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科学精神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社中央原副主席王志珍、副主席丛斌出席


科学精神与社会转型期文化——社会转型中“大师”现象的回顾、剖析研讨会于9月10日在社中央机关举行。社中央原副主席王志珍出席,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出席并讲话。研讨会由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主办。

会议认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神人”“大师”相继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涉及到科学、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映射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转型期呈现各种文化乱象的社会文化土壤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来维系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科学发展?这是值得重视和反思的社会文化问题。

会上,一些亲身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反对伪科学斗争的媒体专家、学者前辈回顾了当时封建迷信愚昧几度泛滥的事件;与会科学界、社科人文界专家对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乱象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就当前“在社会生活中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来维系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应该如何生活”,“如何正确看待气功,看待养生‘大师’和偶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大家认为,要根本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还是得靠杂志封面这五个字——“民主与科学”。社会上出现迷信“神人”“大师”等这种乱象,是缺乏民主与科学精神造成的。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用竺可桢的话来说,就是要“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科学与民主是强国富民之路,是世界之潮流。“大师”现象极需思考,科学与民主是厘清此现象之根本。在今天,我们特别需要求真精神。知识分子要有求真精神,自己喜不喜欢的真相都应该勇于面对。用立场或利益代替是非,这很不利于养成科学的理性精神。没有科学理性精神的社会,是“大师”的温室大棚。

丛斌副主席在总结中指出,大家在批判这些愚昧无知的同时都形成了一个共同价值观,就是民主与科学。这一点任何人也不能否认,民主与科学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它是人类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也是人类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不管什么主义、信仰,我们站在实事求是的角度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民主科学是永恒的。丛斌强调,科学文化要有五个要素,第一是理性,第二是实事求是,第三是要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第四是诚信,最后一个是创新,必须在具备前四个要素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科技日报原社长林自新、中科院化学所原所长胡亚东,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普出版社等单位及在京有关媒体的专家、学者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