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社会服务工作研讨会,是新形势下我社组织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社适应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努力探索社会服务工作新思路、实现我社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就结合学习“同心”思想的体会,谈三点对社会服务工作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社会服务是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民主党派开展经济、科技、教育、法律、医卫、文化等咨询及社会服务工作,要以服务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支持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统一祖国事业多做贡献。”明确了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性质、内容和宗旨,为我们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其次,社会服务是民主党派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党派形象的重要方式,是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贴近百姓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基层获取信息的良好机会,也是加强自身建设的有力抓手。
参政议政是向上,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批评和评价。社会服务是向下,是形而下学,也是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号召走基层、转作风、体民情的重要形式,体现了参政党的实践作用,要身体力行,要做实事。社会服务是我们推进多党合作事业的重要实践基础。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工作同等重要。
第三,社会服务是打造“同心”品牌的重要平台。在今年春节茶话会上,胡锦涛同志关于统一战线工作做了一段重要的指示,锦涛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这成为当前统一战线打造服务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同心”品牌的指导思想。
“同心”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政治原则,也是我们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同心”,就是要共同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强盛国家富强,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德”,就是有共同的认识基础,有共同的信念,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同行”,就是要让我们方向一致、行动一致、共克时艰。我们只有在对“同心”思想的共同认识基础之上,才能使社会服务工作有的放矢、方向明确,才能做出实效。
关于“同心”品牌,杜青林部长指出:“同心”品牌不是贴“标签”、不是花架子,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同心”品牌是“同心”思想的实践平台,“同心”品牌的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服务。所以要求我们要把工作做实。当前乃至今后,在国内、国际形势都非常复杂的情况下,要求我们民主党派要跟中国共产党“同心”,通过社会服务打造“同心”品牌。因此,我们要把社会服务工作当作民主党派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做好、做实、做成品牌。
二、社会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对我社社会服务工作的回顾
我们九三学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已有29个年头。这29年里,我们全社上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以“九地合作”、“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亮康工程”、“多党合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多个具有九三特色的工作品牌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九地合作
“九地合作”相关工作开展20多年来,合作内容不断充实,成效日益明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已有21个社省级组织与50多个地方政府开展了“九地合作”,已经成为我社打造“同心”品牌的重要载体之一。
2、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
“百名专家进乡村入学堂”活动自2009年启动,迄今已有25个省市围绕低碳经济、健康生活、生态环境、未成年人保护、心理咨询、生物科学、农业技术、航天技术、地震知识等主题开展了活动。同时,各地还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开展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
目前,这项工作形成了五种模式,即社安徽省委的“百名专家进乡村学堂讲科普”模式;社江苏省委的“建立专家工作站--百名科技专家定点长期帮扶”模式;社北京市委的“科技服务直通车”模式;社河南、陕西省委的“建立科普进学堂活动基地”模式;社山东省委的“百名专家进乡镇企业”模式。其中江苏的“建立专家工作站”模式效果很好,它不仅为我们专家提供了科技转化的平台,给农户、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也为我们参政议政工作选准了重要课题,如“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农村医药卫生改革”等一系列重要课题,我们都可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深入地调研,拿到第一手也是最真实的资料,形成真正有价值的提案和建议。
3、亮康行动
自2002年始,社河北、山东省委等部分地方组织先后在本地和西部地区开展“助残复明”活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04年10月,社河北省委带领医疗队首次赴藏给当地群众免费进行了43例白内障手术,开启了我国民主党派进藏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先河。
社中央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在威宁正式启动了“亮康行动”。迄今,已陆续在山东、河北、西藏、四川、新疆、甘肃、江西、内蒙古、广东、贵州、青海等地开展,为数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这个项目充分结合了我社优势,为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优势服务社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4、多党合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2008年始,我社先后在河南、重庆、黑龙江、湖北、北京、贵州等六个省市选点开展“多党合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坚持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帮助农民发展区域有优势、现实有基础、产品有市场、群众有意愿、发展有前景的优势特色产业,意义重大,几年下来,成效显著、示范性和带动性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我社社会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项实践,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服务工作的内容。
5、支边扶贫工作
近年来,我社坚持以“观念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为指导,以智力为主要服务资源,集成各方力量,为推动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制定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咨询和提出对策建议,协助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等方式,对贵州威宁、黔西南州、四川广元、广西百色等定点扶贫地区开展了长期持久的帮扶,坚持做好事、做实事、实做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
(二)探索社会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社会服务工作不仅要服务于人们赖以生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应服务于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相适应的、人们所必需的精神方面的生产。今后,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探索社会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1、文化服务
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国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因此,我们的社会服务要紧跟形势,服务于形势,服务于实际。把文化服务,特别是农村的文化服务作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点。文化服务包括授课、科普宣传、生态文化理念的传授、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的主题论坛等。
2、科技服务
包括传授技术、建立技术平台(比如江苏建立的专家服务站),科技项目的立项及实施。
3、推介和引进方面的服务
指的是利用我社的独特优势,在科研院校、企业及省市之间,围绕科技、文化及资源等方面进行推介和引进过程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
4、社会事业服务
包括医疗卫生、新农村建设、支边扶贫、法律援助及咨询、养老事业、慈善济困事业、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等。
三、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工作水平
(一)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首先,正确处理好社中央、社省委及有关地方党和政府三方面关系。既要实现上下联动,整合社内资源,形成合力;又要加强沟通,争取地方党政部门及社外资源的支持。
其次,不好大喜功,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本职抓重点。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不怕事情小,再小也做。做一件就要成一件,做一件就要受益一件,不出成果不罢休。日积月累,我们的社会服务工作成果就会越来越多,影响就会越来越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这二者相辅相成,但首先是尽力而为,然后才是量力而行。
第三,持之以恒,不能有畏难情绪。各地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坚持常抓不懈,做到自身力量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做社会服务工作一定要坚持、坚守、坚信。坚持就是胜利、坚守就是资本、坚信就是希望。
第四,以项目推动,科学管理,注重打造“同心”品牌。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便于科学管理,也有利于服务品牌的打造。
第五,充分发挥社员力量,形成激励机制。社会服务工作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我们的社员,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员的作用,这是我们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有部分省市建立了自己的专家人才库,通过成立专业委员会等方式组织专家开展活动,同时,还应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社各级组织和全体社员的积极性。
第六,社会服务要与参政议政、自身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要与社员本职工作相结合。我们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时,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解决问题;还要在工作中追踪回访,进一步优化和增强参政议政的成效;同样也要抓住机遇,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建设,锻炼队伍,增强凝聚力,扩大九三学社的影响。此外,社会服务工作也要注重跟社员本职工作相结合,要科学整合资源、周密设计实施方案,通过社会服务促进专业人员的专业发展。
(二)努力开拓社会服务工作新领域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时空压缩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群体多元化,各种理念多元化。我们要多做凝心聚力的群众工作,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扩展到城镇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公平正义、团结和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体现这一本质要求。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联系、团结我们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把他们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应当成为我们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要围绕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积极谋划、集思广益、认真思考、调查研究,在社会服务中发现问题,促进当地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