盟专家全身心投入到大走廊条例制定的过程中。他们深入走访大走廊各个区域,与不同层面的从业者、管理者交流沟通,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专家们潜心研究,查阅海量法条,为大走廊条例制定出谋划策,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意见。

经过不懈努力,由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2024年10月,《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诞生。该条例为大走廊稳健发展护航的同时,也成为联盟履职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果转化

搭建平台促进创新落地 

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动力。自2023年起,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明确提出构筑全国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打造概念验证之都的目标 。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积极响应 ,在2023年聚焦“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 ,构筑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2024年又围绕“深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 里 ’”,分别对口大走廊内的余杭区和西湖区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监督调研中,联盟课题组不仅多次走访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对杭州30家概念验证中心进行全覆盖式调研,还前往成都、合肥等城市学习先进经验。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2篇调研报告均为杭州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此之外,依托联盟,浙江省、杭州市社组织的课题调研也实现了同频共振、协同发展。2024年,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将《强化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转化》列为重点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作为集体提案、大会发言提交省政协全会。 

调研中,联盟专家发现,近年来各地概念验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繁荣背后也潜藏着诸多问题。由于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指导概念验证中心工作的专项指引 ,各地在探索实践中对概念验证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较大偏差,尤其是在定义、内涵等关键方面各不相同,从长远来看,对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构建极为不利。 

这些科技创新领域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引起了联盟专家的高度重视。最终形成的调研成果《深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初一公里”》报送九三学社中央,并作为集体提案报送全国政协。 

就这样,一项由联盟发起的调研课题,通过层层深入剖析问题、提出建议,从地方层面逐步上升到国家层面,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了九三学社的智慧与力量。

2023年以来 ,联盟又有了新动作——在九三学社社员郑美赞发起之下,联盟精心打造了“九三创吧 ”品牌 ,先后围绕海洋生物医药、功能电子材料、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等主题,广邀社内外力量举行成果路演、产学研对接等活动 ,搭建起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联盟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九三学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服务联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民主党派的职责使命,在区域发展的浪潮中,携手各方,以服务为笔,以智慧为墨,助力绘就大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