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7月5日至12日,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踏上陕西的土地时,这里的脱贫攻坚鏖战正酣。此时,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这片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尚有11个深度贫困县、482个深度贫困村18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
对陕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两年多来,九三学社中央举全社之力,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力气,下足“绣花”功夫,持续追踪推动陕西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提升帮扶和监督成效,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成立后,专门成立了以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为组长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领导小组,提出“一位社中央领导负责监督陕西一个深度贫困县,2018年完成7个深度贫困县的监督调研,两年内实现对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全覆盖”的工作思路。
此次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率队深入商南县调研,正是九三学社中央领导今年第五次赴陕对深度贫困县开展民主监督调研活动。在陕西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上,九三学社中央监督组展开一对一“歼灭战”,俯下身子深挖问题困难,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困难,更汇智聚力提出解决之道,将多党合作的制度优势,充分显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
“学”出来的扶贫智慧
7月2日,距离调研组离京奔赴商南还有3天时间,商南县扶贫局局长李端强应邀先来了趟北京。
这天下午,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在北京举行调研组在京成员行前培训和动员会。商南县扶贫局一行3人以及他们一路“背”到北京的本地贫困人口分析、各种扶贫政策读本、扶贫工作具体做法典型经验等等,也是会议当之无愧的“主角”。
7月2日,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组举行行前培训和动员会
从某种意义上,这个行前培训和动员会并不是调研组成员第一次“碰面”,半月前大家在微信群已完成首次“集结”,并在组队完成后第一时间收到邵鸿副主席转交的“学习材料”。接下来的时间里,线下翻材料“做功课”,“线上”沟通情况探讨问题,一直贯穿整个调研全过程。
“学习”二字,成为此次监督调研的“当头炮”。在此过程中,邵鸿反复提到“学习”的重要性,他说,汪洋主席在政协十三届二次常委会上讲到 ,政协建言资政必须先认认真真地调研,向实践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先当好学生,才能当好先生。这同样适用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想当好“先生”,就要先老老实实地当好“学生”。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并不完全等同于党政监察,别人对你的监督是不是“口服心也服”,靠的是高水平的真知灼见。要多一些谦虚谨慎,加强学习和调研,把情况摸清楚再发言。
带着“先当学生”的心态,在加强学习和扎实调研的基调下,调研组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扶贫领域作风等方面,“一竿子插到底”,两脚沾泥地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
“现在乡村很多都只剩下空巢老人,进村入户跟这些老人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可能他们真的说不清楚,怎么办?”“有的村干部太热情了,什么问题都‘抢答’,如何处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有的可能是基于本地实际的权宜之计,这些问题要不要上报?怎么提出来?如何措辞既能反映出问题,又不至于引起误伤或挫伤积极性?”
经过前四次调研,针对脱贫攻坚民主监督,总会遇到这些问题。调研组既没有“认认真真地走过场”,也没有“说一些无关痛痒的意见”,相反,为了确保调研高质量,监督调研组总结出的源于实践的调研“技巧”和“智慧”,让人直伸大拇指。
“有的问题老百姓听不懂不明白的,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去聊。不是采访也不是询问,就是唠家常,从老人说的家常里侧面去印证我们想问的问题。”多次参加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的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张红喜向记者传授经验。
同时在访谈中,调研组发现基层干部的压力非常大,假如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就会急的直冒汗,就算是优秀的基层扶贫干部,也丝毫不放松。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穆建民在跟某镇书记聊天的过程中,这个有想法有干劲的中年男人,在侃侃而谈中突然当着调研组的面不禁热泪盈眶。
“基层扶贫干部确实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乃至委屈,我们在调研时始终在跟贫困群众,尤其是基层干部解释,我们的监督调研并不是来指手画脚地挑毛病,也不是专门给你们的工作来‘找茬’,而是找到那些在扶贫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他,咱们的目标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说,而且调研组首先是来学习的,学习基层干部的干劲以及他们创造的好的扶贫经验。
