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次座谈会,是2002年社中央换届后第一次专门就参政党理论研究和社史工作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为了开好这次会议,社中央研究室广泛了解了各省级组织近年来有关工作的情况,又先后赴湖南、湖北、黑龙江、天津和北京五省市以及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进行专题调研。事实表明,我社理论研究和社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与新形势下我社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还存在着差距。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两项工作还有巨大空间,大有可为。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这两项工作深入开展,为我社的自身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关于参政党理论建设工作
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制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在今年7月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作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三个文件强调了新世纪新阶段巩固壮大统一战线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理论政策,不仅对多党合作事业和民主党派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对参政党理论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也带来了理论创新机遇。
一个不能在理论上正确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政党,很难走在时代的前列。特别是在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民主党派广大成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增强,一些成员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统一战线和参政党的有关理论、政策,提出了不少需要从理论上认真回答的问题,有些还十分尖锐,决非一两句话就可以讲明白。比如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问题,多党合作和多党制问题,民主监督问题、民主党派性质问题等,需要我们定下心来,冷静思考,从理论上研究和回答,才能使成员真正信服,使全社的思想得到统一,从而把思想建设落在实处。因此,参政党理论的创新和突破不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全社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急需工作。
近年来,全社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将其作为加强思想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以提高成员的政治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深化成员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成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收效。
2003年以来,韩启德主席、陈抗甫常务副主席等社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有关问题发表理论文章,并就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提出重要要求和具体指示,对全社参政党理论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社中央研究室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组织编印了《关于参政党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征求意见稿),分别就“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民主党派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怎样认识民主党派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怎样认识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四个大问题,作了一定的理论阐述。对一些广大成员长期以来关心关注的问题,如:“民主与科学”口号与九三学社的政治联盟性质、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等较为敏感的话题,本书也未回避,给予针对性回答,起到了一定的释疑解惑的作用。当然现在看来,该书无论是从理论阐述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阐述方式和逻辑,都有不足,需要结合新的统战理论研究成果,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作较大的补充和完善。
各地方组织也普遍根据本地实际,努力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主要是:
1.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研究课题,加强研究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例如社北京市委、天津市委和广东省委在年初时,根据中共省(市)委统战部和省(市)政协提出的理论研究课题,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成员共同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制定本年度理论研究计划,确定具体研究任务和目标,指导社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社天津市委还将理论研究课题和计划下发到基层组织,向基层组织和成员介绍研究课题的相关情况和前沿动态,吸引成员积极参与到研究工作中,起到了带动效应。
2、广泛整合力量,形成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参政党理论研究。近年来社北京、上海市委和辽宁、黑龙江省委等多个地方组织成立了统战理论研究会或参政党理论研究组,把理论研究骨干集合起来,集中培训,重点培养,形成一个平台,并将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与组织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发展了一批从事社科研究的成员,并不断补充和吸纳到研究会(组)中,使之成为“统战理论研究的排头兵”,也显著提高了研究力量和水平。一些地方组织在开展理论研究过程中,加强与社外研究机构,特别是中共统战理论研究机构的联系,多视角、多方位、多层面把握参政党理论研究成果的水平,取得了很好效果。社广西区委与社外合作调研撰写的一篇谈建立和完善特约人员制度的论文,荣获2001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辽宁省委还制定了理论研究成果的评奖办法,包括评奖范围、等级,以及奖励标准等一系列具体规则,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使理论研究工作迈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认真组织参加社中央和地方统战部门年度重点课题申报。如社辽宁省委召开社内课题申报会和座谈会,筛选重点课题。课题的承担者详细介绍课题的主旨和内容结构,与他人交流探讨,从整体上把握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在重点课题申报中连续三年中标;社广西区委与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进行的两个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被列为广西“十五”规划2005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开了参政党理论被纳入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先河。
