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刘忠范:高质量科技供给需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

——访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


当前,世界正处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历史交汇期,世界各国正竞相以创新引领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必争之地。刘忠范是享誉世界的石墨烯专家,近年来,他在解决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连接问题上更是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

让“研发代工”模式真正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紧密结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了高质量科技供给概念,您对这个概念如何理解?

刘忠范:“高质量科技供给”就要求科技创新的技术更具前瞻性、更具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的机制更加灵活完善,科技创新的环境更加科学高效,才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支撑能力。对于科技创新机构来说,要求我们不断研发、掌握更关键的核心技术,并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但目前高质量科技供给面临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科技经济“两张皮”——换言之,就是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优化升级对接不力。我们急需一种新型研发机构,能够真正融通政产学研,直接聚焦产业升级瓶颈和技术需求,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体系,以科技创新的高质量供给,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真正提供核心动力。

记者:您认为要如何解决这个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核心问题?

刘忠范:目前我们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为“试验田”,正在探索“研发代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的新模式。

我认为这种新模式有三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问题导向:直接把着力点放在“治疗”政产学研结合的平台缺失、科技创新机制不活的“硬伤”上;需求导向:以回应民生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国防力量作为科技创新的方向,直接提高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战略导向:将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军工与民用融合、产业与院所融合作为重要战略,切实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让文化土壤不断培育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

记者:近几年来,您在全国两会等诸多场合呼吁改变现行科技评价机制,重视“帽子满天飞”的问题,原因何在?

刘忠范:要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不断肥沃科技创新的土壤。科技创新不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需要更扎实的基础和更庞大的基数。

扎实的基础首先需要发达的高等教育支撑。在科技和高等教育领域,我们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依然存在诸多挑战性的问题。“数字化评价机制”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诟病。“帽子满天飞”是数字化评价机制的“孪生兄弟”,简单粗暴的数数在学术界催生了一大堆“帽子”,带来浮躁和功利化,逐渐背离了科学精神。

同时,庞大的基数还需要广泛肥沃的适应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保障。“石墨烯热”十年不退,全国有超过5000家石墨烯企业,可谓新时代的“大炼钢铁运动”。在此背景下,网络上、市场上充斥着的歪曲错误的石墨烯概念和假冒伪劣的石墨烯产品,对市场和决策都产生了严重误导。更令人担忧的是,背离科学精神的现象在基础研究领域也时有发生:论文造假和违反科学道德的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进而影响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被承认和应用。这些都是对科技创新本身关注和理解不足,而只把目光放在对利益的追逐上所造成的恶果。我经常呼吁,要多一点好奇心,少一点功利心,不仅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而言,也是对所有普通公民而言。

记者:要多一点好奇心,少一点功利心,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科普中国——科学大咖面对面”品牌活动是不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刘忠范:是的,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会着力打造的大型科普品牌“科普中国——科学大咖面对面”,这是一个全新的、持久性的“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全民科普行动,以大型科普讲座的形式,解读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科技问题,传播科学知识,传递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和科学家们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展现科学之美、科学之奇、科学之趣、科学之用。目前已举办了三期,第一场活动由我本人主讲,第二期是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首席科学家严俊,第三期是中科院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潘建伟。可以说,每期都吸引了大量的现场和线上听众,线上直播听众人数超过60万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体而言,中国已经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是十分及时而正确的。而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上下联动,全面提升,才能够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本文转载自《人民政协报》2019年5月9日 01版 记者 包松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