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两人一组的多支调研队伍白天散出去,带着方便面走村入户,晚上聚回来,开会集中梳理汇总情况。8天时间深入6个镇、1个街道办、24个行政村进行入户访谈,共走访农户163户;与县扶贫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民政局、卫生计生局、教育局、住建局、农工部、科教体局、林业局、环保局、水利局、移民局、残联等16个相关职能部门和78位扶贫一线干部进行交流座谈,走访中小学校和卫生服务机构23所,查看移民安置点及其他项目点10个……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局中,易地搬迁扶贫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以搬迁能不能促脱贫?会不会变成表面工程?关键还要看是不是能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小区里鲜花掩映、绿树成荫、公共设施应有尽有;安置房内窗明几净、温馨暖人、家常日子红红火火。
10日,调研组在商南县城火车站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走访农户刘长亭
10日下午,商南县城火车站移民搬迁安置社区,5号楼3单元一楼的安置户家中,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主刘长亭因为贫困群众每季度免费体检,刚好短暂在家。
“搬到这里能不能适应?”“这样的房子多好啊,我们做梦都想住城里人这样的房子,没想到政府帮我们实现了。”
“住在这样的小区里,是不是不如原来生活方便了?毕竟米、面、菜都要花钱买了。”家里的女主人抢着回答道,“原来自己种粮食种菜是不要钱,我们兜里也没钱,现在我们收入增加了嘛,娃娃爸爸出去打工,我就在附近当保洁员,都有工资了,柴米油盐的不算啥。”
一番朴素的话语,说的大家伙儿频频点头。
走出刘长亭家,在安置社区遛弯的群众中,西安工程大学教授、2016年陕西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总负责人段炼孺发现一个现象,“往往移民安置点都是留守的老人孩子相对较多,年轻人大部分像刘长亭这样选择外出打工,但我发现小区里的年轻人却很多,这是好事。”
年轻人为什么留得住?商南县搬迁脱贫的“三精模式”一直为调研组所津津乐道。在商南县,按照“精准变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的思路,全县在移民小区的选择上,基本都遵循“三靠近”,靠近旅游景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集镇城区,在过风楼镇龙山小区,地方政府甚至布置了社区工厂,让搬迁户直接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建移民小区时提前考虑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成移民安置点之后再到处张罗配套的被动局面,真正把搬迁户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从业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刘金龙说。
10日,在商南县城火车站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调研
如今小区的周边,有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还有商业街区,据透露,未来在小区南区还将规划建设一个仓储物流园以及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新增就业岗位可达5000多个,“等这个物流园开始建设我就回来打工啦,不出去了。”刘长亭听了规划乐得合不拢嘴。
在“稳得住”上,还有一个让段炼孺颇为肯定的因素,是移民安置点周围配置的公共教育资源。要知道现在越是贫困地区的家长越有斩断穷根的决心,无论家里经济情况如何,都会支持孩子上学,而为了孩子上学“陪读”现象不在少数。而在商南,政府对优质公立教育资源的打造,让一部分年轻父母为了孩子读书留在本地。“但也有一个了解到的问题,县城周边的移民安置点新建的6所公立幼儿园,一直没有解决办园资质和人员编制问题,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保障这些学校合法运行。”
在实地探访中,就移民搬迁项目本身,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狐爱民在一堆“数字”中留意到,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征地费用存在无法列支的问题。狐爱民解释道,由于《陕西省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试行)》在第九条第一款中规定,工程项目前期费要严格控制,不得变相增加范围,不得把征地费用列入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而这样的规定,导致商南县火车站、城关街道办金福湾安置区(五期)等1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中,用于苗木赔偿、庄稼赔偿、征迁费用和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征地费用无法支付,这就给实施单位造成很大资金压力。
“这其实就相当于扶贫政策在实际情况中有些‘水土不服’。”经过反复内部商量,调研组提出建议,由陕西省相关部门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对此类情况统筹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指导地方做好此项工作。
“扩”出的市场风险
试马镇马泉山万亩白茶基地,调研组到来的那天正下着小雨,整个山坳里云雾缭绕、茶香扑鼻。
自上世纪60年代,张淑珍老人在商南大地上成功培植出第一批茶株,40年来,大小茶园已遍布商南全县。目前全县年产茶叶3200吨,产值达4.9亿元,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茶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商南县支柱型脱贫产业,还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
10日,调研组赴商南县试马镇调研产业扶贫情况
调研组所到的白茶基地由商南县引进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与农户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基地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配股分红、基地务工、扶持建园、技术服务”等五大帮扶模式年增收3900元,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来,尝尝我们生产的绿茶、红茶和白茶吧”公司工作人员热情地端上刚冲泡好的茶水。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高振江咂了一口,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咱们的茶园都不打农药吧?”