4、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以举办大型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和重大征文活动为形式,推动理论研讨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社重庆市委和安徽、浙江、陕西省委等地方组织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八字方针”颁布50周年、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发15周年、中共中央[2005]、[2006]两个5号文件颁布实施,以及九三学社建社6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中,积极开展参政党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5、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理论研究成果。如社上海市委、甘肃省委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了《民主党派和社区建设》、《浅谈新时期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现状和思想建设》等调研报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社湖南省委在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九三人工作观念”、“思想建设工作若干问题的调查”、“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关于提高领导班子的四种能力建设”四项大型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时期加强九三学社思想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等系列调查报告和文章,受到社中央和省统战部的好评。社天津市委连续四届获得天津市民主党自身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6、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指导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正确理念。 社天津市委提出理论研究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一要结合自身建设的实践开展理论研究,注重紧贴自身建设的实际,有的放矢地探讨和回答自身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出研究工作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二要结合成员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指导性。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成员服务,为实际工作服务,这样的理论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不断鼓舞广大成员。三要结合参政党履行职能的实践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增强理论研究的实效性。参政党理论研究要紧紧围绕执政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推动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这样的理论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真正为广大成员所接受信服。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与大家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其他方面的工作,当前的参政党理论建设还很不够,并成为影响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社中央对全社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推动指导不够;参政党理论研究虽然有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然较为薄弱和不足,缺少高水平成果;一些地方组织由于人力、财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尚未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部分领导和成员对参政党理论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参政党没有理论,或是对理论研究工作心存疑虑,害怕涉及实际问题,回避敷衍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逐步改变参政党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同志最近指出,要“重视理论,以理论政策创新推动统战工作实践的发展”,要求“一要着眼时代发展加强理论研究,二要立足工作实践加强理论研究,三要整合资源加强理论研究”。社中央韩启德主席也曾就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指示我们:“要深入研究参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切实探索出回答和解决广大社员关心问题的办法,不断推进参政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参政党理论研究应当围绕我们当前碰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社员释疑解惑,不要就理论研究理论,理论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后天上午,韩主席还要专门就此做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和韩主席的讲话,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参政党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根据他们的讲话精神,结合我社实际,下面我对今后我社如何搞好参政党理论研究和建设提几点希望和建议。
1、理论研究既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其它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借鉴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多个学科角度进行参政党理论研究,开阔视野,避免局限于旧的研究模式和表达逻辑。同时,我们的研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深入调查研究,才能跳出就理论谈理论的臼巢,也才能真正获得深刻正确的认识,避免低水平重复。
