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社中央今年工作安排,经过认真筹备,我社理论研究与社史研究工作研讨会今天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在全社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满怀喜悦迎接中共十八大和我社十大的形势下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认真研究我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交流近年来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的经验体会,深入探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内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对我社在新时期切实履行好参政党职能,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新形势对九三学社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对过去两年的理论研究与社史研究工作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并就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
(一)过去两年来的理论研究情况
自2010年10月召开第三届参政党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研讨会以来,我社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按照会议的精神和要求,认真落实《参政党理论研究2008-2012年工作规划》,取得较好进展。
第一,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招标活动。2010年11月,社中央面向全社开展了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招标活动,得到了全社各级组织及社员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投标书近百份。此后,社中央组织课题评审组对收到的投标书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确定“五四精神和九三学社”、“民主党派政党功能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等38个课题中标。这些中标课题的内容既包括一些广大社员长期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比如民主、科学口号与九三学社的关系,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等等,也包括一些比较前沿的理论问题,比如参政党内部监督理论研究,多党合作的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研究等等。目前,37个课题已经顺利结项,即将结集出版。通过此次招标活动,不仅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而且调动和鼓励了全社研究理论问题的积极性,带动了全社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二,与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中央统战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全国政协研究室、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积极合作,承担了一些理论研究课题。具体包括:1、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重点课题“民主党派政治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研究”的子课题:“我国民主党派政治资源配置的难点、重点及有关理论政策问题研究”; 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度课题:“参政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度课题:“民主党派与中国文明传承”;4、中央统战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简史》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的编写工作;5、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持的《中国政党制度年鉴•2010》和《中国政党制度年鉴•2011》中的九三学社部分;6、全国政协研究室2010年度课题:“关于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作用的若干思考”和2011年度课题:“关于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的若干思考”。通过加强与外单位的合作,既交流了理论研究经验,锻炼了理论研究队伍,同时也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第三,充分发挥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作用,推动重要理论问题的研讨。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紧密联系社中央工作实际,先后围绕“如何加强机制建设、整合全社力量、推进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五年来的工作经验”等问题召开理论研讨会。通过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为我们召开主题常委会和十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第四,组织开展学习、征文活动。两年来,社中央继续着力办好九三讲堂,先后邀请高登义、俞可平、徐焰、秦大河、周其仁、王蒙、李绍先、李零、倪维斗等著名专家学者作讲座。在办好九三讲堂的同时,为拓展社员文化视野,激发社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热情,推进我社的文化建设,社中央还同时举办了文化系列讲座活动。此外,为整合机关力量,加强机关学习,促进机关干部向“专家化、学者化”方向努力,2012年2月,由社中央研究室牵头成立了机关理论研究课题组并举办理论研究沙龙。韩启德主席对此十分重视并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第一次批示指出,“希望能发动大家认真进行,贵在坚持。”第二次批示指出,“这样的沙龙活动很好,相信坚持下去,更经常举行,一定能在机关推动好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氛围,形成九三机关建设特色,而且可能影响有的年轻人一辈子。望总结经验,击鼓再进。”目前课题组已经举办了八期理论研究沙龙,极大促进了全机关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去年社中央举行了“富得宝杯社章社史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各地社员积极参加,效果良好。本次会议的征文,则产生一批很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如获得一等奖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和科学基础》、《利益协调:政党和谐的融合剂》、《同心:凝聚科学共同体的文化纽带》、《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网络问政情形下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研究》、《在践行“同心”思想中弘扬优良传统》等。
