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丛斌:重道义 勇担当 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


丛斌画像 郭红松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应有何种追求和责任担当,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必须认真思考的价值观问题。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当代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中的“士”一脉相承。“士”在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久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是由“士”所秉持的人格精神与社会担当所决定的。《论语·里仁》里讲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志于道”是“士”的内在品格。“士”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立志高远,致力于“道”的探求和实践,一言一行都要成为“道”的担当者。作为掌握先进技术与知识的群体,知识分子应当继承传统的“士”的精神,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民族荣辱、国家兴衰相关联,做科学理论的传播者、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动者。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历史一脉相承,牢牢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时也吸纳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知识分子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个人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和人民,用知识和智慧去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

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当代知识分子不仅要具有济世为民、服务社会的学术品格,更要具有“一寸丹心图报国”的责任担当和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当代知识分子要有“铁肩担道义”的担当,也要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家国情怀,更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谈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对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不仅要说,更要做,要在做中说,在说中做,把自己的专业做实、做深、做精、做强、做大。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当代知识分子不是要做社会的批判者、旁观者,而是要做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中国学问的重要特点就是实学,力戒浮华,强调经世致用。当代知识分子应当继承经世致用、经世济民的传统,面向实际,面对当下,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术、才华服务当代社会,服务百姓,造福大众。素位而行,做其愿做,做其能做。

马克思曾言:“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广大知识分子要对国家发展有信心,对民族振兴有信心,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走出象牙塔,走进基层群众,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点滴做起,用知识和学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中国的知识分子应当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专业理想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