2、理论研究的机制应是开放和动态的。要坚持以社组织为主体,以研究课题为纽带,以组织推动为手段,以社会力量为依托,建立健全一种开放式、社会化的有效研究机制,充分吸纳和整合社内外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把理论研究工作推向前进。
3、理论研究在初始阶段的内容和目标要切实可行,力所能及,避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华而不实。如近期可以集中归纳出若干问题,组织编写关于参政党理论的20问或30问,不需要复杂高深的理论,以质朴详实的文字,把道理讲清楚就可以了,这是我们可以做并早该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深化,不断发展。
4、理论研究一定要持之以恒,既有初期的目标,也要有中长期规划。这个研究规划不一定很复杂,但要清晰明了,切实可行,使人一看就知道在一定时期内要做哪些事情,达到什么目标。选定的问题要长期关注,只有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成就和突破。
5、理论研究对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要求应有不同。社中央在抓好自身研究工作的同时,要着重发挥规划、指导和推动作用,责任重大。这次会后,社中央将研究制订有关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工作条例,推动这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并承担具体任务。中央和地方有合作,有分工,齐心协力,逐步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工作状态。
二、关于社史工作
1.社史工作的意义
九三学社的历史,既是中国民主党派史也是中国现当代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史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首先,它记录和复原了社组织数十年走过的真实历程,延续着社组织的传统和理念,从而使每一个社员得以明暸组织的历史和受到九三学社文化的浸润。作为一个政党,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与基础。其二,社史是加强多党合作和我社优良传统学习和教育的教材。社史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正确认识九三学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职能,意义重大。第三,社史是推动我社思想、组织建设的重要工具。九三学社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众多崇高伟大的先贤。比如老一辈科学家梁希、周培源、严济慈、茅以升,“两弹”元勋王淦昌、邓稼先,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昆、王选·······。他们为人类文明进步和民族振兴鞠躬尽瘁、贡献巨大,其道德风范、伟大事迹和科学精神始终是我社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广大社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社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第四,社史有助于总结借鉴历史经验,发现认识规律,是我们今天做好统一战线和党派工作的重要参考和帮助。
所以,做好社史工作,对于我社搞好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从而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责,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应有贡献,意义重大。
2.社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社中央对社史工作历来非常重视。早在1983年3月的中央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就成立了以许德珩主席为主任委员,以当时社中央副主席周培源、潘菽、茅以升、严济慈、金善宝等老前辈为副主任委员,多方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社史工作委员会。2002年换届后的新领导班子也很重视社史工作,特别是韩主席多次强调要把社史工作切实地抓起来。他谈到:“如果说我们现在有些糊涂认识的话,与我们对社史不够了解是有关系的”;“要带着问题学社史”,从过去“我们不同的任务到现在我们的定位,我们在全面了解这些社史以后,我们自然就会理解,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我们的一些研究方法不行,如几月几日做什么事,这社史就算完了,不行啊。关键是要把社史做活,要把活生生的故事写进去,要广泛发动我们的社员来写我们的历史。”他还提出,搞社史,当前应特别注重口述史。近年来,社中央陆续完成出版了计划编辑《九三学社历史丛书》中的《九三学社历史资料选辑》、《九三学社简史》、《九三学社院士风采录》等书籍,并完成了《九三学社简史》的修订。社史宣传教育成绩较为显著,在社刊社讯和报纸杂志上发表大量专门文章,介绍社史和我社杰出人物,以弘扬光荣传统,扩大社会影响,让更多的人认知、了解九三学社。我社还牵头或参与举办了纪念严济慈、周培源、王淦昌、梁希、涂长望、褚辅成等人诞辰,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8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特别是去年适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社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组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开展全社社史知识竞赛,编印出版图文并茂的画册、纪念文集,举办历史图片展览、书法展览、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社中央研究室还应约撰写系列人物传略,审读、审看了大量社史题材的出版物与专题展览或展览文本,与重庆、嘉兴等地的地方组织对社史纪念遗址和纪念馆共同进行建设和宣传,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等等。
在各省市,不少地方组织领导较重视社史社志编撰和宣传教育,将其作为一项思想建设和凝心聚力的重要工作认真抓好。一些社省委的主、副委不仅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还亲自参与社史社志的编撰。虽然各省级组织建立时间长短不一,但目前大部分都已有社志,记录了建立组织以来的组织情况和主要事件与人物。各地还普遍充分发挥社刊、社讯、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介绍社史和知名人士。60周年社庆前后,不少地方组织更通过办展览、出画册、编社志、召开研讨会、拍摄了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展示我社60年来的风雨历程、社员风采。还应提到的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涉及九三学社成员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如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巨匠》书系,收录了很多九三学社成员,像王淦昌、邓稼先、严济慈、吴阶平、周培源等;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进行了严济慈的口述史访谈并整理公布了《严济慈先生访谈录》,国防科技大学完成了“程开甲口述史料研究”并出版了《程开甲》一书,北京大学出版了《王选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启功口述历史》,北京科技大学出版了《百年如兰——魏寿昆院士》,安徽出版了《邓稼先文集 邓稼先图片传略》,等等,这些书籍虽然不是我社直接组织编撰,但也包含了社组织和社员的劳动和心血。