各地方组织也普遍根据本地实际,努力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主要是: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机制。比如,社北京市委建立了三段式工作机制,以此来保证理论研究课题的质量。一是研究课题的确立机制。在年初召开会议,讨论确定集体研究课题、主要内容、研究方向、主要执笔人及进度安排。二是研究课题的中期推动机制。在年中再次召开会议,汇报、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结题时间。三是研究课题的结题机制。在年底对课题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其它很多省组织也都建立了类似的制度或办法。比如,社辽宁省委建立了《九三学社辽宁省委统战理论研究会工作制度》。社宁波市委制订了《九三学社宁波市委会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社重庆市委制定了理论研究中心的《理事会章程》。社浙江省委举办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已经坚持了29年。通过这些制度和机制,加强了理论研究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从而也保证了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第二,认真组织参加社中央、地方统战部门、地方政协的课题申报活动。比如,社北京市委积极参与社中央理论研究课题招标活动,在38个中标课题中就有7项,中标数量最多。社安徽省委2010年向安徽省委统战部报送论文4篇,获奖3篇。社青岛市委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中共青岛市委统战部评为“统战理论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多篇论文在市委统战部或市政协的评比中获奖。
第三,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以举办大型理论研讨会、座谈会或征文活动为形式,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比如,社上海市委先后围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召开座谈会和专题理论讨论会,邀请社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和社员进行交流探讨。再比如,社黑龙江省委抓住建党90周年的契机,举办了以“光照日月,引领千秋”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并在《黑龙江社讯》上发了专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四,整合力量,加强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比如,社重庆市委成立了理论研究中心,聘请23名理事,形成了参政党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的中坚力量。社河北省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社内参政党理论研究骨干和有志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社员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的场所、思想交流的平台。同时还成立了思想建设与理论研究中心,聘任了26名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社员为研究员。社青岛市委明确在社员发展中注意将理论研究人才吸纳到组织中,同时在2010年开展了理论人才普查工作,并建立人才档案库。
总结两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这再次表明,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只要加以重视,认真去做,就能够有所收获。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社参政党理论研究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规定的有些任务还没有得到落实;全社理论研究的体制机制尚待完善;理论研究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和成长;社中央对全社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统合指导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各地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意见
结合我社实际,下面我对今后如何搞好参政党理论研究提几点意见。
第一,制定好、落实好新的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规划。规划对于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十分重要。2008年,社中央制定了九三学社中央参政党理论研究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了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阐述搞好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所需的保障措施。这是社中央制定的第一个理论研究工作规划。会后一些地方组织也都制定了自己的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规划。正是在这些规划的指导和促进下,我社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今年是我们这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有许多经验需要总结,也有许多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考虑制定一个新的五年规划,争取在今年年底以前发给各省级组织及副省级组织,从而为我们今后的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为规划的制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各省级及副省级组织也应根据社中央的工作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规划,与社中央的规划相配套。规划不必贪大求全,重在明确具体任务、实现方式和保障措施。规划制定之后,关键在于落实,要坚持齐抓共管、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原则,切实完成规划制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切忌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第二,抓好几项重点课题研究。我社的理论研究工作必须立足于九三学社的实践,关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唯有如此,理论研究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根据我们近期的工作,我认为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课题:
一是“同心”思想研究。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了“同心”思想,为新形势下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一年多来,包括九三学社在内的各民主党派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贯彻。我们这次会议前举行的征文活动,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同心”思想研究。学习贯彻“同心”思想将是我们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还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二是关于九三学社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我们要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社的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分析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的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方法举措和评价体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我社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三是民主党派如何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或者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发挥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除了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外,还应当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方面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比如说,民主党派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系,民主党派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等等。