“那是肯定的,我们的茶叶在国家相关检测中都是远低于标准,以至于根本检测不出来。”企业负责人笃定地说,我们产品主打的就是绿色有机无污染,在市场上优质产品永远是稀缺的,与一般的茶叶相比我们坚持提质增效走的就是高品质路线。
高振江应邀参加了3次九三学社中央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在陕西这这些深度贫困地区,乃至在全国,走的地方多了,高振江发现,这些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资源禀赋的深度贫困地区,在扶贫产业的选择上基本雷同,无非都是苹果、茶、猕猴桃、中药材、食用菌以及核桃等,“现在很多地方还在扩大布局,可以想象未来几年将集中上市的农产品同质化竞争,将给农户带来的影响。”
“产业扶贫上,在适宜地区找到适宜的种植方式还是比较缺乏。”在调研中,高振江还听到这样一件事,在某贫困地区,5户农民贷款200万种植猕猴桃,问题是其实这些农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种出优质猕猴桃。“尤其猕猴桃这样的产品,从选种授粉等各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没做好前期调研再没人指导,这些猕猴桃如何过市场这一关?”高振江的转述饱含着对这5户农民未来境遇的深深忧虑,他认为在地方特色农产品选择以及种植乃至销售等环节,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并建立起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以更好的科学规划科学施策,使扶贫措施更加符合市场规律避免产业风险。
在整个监督调研中,扶贫产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非个例,调研组建议,要依据当地产业及产品特点,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开展保质加工技术的统筹谋划。在保护绿水青山基础上分别制定相关产业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同时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培育打造特色品牌。
“变”出的脱贫致富路
同样是在白茶产业园,当高振江为产业风险忧心忡忡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小军却为在这里发现的“三变”改革中的“亮点”欣喜不已。
2017年2月,“三变”改革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1号文件,文件指出,要从实际出发,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有效途径,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村改革发展。
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中,地方对“三变”改革助推脱贫攻坚充满期待,在“三变”“如何变”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索。
在金丝峡镇太子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针对这样的经济合作社模式,张小军向记者解释, 在“三变”中基层一直有一些疑问,到底变成什么?商南在探索中将“资源变资产”以这样的形式变成了全村的共有资本,资金变股金其实就是变成全村的共有股金,这些思路和探索对地方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未来村集体合作社可以直接去跟龙头企业、其他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和整合。
而在试马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感兴趣的调研组成员们把负责人团团围住,问题一个接一个:“已经流转了多少户?”“流转的土地性质是什么?有宅基地吗?”“农民的分红是如何确定的?”“企业吸纳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比例是多少?”
在对农民入股问题上,调研组格外注意“分红”这一块,毕竟分红直接关系到入股农户的“获得感”和“实惠”。实际上为了确保入股农户的利益,大部分的协议都对分红预期进行“明确”,商南也不例外。
在反复核实确认基础上,调研组发现商南县2017年10月、12月、2018年6月分三批向53个贫困村拨付“三变”改革示范金1990万元,共有1081户贫困户通过投资入股形式得到帮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10个“三变”示范项目向入股贫困户发放约8%的红利。合同同时约定,2018-2020年入股资金按年股金8%分红,2020年开始按12%分红,2021年-2022年按10%分红。
“本来这样合同是为了保障农户的利益,也是给入股农户一颗‘定心丸’,但问题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哪个企业能保证每年都稳赚不赔,能保证分红始终不受影响?”狐爱民提出疑问。
11日,调研组在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与县、镇、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
其实在座谈中,有些村干部确实也表示,市场有风险、农业经济见效慢、管理经验缺乏、技术支持跟不上,到时能否能兑现这样的分红约定心里还真没底。
为此调研组建议,一方面选用懂技术会管理的市场经济人才负责村集体经济经营,提高资金效益,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长效稳步经济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协商自愿情况下由镇或者县统筹资金,利用资金优势打造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起到稳定长效发展的作用。
8天时间,说快也快,昨天仿佛调研组成员在还乡间小路上跋涉,转眼就要跟陕西省有关方面反馈情况。邵鸿在调研开始时就提到,在调研中既要注意问题,又要总结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些源于实践的地方经验对于做好未来的脱贫工作尤为重要,找到和总结好这些适合推广和复制的脱贫经验,也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要求;既要发现问题也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地方“支招”,从顶层设计角度不断完善调整我们的扶贫攻坚工作。因此调研组将监督调研中发现梳理的问题和建议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并特别建议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关心关爱扶贫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调研中,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对九三学社中央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非常支持和重视。调研组在商南的这8天,也是有关部门加班加点配合工作的8天,而针对此前四次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带队调研中反馈的5个方面47条问题和建议,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贺荣专门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介绍,省委省政府对问题和建议高度重视、主动认领,与中央2017年度考核通报问题一并整改,第一时间制定了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制定了全面的整改方案,并将问题反馈相关部门和市县,保障整改工作有效推进。(记者包松娅 原载《人民政协报》2018年7月20日08版)
附调研组成员名单
左起分别为段炼孺、狐爱民、张小军、邵鸿、高振江、王尚勇、刘金龙
组长:
邵 鸿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
成员:
徐国权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
郝 跃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主委,中科院院士
穆建民 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
张小军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刘金龙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高振江 九三学社中央农林专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王尚勇 密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段炼孺 西安工程大学教授、2016年陕西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总负责人
狐爱民(女)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赵力强 陕西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