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邵鸿常务副主席在九三学社第五届理论研究与社史研究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九三学社第五届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2012年第四届工作研讨会以来的成绩和经验,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和任务,同时进行社史方面的培训。按照会议安排,今天下午要对全社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进行分组讨论。这里,我先对两年来全社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作一简要的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大家讨论。

一、过去两年的工作总结

2012年9月社中央第四届参政党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工作研讨会召开以来,全社上下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和要求,贯彻九三学社十大报告和十三届二中全会精神,参政党理论和社史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对正在全社开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以及我社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参政党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一是参政党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2013年6月,《九三学社参政党理论研究论文集》出版发行,标志着社中央第一次面向全社开展的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招标活动圆满结束,37个课题顺利结题。其中,“五四精神和九三学社”、“民主党派政党功能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等中标课题,既是广大社员长期以来十分关切的问题,也是新时期民主党派建设和履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历史深度。此次招标活动,调动了全社研究理论问题的积极性,推动了全社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今年五月,社中央研究室下发了第二次参政党理论研究课题招标通知,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必将推动全社理论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承接和完成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关于《参政党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研究课题。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主办了九三讲堂4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就一些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举办理论沙龙13期,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同志的知识和思想交流,调动了机关同志的学习积极性。今年社中央举办了面向全社的“参政党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各地社员积极参加,共收到文章60多篇,征文质量明显提高,出现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活动推动了全社理论学习与研究,形成了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与社会智库的联系。加强与社外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合作,是新形势下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质量的需要。今年以来,我带领研究室相关同志先后走访了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天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等国内著名研究机构,与其中一些知名专家建立了联系。研究室在对国内著名智库进行摸底了解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智库概况》的情况报告,为今后与国内智库合作提供了参考。

四是社中央研究室制定了“工作规划”和2014-2015年研究计划。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在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任务和努力方向。

两年来,各级地方组织积极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增设。许多省市级组织新建立了理论研究中心,如重庆市委成立了思想建设和理论研究中心,社中央副主席、社市委主委谢小军担任理事长,专职、分管副主委任副理事长,聘请了23名理事。社江西省委2013年10月成立了参政党文化研究小组,共同探讨参政党文化的内涵、参政党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参政党文化研究工作等问题。

二是研究成果丰硕。各省级组织积极组织并参与统战部门、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研究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社辽宁、湖南、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黑龙江等省市委都有多篇论文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获得相关奖项。重庆市委2013年在全市开展了“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2个主题理论研讨活动,形成理论研讨文章27篇,6篇上报社中央,其中1篇在社中央研讨会上作交流。社上海市委先后组织开展了近20项社内理论研究课题,内容涵盖参政党理论研究、协商民主建设、民主监督、基层组织建设等。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两年来,各级组织探索和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推动了理论研究工作。北京市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研究选题从大家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规范的科研项目管理方式,实现选题论证、中期推动、结题论证的三段式管理模式,灵活运用问卷分析、座谈访问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社浙江省委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先后邀请省社会主义学院、省委统战部、社中央等专家学者就如何结合社务工作撰写理论性文章进行专题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社山东省委结合履职实践,联系社员思想实际,开展“走基层、看变化、摸实情”系列调研,遴选5件成果参加全省统战系统“四新工程”优秀成果评选,受到中央、省级媒体的关注。社吉林省委连续3年开展文化读书月活动,2013年末出版了14万字的文集。

