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卢柯: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使用的几点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科院院士卢柯说,人才资源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尤其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对我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目前的状况却令人担忧:

1.科研领军人才的非学术事务过多,科研创新能力受到严重影响。现行的科研体制使优秀的科研人员(尤其是科研领军人才)在非学术事务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名目繁多的来自不同部门和机构的各种会议、项目申报、评审、总结汇报等等使科研将帅人才应接不暇,或当“运动员”,或当“裁判员”,或当“评论员”,角色和会场不断变化。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有一定影响的科研领军人物每年参加各种会议约在20-40次(其中非学术或贫学术性会议占多数),对于一些比较活跃的学者参会频率会更高。有些科研领军人才还担任了单位或部门的行政领导职务,他们参加各种非学术性会议的频次更是高的惊人。一位担任一研究所行政领导的学者称他全年平均每2-3天开一个会!如此繁多的非学术事务占用了高层次科研人才大量的科研时间,严重影响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造成高层次科研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2.科研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70后”学术带头人匮乏。目前我国科研机构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科研人才队伍中“60后”(60年代出生的,年龄在40-49之间)是科研队伍的骨干,担任绝大多数科研团队负责人和科研学科带头人;“80后”已跃跃欲试,初露锋芒,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70后”面临 “前后夹击”,较少有科研团队负责人,担当重任的领军人才更是屈指可数。以中科院某研究所目前的人才结构为例,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60后”),占总正高人数的(“70后”)正高人数仅占11.1%,35岁以下尚无正高职研究人员。

由此看出,即将成为创新主力军的“70后”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体量偏小、学术地位偏低的现实困境。如不重视这一层次青年人才梯队建设,再一次人才断层的潜在危机将严重影响我国科技事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3.青年人才培养渠道尚待拓宽。目前对于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精英培养”的平台相对较多,但对于大多数青年科技人才的普遍性培养渠道目前仍然相对单一甚至缺失。绝大部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空间受限,缺少更高层次的历练平台,缺少独立承担或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重大项目和课题的机会。

4.各层次人才合作交流急需加强。由于课题、项目申请面临竞争压力,国内不同科研机构的同专业方向人才之间合作交流相对减少;同时由于专业领域差异和地域差异,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方向人才之间合作交流也较少。这些现象的存在既是科研资源的浪费,也将直接导致国内专业人才、科研资源的内耗。如此形成的科研氛围,将使青年科技人才既缺乏合作意识、全局观念。长此以往,国内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观念、科研水平将难与国际接轨。

为此建议:

1.充分发挥科研领军人才的学术才能,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尽管一些科研领军人才在行政管理和其他非学术事务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但他们的学术才能和在科学研究实践中的独特作用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科研领军人才是我国科研领域中最重要的财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是一批优秀的科研领军人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在科学研究实践中。

2.高度重视青年培养,系统谋划人才政策。要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培养的系统规划和相关政策,加大力度促进我国科技领域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今年中科院提出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将各类人才计划整合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支撑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海外智力引进与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4大计划,这一举措很值得国内其他机构和部门借鉴。

3.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代际有序转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一般在30-39岁,为避免人才层次代际之间出现波峰波谷,甚至人才断层现象发生,就必须充分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关注人才梯队建设,着力对不同层次的青年人才进行培养与使用。对不同群体、不同成长期的青年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为保障,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使用。

另外,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发展空间,可在人才评价、选拔、流动新机制上为青年人才的成长疏通职业发展通道。要完善在岗科技负责人角色转换机制,通过设立荣誉岗位和保留项目顾问为工作出色但年龄偏大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提供上升空间,并结合专业技术职务分级和相关岗位聘任,保证正常退出的负责人的待遇,实现代际有序转移。

4.加强考评体系建设,优化青年成才环境。公平公正的考评体系是激励青年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青年人才考评制度上应从以论文、专利、奖励数量为导向转变为以创新能力、发展态势、质量水平为导向,为青年科技人才营造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当前特别要坚决杜绝学术腐败,净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塑造严谨、求实的科研文化环境。要处理好优秀团队建设和青年脱颖而出的关系,根据不同研究领域的特点完善相应政策鼓励和引导中青年科技骨干和资深科技专家及时发现、培养、提携优秀青年人才。

[]同时,要努力帮助青年人才解决成长困惑,关注青年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部分青年科技人才富有个性不善于更不热衷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既要采取人文关怀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要注重增强青年人才的“竞合”意识。可通过科技团队建设吸纳青年科技人才,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