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若干省级组织工作力度大,成绩显著。如社北京市委,领导重视,认真部署,常抓不懈,2000年底社北京市委的6个区工委、8个基层委员会、102个支社,均按要求按概述、基层组织、大事记、人物四部分都写完了自己的简史。另到今年8月底,北京市绝大多数基层组织都确定了档案员,为搜集、抢救、利用资料建章立制,还发展了一批有志于社史撰述研究的基层骨干。社重庆市委在社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编写了多部社史著作和资料集,参与中共重庆市委的多项统战史项目,而且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社中央在渝建立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任务,并帮助社中央和社嘉兴市委进行社史资料的寻访和搜集。社湖北省委会成立了专门的社史编委会,主委亲任社史编委会主任,各位副主委任副主任,副主委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锋同志任主编,按照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和学科规范,广泛搜集社史资料,不仅查阅了湖北省、武汉市档案馆的有关资料,还根据史料和线索,走访了尚健在的老领导、老同志,记录、抢救下一批珍贵资料。他们积极整合力量,认真组织,精心编篡完成了《湖北省九三学社史》。文稿经过省统战部审阅后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社员提供了一份生动的社史教育读本和开展社务工作的工具书。甘肃、宁夏的省(区)委会,虽然各方面条件有限,社史研究工作较为薄弱,但由于领导认识到位,身体力行,克服困难,组织人力对“文革”以前和恢复民主党派工作以来的档案资料以及老同志和优秀人物生平事迹进行系统收集和整理,较好地完成了省(区)社志,精神感人。社嘉兴市委十多年来,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搜集发掘我社的创始人之一褚辅成的史料,并为其修墓、建立史料陈列室、召开研讨会、撰写年谱和传记,不仅纪念宣传了这位先贤,而且还促进了嘉兴与韩国的联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之,我社的社史工作是有成绩的,特别是各地在社史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值得很好地总结、借鉴和推广。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社社史工作仍然存在着显著不足,主要是:仍然存在着忽视社史工作的观念和现象,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总体上还缺乏组织规划和力量整合,更远未形成全社联动的局面和实现社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史料工作薄弱,很少积累,尤其是许多老同志年事已高,亟需进行史料抢救;研究成果和著述尚少,精品更乏,与丰富的社史资源很不相称; 社史社志编写进展和水平参差不齐,等等。这里既有主观原因,比如思想认识和重视不够,如认为社史不是当务之急,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研究缺乏概念;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人员、经费和条件的限制 。
新形势新任务对参政党自身建设从而社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急迫的要求。事实上有的民主党派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如农工民主党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由秘书长牵头,增加专职人员负责撰述农工民主党党史及人物传略,实施口述史计划,发动老同志写史料,拍摄党史专题片和影像史料,发行《党史研究》;民进最近召开了全国性的专门会议,研究会史工作,并正式下发了《民进中央关于加强会史工作的意见》。因此,进一步加强社史工作,是当前我社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进一步加强社史工作的思路和意见
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史工作,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切实改变社史工作可有可无或可以暂时不顾的错误意识,把社史工作作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要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明确分工,确定人员,建立制度,认真推动。有社员建议社中央和各省级组织应恢复和设立社史工作委员会,我认为应该采纳。
第二,制定规划,整合力量。中央和省级组织都应制订相应规划,明确任务步骤,加强指导,组织全社并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这一点十分关键,这方面社中央研究室同样负有主要责任,但其他各个部门也都应积极参加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三,抓住重点,抢救资料。排列确定出重点人物和重点方向,积极开展资料搜集工作。当前特别要抓紧抢救老同志的口述史料,我们的不少老同志亲历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变革,把他们的经历记录下来,就是最珍贵的史料。要认真选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项目,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主攻并完成一至若干项成果。要建立和完善制度,搞好档案管理和资料库建设,为社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改善条件,长期坚持。给予适当的投入,改善物质、人员、资料和调研条件。要通过培养引进、外聘和建立合作、协作等办法,切实解决人才不足的制约因素。有了基本的条件,只要踏实去做,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以上四个方面,社中央特别是研究室首先要做好。社中央近期正在启动社史工程,这项工程可以概括为“七个一”,即一个“3年规划”,一个“社史展览馆”,一个“口述历史项目”,一套“九三人物系列丛书”(暂定名),一个“系列研讨会议”,一个刊物《社史研究通讯》(暂不定期),一个社史专题片。项目的详细情况,在会议发给大家的三年规划(讨论稿)中都有叙述。社中央已向财政部申请了专项经费,明年起可以分步到位。各项工作目前正逐渐展开,希望三年内能够圆满完成,并为今后社史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上述各项工作,固然要靠社中央特别是研究室各位同志的努力,更要组织全社乃至社会上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希望各省的同志也要参照社中央的有关做法,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把社史工作很好地抓起来,并积极参与到社中央的社史工程之中。当然,社中央要帮助和指导地方组织做好工作。
今明两天,会议安排了两个半天的讨论,后天韩主席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围绕本次会议的议题,认真讨论交流,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完善措施,使会议开出成效。
同志们,这次的座谈会的召开,将标志着全社理论建设和社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相信在韩启德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社参政党理论和社史研究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