四是九三学社如何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民主党派服务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党派为文化建设服务,首先就是要体现在推进参政党文化建设上面。如果我们把自身的参政党文化建设好了,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是巨大的贡献。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关于解放思想的问题。参政党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要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切合现实和社员思想实际,不回避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有所创新,满足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解放,人云亦云,因循故事,绝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框架内,对各种问题都应大胆探讨,为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第三,整合队伍资源,完善工作机制。队伍是研究的依托。社中央已成立了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不少省市也成立了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小组和研究点。如何发挥好、利用好这些研究组织的作用,是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是要为这些研究中心补充新的有生力量。一旦发现各地方组织有比较优秀的理论研究人才,要及时补充到研究中心来。二是要加强组织,制定好工作制度和办法,抓好动态管理,盯紧抓实,及时发现问题,尽快督促改正。三是要抓好协调,增进社中央与各省级组织、副省级组织的研究中心、研究小组和研究点之间的交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进,充分彰显整体效应。此外还要注意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当前社外从事或热心于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机构、人员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一发展趋势,加强与统战部、政协、社院、各兄弟党派、高等院校的交流联系,加大整合社会资源的力度,努力探索开放式、社会化研究的新路子。
第四,继续开展好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招标活动。2010年,我们开展了参政党理论课题招标活动。事实证明,这一办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值得继续开展下去。当然,我们也要及时总结前一次招标活动的经验,包括招标的内容,招标的具体形式等等,能够改进的要尽力改进,争取进一步提高课题招标活动的实效。
同志们,理论研究的使命是为推动我社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我们的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古人讲,“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希望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我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开创出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二、关于社史研究工作
(一)过去两年社史研究工作总结
第三届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研讨会召开后,根据会、议精神和社史工程的具体安排,在韩主席和其他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社史研究工作在过去两年中逐步深入,成绩显著:
1、制定规划,整合力量,发挥社史研究中心的作用。
为了促进社史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2010年社中央制订了社史研究五年规划(2011——2015),明确了社史工作岗位,确立了两名专门负责社史工作的人员,为社史研究提供了基本保证。
社史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为整合力量、深化社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心汇聚了社中央和一些省市长期从事社史工作的工作人员,及多位史学、文博方面的专家学者。召开了三次主题座谈会,对社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如何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对社十大报告如何写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2、社史工程进展顺利。
关于社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近两年,社中央继续关注社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室的同志多次到国家图书馆、中央档案馆和北京市档案馆查阅报刊和档案资料,对其中所藏有关社史人物和事件的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系统的整理做好了准备。研究室还与社史人物家属广泛联系,了解或收集到不少珍贵资料。此外,社中央在对社史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关于“九三学社人物丛书”。“九三学社人物丛书”是社史工程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启动招标以来,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27个课题中标,15个课题完成初稿,14个课题送交评审专家评审并交学苑出版社编辑。今年9月3日,在各方努力下,《谢立惠传》、《冯沅君评传》、《张雪岩传》、《陈恩凤传》、《张玺传》、《王卓然传》《王选传》、《杨槱传》、《陈学俊传》、《王习三传》十部传记已经首批出版。
关于社史专题片的拍摄。社史专题片也是这几年社中央社史工程中用力较多的内容之一。目前专题片前三集已制作完成。第四集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后,为了更准确、更丰富地表现社内工作情况,分为两集,现在后两集的脚本、图片已完成,正在进行后期编辑,将于社十大召开前最终完成。
关于《社史研究通讯》。2010年之后,《社史研究通讯》由一年一期,改为一年两期(两年共出版四期),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社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更多成绩。这四期《社史研究通讯》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些新的特色,除了平时的资料挖掘、研究,更注重结合一些重大纪念活动设立专刊,如吴阶平专刊、洪绂曾专刊等。
关于口述史。口述史是社史工程中比较弱的一项,这两年除李书曾对牟小东进行口述采访外,其它几个口述史项目基本上还处在搜集资料阶段。
3、加强社史培训和工作指导。
社中央为加强对社史工作的指导,提高社史工作的规范性,于2011年在沈阳举办首期社史研究骨干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委员会社史研究工作人员60多人参加了培训。社中央研究室多次派人到地方讲授社史,指导社史社志的编撰。
