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让美丽乡村落地生根


匡庐俊秀,赣水长流。“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江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5月3日至4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率调研组,深入江西围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展开大调研。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宜春市明月山温汤镇西南4.2公里,有一个静谧的小山村。这里是曾经名不见经传,如今已成为“房院变花园,村庄成景点”的水口村。海拔588米的水口村,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8万多个,是国家标准40倍。一座座民宿依山而建,犹如点缀于山间的一个个“微景观”。2017年,该村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

5月3日,调研宜春市温汤镇水口村民宿经济。

5月3日,调研宜春市袁州区新坊镇泽布村。

“以前水口村是一个贫困山村,山路陡峭,出行只能靠腿来走。近年来,水口村依托明月山自然风光,将破旧民房改造为精品民宿,村民变成参与经营的商户、服务员、保洁员等。民宿经济提供直接就业岗位200个,大部分服务人员为本村和周边村镇村民。”明月山管委会书记雷恩奇说。

水口村精品民宿极具特色。“旧舍”民宿客栈经理莫新艳说:“‘旧舍’是艺术画廊与田园民宿的结合体,包含陶艺、烘焙、耕种、采摘等多种生活形式。民宿改造依照百年老屋原貌进行,保留了传统特色的地方,具有赣西夯土建筑特色。”

曾经偏僻的水口村变为农民致富的“金山”,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水口村有155户中,有35户办起了农家乐,招商引进5家精品民宿,实现了乡村田园景区化,村民年人均收入5000元。“这两年我们村变化太大了!”60岁村民乐国顺说:“以前我们村到处脏兮兮的,现在家家户户垃圾进行分类,转运集中处理,村里几乎看不到垃圾。村里发展旅游经济,没有出去打工的老年人就有事可做。我为客栈种10亩蔬菜,每月工资3500元,妻子在温汤镇上开小卖部,我俩年收入有10万元。”

5月4日,调研组与江西省政府座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根本目的是希望老百姓富起来,这两者关系不是对立的。”在与江西省政府座谈时,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指出。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结合地貌、民风、产业等特点,因地制宜,既要综合施策,又要分类指导,对不同乡村要采取不同做法,技术和标准不能搞‘一刀切’。水口村‘旅游+特色产业’的模式激发农民积极性,带动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调研组成员,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江西省委主委李华栋说。

调研组认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是稳定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三农”问题解决得好,做好其他工作才有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科学精神去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循环系统,乡村环境综合治理要注重系统性、综合性、持续性,避免“运动式治理”的现象。

让“老有所养”的阳光照进农村

干净明亮的楼房,宽敞独立的庭院,新购置的冰箱、空调、餐桌等一应俱全,这里是新余市罗坊镇习彭村的“颐养之家”。“老人家,您今年高寿?”、“老人家,您在这里过得好吗?”调研组专家与老人们交流着。

新余市罗坊镇习彭村颐养之家的老人们。

5月3日,调研新余罗坊镇习彭村颐养之家。

受农村家庭结构变化、人口流动加速等因素影响,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渐渐独守空房。新余市副市长林愚介绍说:“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7万人、占总人口的15%;73岁以上老年人6.5万人,其中农村3.86万人,约2.3万人是留守、独居老人。”

罗坊镇的颐养之家是新余市农村“党建+颐养之家”建设的一个缩影。自从2017年3月运行以来,已有30位农村老人入住。在这里,老人们每天可以吃到搭配合理的热菜热饭,还自发分组,积极参与“颐养之家”的日常管理。

“我村颐养之家的建设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按照行政村一次性投入10万元标准,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按比例分担。运行经费以老人‘自养’为主,按照每人每月350元标准,老人自缴200元,市、县两级财政各补贴50元,乡、村两级自筹50元。除此以外,罗坊商会、民钰合作社、新余红十字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捐钱捐物。”习彭村妇委会主任胡藕英说,“对于生活困难的老人,村里摸准情况,减免老人自缴部分,为贫困老人解决后顾之忧。”

为营造爱老助老氛围,新余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颐养之家”老人与诊所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建立健康档案,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95岁的彭连拔是这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却健康硬朗。在“家”里,不仅仅是饭来张口的幸福,还找到了精神慰藉,他说:“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心情更舒畅了,身体也就更好了!”

“颐养之家利用闲置的村级活动场所等集体房屋资源进行改扩建,‘有公房的不租房,能租房的不建房’的举措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政府要积极制定对农村养老机构运营的税收、征地、水、电、物业管理费等方面相关减免政策,让养老资源向农村倾斜,让‘老有所养’的阳光照进农村。”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人资环专委会副主任、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浩说。

调研组认为,要鼓励多渠道筹资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相关的养老事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同时,设立农村养老机构运营专项奖补资金,针对农村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护理人员、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专业评估。

念好“绿色经” 巧吃“生态饭”

一湾田,一个养猪场,一座沼气池,城郊山坳处,猪栏干净清爽,不闻猪粪臭,唯有饲料香。不远处,发酵好的有机肥正通过阡陌纵横的沼液输送管网源源不断抽送至循环农业试验温室大棚,周边是绿油油的菜园……这是调研组在新余市渝水区南英垦殖场时看到的景象。

5月3日,调研新余永清环保有限公司。

“我们利用畜禽粪污、病死猪等农业废弃物,经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并网。沼气发电项目每年可处理各类养殖废弃物40万吨,利用沼气发电2000万度,利用沼液沼渣制成各类固态有机肥3万吨,高端液态肥4万吨。”循环农业项目负责人、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里平说。

“产业兴旺和乡村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要深入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走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不是一锤子买卖,一定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不断持续下去。”赖明指出。

受惠于循环生态农业发展的,还有新余市的农民。使用有机肥,不仅改善了作物品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2016年,我村率先在新余市引进并栽种100亩雪莲藕,并全部使用沼肥代替化肥。当年,亩产达500公斤以上,比往年增加20%左右。由于口感鲜嫩清脆,单价也提高了40%。雪莲藕基地给4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月工资2000多元。”渝水区高磡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峰说。

“在农村污染问题上,要考虑三个‘不同’,即不能用管工业污染的方式去治理农业污染,不能用管城市环境的思路措施去治理农村环境,不能用管居民的方式去管农民。建议构建三级网络,即对农业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的网络,加强机制建设,打好‘组合拳’,从根上解决农村农业废弃物问题。”调研组成员、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副司长李蕾说。

5月3日,调研江西正合农业生态园。

“产业生态化,生态也要产业化,农民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调研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人资环委员,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喻元秀说:“江西正合环保公司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架起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桥梁。每年40万吨的粪污用来沼气发电,沼渣还田。既把养殖业的废物充分利用,同时又减少种植业的化肥,是产业振兴和环境保护很好结合起来的案例。”

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否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调研组认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把绿色发展贯穿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环节之中,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融合,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努力构建农村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言犹在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开在赣鄱大地上的璀璨鲜花,也会在祖国各地处处绽放。(文/图 杨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