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丛斌副主席在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丛 斌

(2013年8月3日)

听了两个小组讨论,谈几点感想。

第一,大家对科普工作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认识到在当前我们国家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个阶段,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对人的自身发展有多么重要。第二,有些专家科普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都比较扎实丰厚,有自己的经典作品,听了你们的介绍很受启发和教育。第三,大家对社中央今后如何开展好科普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五年规划执行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检查措施等,我们会尽量采纳大家的意见。

总体上来讲我认为大家对科普工作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思考,还有创新意识,更有科普工作势必要推行的紧迫感和时代感。所以感谢大家对社中央工作的支持。

下面讲两个问题。

一、对科普及其相关问题的认识

以前我们理解,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方式向普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我们的科普工作在建国初期乃至延安时期就有,那时我们的科学技术实力还很弱。当时有杰出的病毒学家高士其,虽然在实验室感染病毒后瘫痪,但他一生致力于科普工作。我们小时候上学看的很多科普东西都是他写的,也由此对科学产生兴趣和爱好。建国六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口味”的提高以及现实的要求,光普及科学技术还不行,还要普及科学文化。科学技术和科学文化是两个概念,前一个是基础,后一个是提升。只有在科学技术普及的情况下,才能夯实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文化意识。因此我们通过科普要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当前,作为以工业文明主导的科学文化似乎变得越来越失去文化的内涵,特别是近三十多年,科普的方向和立足点有些偏移,甚至有些地方就根本不做科普,一味地在追求GDP,一味地在追求科学技术的经济效益,这样单纯地依靠唯科学主义去引领社会还是不够的。我们现在要求建立创新型国家,单纯地强调创新还不够,还需要庞大雄厚的科学技术文化。由于失去了科学文化的基本内涵,所以产生了所谓的文化迷失与人文缺失等异化现象,这些问题应该值得我们注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十八大确立了今后发展方向,要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尤其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得非常高。不仅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志写在十八大报告里,并且要求生态文明要贯穿其他全部工作的始终,包括八个“必须坚持”,包括改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这些都要贯穿生态文明的理念。所以,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九三学社中央成立了自己的科普委员会以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并不是突发奇想和心血来潮,是社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要在新的时期,新征程的开始,更好地发挥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的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积极发挥我们参政党的作用,科普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也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下面想从三个方面来阐释以上观点。

(一)科学文化的弘扬,让我们初步实现了国富民强,今后相当长时期,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做好科学普及、科学文化提升的相关工作。

科学文化是在人类认识并改造自然界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表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反过来成为人们追求真理的科学指导,有反作用。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继神话、宗教、艺术和文学之后又一次伟大的文化创造。我们人类经过了三个文明时期,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产生了一次伟大的文化创造——生态文明。科学文化必须伴随生态文明而行,所以生态文明又称为我们人类社会的第四个文明阶段。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加快了人类探索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脚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大发展。我国近现代发展历史和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一点。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国命运跌宕起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席了科学文化兴盛发展的浪潮,从而导致落后乃至被动挨打的局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科学技术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的物质财富、带来的经济社会进步举世瞩目。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技不等同于科学文化,科技只是人类利用科学知识改善其自身发展所需的生活条件,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是科学文化中所包含的物质财富。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才是科学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这就决定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它要求我们在未来的科普工作中抓住重点、找准定位,同时解决好现在社会所存在的“唯科学主义”、“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缺失”等科学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

关于科学文化,我个人理解至少要包括五个要素:第一是理性,科学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理性,我们做科学、学科学、普及科学、成为科学人、成为大家,甚至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最根本的是要理性。这个理性非常重要,现今社会现象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我们没有理性,这是不可以的;第二是实事求是,科学文化必须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异想天开。我们在科研立项之前,可能有时会产生诸多灵感、创新思维,但最后还是要通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才能将项目任务书完成。落实到项目书当中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必须要实事求是,要有可能性和可行性,不能异想天开。第三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物质世界的演变和发展有其一定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我们在搞科学研究,弘扬科学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这些规律。这些规律是靠人们的发现和探索总结出来的,是物质演变的属性,是本质性的东西,忽视了这个,我们任何工作都失去了基础,就有可能犯错误,走向偏离。第四是创新,科学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是科研的精神支撑,也是评价科学工作的一个标准。第五是诚信,诚信对我们科学工作者学习科学文化,甚至对每一个公民都非常重要。诚信的缺失不只局限在普通人群,不只局限在下层,科教领域和行政领导层也有,它严重地影响中国形象、未来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这五个要素要通过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艰苦的科技实践才能养成的,是通过不断地理论研究、思考和实践养成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自觉过程。而“自觉”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是要经过思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才能达到的“自觉”。

(二)科普工作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公众对科学文化的理解水平关系着国家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是促进繁荣、提高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的质量、丰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也是对未来的一项必要投资。而科普工作正是打破公众与科学之间的隔膜,通过教育与传媒等途径了解科学、理解科学、实践科学方法以及打破科学局限,正确对待科学实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手段和必须途径。

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05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目前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亟待强化;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也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科学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论述中也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要求。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普工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亟需重新认识和持续加强的。结合目前科学发展现状和呈现出来的问题,科普工作开展的重点应从“科技知识的普及”转向“科学精神的弘扬”,让“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学科学、用科学、不迷信科学”的批判性思维深入人心。用真正科学的观点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个辩证关系。建立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意味着人的自我发展和进步只能通过科学主义来实现,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绝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去三十多年,我们或多或少地在某一时刻都犯过这样一个错误,我想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决策者的科学思想文化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