4、积极举办与社史有关的会议和纪念活动。
近两年,为了促进社史工作,在一些重大纪念日和重要社史人物的诞辰举行了一些纪念性会议。如与北京师范大学等联合举办的“百年启功: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启功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大会”、“纪念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启功遗墨展”,与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纪念周培源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单独举办的“九三学社人物丛书”首发式、九三学社创始人后裔座谈会等。
5、省级地方组织社史工作成绩喜人。
第三次理论研究和社史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大部分地方组织的社史研究工作有所开展。其中一些省、市级组织工作力度较大,成绩较为突出。社北京市委在其“理论研究会”下设有“社史组”,社浙江市委在其“思想建设理论研究中心”下设有“社史组”,为社史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社江西和云南省委编撰出版的《江西省九三学社史》、《云南省九三学社史》,社沈阳市委编写的《沈阳市九三学社简史》,严谨扎实、厚实规范。社上海市委在口述史方面做了较多工作,重庆市委在社史研究方面成绩突出。社河南省委启动编写《河南省九三学社志》,计划80-100万字。
总之,过去两年我社的社史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是一个亮点。但同样也应看到,这一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总的来看,高质量的社史研究成果还不多。就社中央而言,社史研究工作五年规划中的有些项目尚未启动,有些进度不够理想,对各地社史工作的规范与指导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社外学术机构的合作有待开展。各级地方组织对社史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开展情况也不平衡,有些地方组织还没有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进一步加强社史研究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为了进一步整合全社力量,推进社史工作,现提出几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落实《社史研究五年规划》,建立考核和奖励机制。目前社中央在岗位、研究人员设置上已比较合理,但在具体分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中央在各种会议上也多次强调在省级组织设立专门的社史工作岗位的问题,但各地情况发展不均匀,有的地方已有专门负责人,但大部分地方还没有设立专岗。《社史研究五年规划》已经制定,要形成中期考核机制,定期检查《社史研究五年规划》的实施情况,建立评奖机制,对那些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鼓励和奖励。
第二,充分发挥社史研究中心的作用,调动研究员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社史研究中来。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以后可以通过分担课题、针对同一问题召开研讨会,邀请个别研究员结合专长开展学术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作用。还可以以社史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与社会主义学院、社科院、高校等学术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社史工作的指导、培训。地方社史工作要首先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社中央在这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规范。同时,为了培养一批真正的社史研究人才,社中央可以举办一些为期较长的培训班,对地方专门从事社史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地方编写完成的社史、社志社中央要进行评审,以提高编写水平,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社史社志工作体系。各地社组织要定期(一年一次)向社中央研究室汇报社史研究工作和交送社史研究成果和资料。
第四,进一步整合全社力量,加快“社史工程”的进程。“社史工程”有的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有的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在未来的几年中进一步整合全社力量,保证“社史工程”的顺利完成。“九三学社人物丛书”是一个长期工程,在今后的五年,计划每年增加3-5个课题,最终将达到100种左右。口述史方面社中央已参照“九三学社人物丛书”的做法制定了课题招标的办法,将于近期在全社进行招标,以整合社内外力量将更大精力投入到口述史工作中。要尽量让机关工作人员、社员以及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都参加进来。各地口述史工作也应尽快展开。“关于征集九三学社史料和实物的通知”不久将下发,文物征集工作可以成立专门的征集小组到各地主动征集文物,也要正式要求各省市组织提供文物线索。《社史研究通讯》要进一步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要规范发放渠道,让更多社员了解这个刊物,参加到收集资料和撰写文章的工作中来。关于社史陈列馆,要尽快确定场地,完成布展工作并向社会开放,以实物、图片和文字等展现我社六十多年来走过的道路,使之成为社史研究和宣传的重要平台。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社史研究资料库,让从事社史研究的人员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料共享。
第五,进一步推进社史宣传教育,提高社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水平。社史宣传教育是社史研究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探索社史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力求使宣传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要按照社中央常委会提出的要求,举全社之力建设九三学社社史陈列。要利用好、发挥好九三学社成立旧址、褚辅成史料陈列室、张雪岩纪念馆、茅以升纪念馆、涂长望陈列馆、周培源事迹陈列室、九院科技馆、王选事迹陈列馆等社史教育场所的作用,积极组织社员到这些场所参观学习,宣传普及社史知识,提高社员们对社史的感性认识,增强社史宣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围绕重大节庆或重要社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充分利用社的网站和报刊等现代媒体,采取召开座谈会、理论研讨会,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史知识问答,征集并刊登纪念或研究文章,拍摄专题片,制作社史宣传网页,发放社史书籍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社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志们,善于总结和学习经验,是我们各项社务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法宝。这次研讨会既安排了有关省市做大会经验介绍,也安排了获奖论文作者发言,此外还有半天的小组讨论。希望同志们认真讨论,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一方面帮助社中央的有关工作设想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也能够从会议中真正受益,从而实现会议目的,推动全社理论研究与社史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和我社十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