(二)社史研究逐步深入,成绩显著

一是制定规划,整合力量,发挥社史研究中心的作用。2011年社中央研究室制定了社史研究五年规划(2011—2015),明确了社史工作岗位,为社史研究提供了基本保证。2009年社史研究中心成立,为整合力量、深化社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中心汇聚了社中央和一些省市长期从事社史工作的人员,以及多位史学、文博方面的专家学者。多次召开主题座谈会,对社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如何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二是社史工程进展顺利。社史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新成绩。近两年,社中央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资源,购置社史研究必备的工具书,继续关注社史资料的收集整理。除发掘社中央档案材料外,研究室的同志多次到中央统战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查阅报刊和档案资料,对其中所藏有关社史人物和事件的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为下一步系统的整理做好了准备。研究室还与社史人物家属广泛联系,了解或收集到不少珍贵资料。“九三学社人物丛书”顺利推进。“九三学社人物丛书”是社史工程的重要内容,自2007年实施以来,共有27个课题中标,目前已出版10部传记,《潘菽传》、《吴藻溪传》、《唐亚伟传》、《侯宗濂传》等传记也将陆续出版。社史专题片拍摄制作完成。社史专题片是这几年社中央用力较多的社史工程之一。2013年,五集专题片已全部制作完成。专题片拍摄素材光盘达180盘,时间长达4000分钟,收集到不少鲜为人知的档案、书信、手稿等文物资料,还为老一辈社史人物留下了珍贵的视频资料。今年社中央研究室又录制一批专题片光盘,下发到地方组织,要求广大社员认真观看并提出意见,在此基础上对专题片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口述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2年底,口述史项目正式启动,在全社各级组织中开展2013-2015年“九三学社口述史”课题招标活动,共收到投标课题书27份,经过“九三学社口述史”项目委员会评审小组专家的评审,首批确定了22个中标课题,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社史研究通讯》作出了新成绩。2012年以来,《社史研究通讯》基本保证一年两期的出版频率。《社史研究通讯》在资料的收集整理、社史的研究方面作出了更多成绩。这几期《社史研究通讯》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些新的特色,除了平时的资料挖掘、研究,更注重结合一些重大纪念活动设立专刊,如纪念褚辅成专刊等。

三是启动《九三学社简史》修订工作。2015年将是九三学社建社70周年,为纪念建社70周年,社中央研究室今年3月份召开《九三学社简史》修订研讨会,邀请社内外社史专家围绕建社的实际情况、著述体例和新时期社史写作体例等主题进行研讨,根据研讨结果制定了《九三学社简史》修订工作计划并正式启动。

四是抓住契机,积极举办与社史有关的会议和纪念活动。近两年,为了促进社史工作,举办了一些重大纪念日和重要社史人物诞辰纪念活动和会议。2012年,社中央与山西省政协、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与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纪念周培源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举办“九三学社人物丛书”首发式、九三学社创始人后裔座谈会等;今年抓住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契机,宣传九三学社的历史和光荣传统。

五是地方组织社史工作成绩喜人。第四次理论研究和社史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各地在社史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少地方开展九三学社地方社史社志编撰,如云南省委出版了《云南九三学社简史》,辽宁、福建等省也基本完成了本省社史的编撰,上海市委和四川省委编辑印行了口述史料。配合地方志工作,很多地方组织完成了本地九三学社志。各地在社史研究方面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北京市委社史工作突出口述史料收集整理,向北京电视台《口述》栏目推荐我社知名人士,努力开拓借助外界专业力量开展社史工作新模式;  社上海市委与复旦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就“口述历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交流研讨,邀请上海大学教授做口述史研究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褚辅成、孟宪章、胡汝鼎等人的史料征集工作;社江苏省委请省志办派人进行史志培训、挖掘征集了数百万字的社史资料;社重庆市委制定《理论研讨与社史研究奖励办法》,每年投入工作经费10万元,支持思想建设和参政党理论、社史研究,对优秀研究成果给予奖励;社成都市委通过招募志愿者,缓解了社史工作人员经费不足问题。特别可喜的是,近年来我社涌现出了一批社史工作骨干,成绩显著。比如天津的王世铎同志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十余万字的《九三学社史话》,采访完成了我社老社员、著名历史学家祁龙威先生的口述回忆录,在祁老逝世前抢救了重要史料;重庆的郭祥同志,独自撰写了多篇研究文章,参与撰写《吴藻溪传》,对廓清我社建社初期的历史作出了贡献。又如本次会议上获奖的张晓鹏、邢克余同志,也在社史研究方面作出了成绩。此外,一批过去未被关注的老前辈,如孙荪荃、卢绂鹤、丁道衡、彭思勋、徐禧等,现在也得到了研究和宣传,令人高兴。