(三)重视科普工作是我社的优良传统,也是我社在新时期贯彻同心思想、打造同心品牌的重要抓手。

九三学社是以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开展社会化科普教育,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助推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献智出力,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我社作为参政党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将科普工作作为我社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共中央很重视科普工作,因为它关系到全民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即道德的提升也要靠科学知识、科学文化的支撑。我们现在所闻、所见、所属、所用都和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密不可分,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地讲道德的提升、诚信的提升而没有科学文化的支撑还是不够的。

社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自2009年迄今,我社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已从单纯面向农村中小学讲科普,发展到进入城市中小学、大学、社区、媒体;从送科技下乡帮农民致富,发展到与企业联姻,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助力,使科普活动与我社科技服务工作高度契合。目前,全社已有29个省级组织以及近300个市级组织、基层组织积极参与活动,并将其与一年一度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紧密结合,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使我社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教扶贫等工作成效日益显著,影响不断扩大。五年来,全社开展相关活动共9000余场次,受众达200余万人次;捐款及捐赠药品价值682万元,发放科普资料105万份;推介招商引资项目463项。各地还建立了“九三院士工作站”、“九三专家工作站”、“九地合作专家工作站”、“科普进学堂活动基地”、“科技服务直通车”、“一村一博”、“九三院士专家讲科普”、“九三名家科普讲坛”、“九三学社院士专家行”、“高校巡回学术报告团”以及“九三学社博士工作站”等各具特色的服务平台。

此外,我们一直坚持开展的“亮康行动”也是用科学技术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使他们感受到科技与其生活的密切关系,然后再普及与眼睛保健有关的科学知识,效果很显著。

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力地推动了我社社会服务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成立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就是为了加大社中央对各地方组织科普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更好地整合社内外优质资源,为我社科普工作提供长期有效的人才智力支撑,促进我社科普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以上是对科普工作的认识。

二、开展科普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面结合规划谈谈科普工作开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展科普工作是全社的大事。韩主席上午的讲话含金量很高。首先,他作为科协主席许诺科协会大力支持我们九三科普工作。其次,作为九三主席又对今后科普工作方针做了很重要的指示。第三,他又提出这是参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政治层面提升了科普工作的意义,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开展好科普工作,需要全社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解放思想、创新形式。未来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需要社各级组织的大力配合,社各级组织的工作也需要各位委员的大力支持。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原则、关注四个问题,做好五项工作。

(一)把握三个原则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普工作是件大事,也是全党、全民、全国的大事。我们九三学社在这方面的定位就是作为一个参政党去参与全国的科普行动,我们力争要在工作当中作出精彩、作出效果、作出影响,要做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和成绩。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各位委员和参与科普工作的广大社内专家都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不影响本职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应全力以赴,积极为此贡献力量。

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科普工作要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科学普及、科技咨询、科技扶贫三个方面加大力度。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党派形象,将科普工作做成九三社会服务的品牌。同时与参政议政、组织建设、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一举多得。

分层科普、有所侧重。科普工作首先应立足基层,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要向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有所侧重,服务科技扶贫工作,努力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全社会共享。

科普对象要分层次,要有适合的科普内容相对应。第一个层面也是最亟需的就是要向我们国家的精英层、管理层进行科普,科普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性,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让他们改变观念,使他们在理性上真正地接受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使之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今天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文化条件和环境条件,而不能过度开发、过度产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个层面就是向社区和中小学。青少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向他们做科普教育,这也是全世界通用的惯例。

第三个层面是农村的广大农民,这方面要有所侧重。

对上述各层次的科普内容要有所不同,不要用一个内容到处讲。

(二)关注四个问题

关注民生问题。在科普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与民生有关的问题,及时了解社会舆情,通过媒体等平台,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解答释疑,及时破除谣言,反对迷信,维护健康和谐的生活秩序。

关注社会管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视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了解社会民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发现社会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形成调研报告或提案,为社会和谐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外,对社会科学相关知识的普及,也是我们科普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在工作中要重视这一块,同时也希望社内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

关注生态文明。学习中央提出的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开展以宣传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理念,发展生态文明。

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人员面临的一项难题,我们在开展与企业相关活动中,要把工作做实做好,搭建好对接平台,努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顺利转化。我们要在建立科技转化平台问题上探索出一种有效模式,为广大科技人员服务。

 (三)做好五项工作

建立工作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保证每年工作计划和五年工作规划的落实。年初有计划、年中抓落实、年终有总结。

建立联系机制。在各地组织和科普工作委员会之间建立常态联系机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结合各地工作需求和专家资源,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活动。同时,做好工作开展的情况通报,左右上下互动。

做好保障工作。尽量争取资源,科学普及没有资源没有资金保障不行。社会服务部和各省级组织在活动中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包括向有关部门汇报寻求指导,与科协等组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必要的时候还要跟参加活动的社员所在单位党委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对工作的支持,以及定期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在活动中培养和发现社内科普人才,壮大人才队伍。落实韩主席的指示,争取全国各省都有委员参与,以保障工作能够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委员组成是动态的,可进可出。根据各位委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和科普工作的需求,可请示社中央予以适当调配增减。

做好科普工作理论研究。科普工作的开展需要理论指导和形式创新,可立课题,由具备丰富科普工作经验的委员和工作人员一起参与理论研究,为我国科普工作的长久发展出谋划策。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做科普的同志在实践当中探索、检验。例如,我们可以从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角度,探索向中小学做科普的重要性。甚至从神经科学角度,探讨研究为什么要在青少年时期做科普。科普工作本身的理论要跟上,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讲求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