总之,过去两年里我社的理论和社史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参政党理论研究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差距较大,工作观念需要转变,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不够;社史研究高质量的成果也不多,社中央社史研究工作五年规划中的有些项目尚未启动,有些进度不够理想;在理论和社史研究中,社中央对各地的规范与指导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社外学术机构的合作有待开展,研究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工作机制也不尽完善等。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进一步加强理论和社史研究工作的意见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轮改革必将带来我国经济社会所有领域更加深刻广泛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参政党,我们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推进中国的改革事业取得成功。新的形势和任务给参政党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韩启德主席提出九三学社要做到“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坚强,履职上坚实”,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实现“三坚”,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工作,为我们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为创新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大家研究。我的意见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即一个根本,两个适应,三个加强。

先说一个根本。参政党理论研究一定要有意义,有效用,这是根本。从整个参政党工作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干实事,也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哪怕是高级的形式主义,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同样,参政党理论研究一定要有效用,如果文章写了很多,也结集出版乃至获得奖励,却对我们自身建设和履行职责毫无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我看这样的参政党理论研究不要也罢。

再说两个适应。什么样的参政党理论研究的成果是有效用的?我看一要适应自身建设需要,二要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先说适应自身建设需要。当前我社自身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搞好思想建设,而要搞好思想建设,就不能不回答社员中存在的诸多疑问,有的放矢,释疑解惑。比如,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应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历史和现实、中国与外国的分析比较中回答中国历史上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当今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等这些重大问题。再比如,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等。这些问题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许多党派成员感到困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和创新,提出有说服力的理论分析,以增强全社乃至全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我们参政党理论研究必须关注的重大课题。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和努力回应此类重大问题,我们的参政党理论研究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既不可能有为,也难有价值可言。最近社中央正在组织筹备全社的理论宣讲,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能否拿出好的宣讲稿。我们说九三的参政党理论研究如何如何好,如果拿不出好的理论宣讲,那只能说明我们吹牛,我们的理论研究其实乏善可陈!当然,总结研究参政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们以往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一方面,在观念上是有偏差的,应该改变。

其次是适应履行职责的需要。民主党派履职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为此提供支持。作为参政党,我们理应关注中国的重大政治问题,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比如,在推进中国民主建设问题上,我们应紧紧围绕如何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特别要从各地的改革实践中汲取经验,并针对如何完善各级人民代表选举制度、如何有效发挥人代会和人民代表作用等具体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再比如,在如何完善我国的民主监督和政党协商制度问题上,我们应针对现行多党协商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包括协商什么问题、什么时候协商,怎样协商,协商后怎么办,等等。只有在这些问题上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才能对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这样我们的理论研究也就落到了实处,具有实实在在的效用和价值。而且可以说,如果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前面所说的重大理论问题也不可能深入。也许有的同志会问,这样岂不是替代参政议政工作了吗?我说不对。相对而言,参政党理论研究更为基础,更具有前瞻性,基础工作做得好,参政议政才有根基,才能更好地建言献策。

最后说三个加强。一是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是搞好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社中央和省市各级机关要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研究队伍。要要求每一位从事理论研究的机关工作人员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参与和承担课题研究,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社内研究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讲座、理论研讨、承担项目等多种形式,在九三社员中发现和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潜质的研究骨干。同时,要加强与社外研究机构和智库的联系与合作,遴选一些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交流与合作机制,构建一个社外学术交流群、研究合作群。

二是加强机制创新,更好地整合力量。要加强各层级组织之间的协调和互动。要增强社中央与各省级组织、副省级组织之间的交流,要建立包括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合作举办研讨会在内的交流合作机制;省级组织和省内各级组织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有条件的可建立地区之间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全社的整体效应。要充分发挥社内外专家的作用。社中央建立了参政党理论研究中心,不少省市也成立了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小组或研究点,要在充分发挥中心(小组或研究点)现有成员作用的同时,吸纳更多的社内外专家,真正把中心建设成研究的中坚团队、理论智库和交流的平台。要创新工作和研究方法。要发挥研究中心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中心”不仅自身要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而且要深度和全程参与各项课题研究,包括参与选题论证、招标评审、成果评审等各环节工作。要通过课题招标等形式,发动全社力量共同开展研究;要充分利用“外脑”,发挥社外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作用,选择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与之建立固定的联系和交流合作机制,委托社外研究机构和专家开展一些重大专题的研究,也要利用社外专家的成果,将他们的成果转化为我们参政议政的材料。

三是加强调研,踏实苦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要把实事做实,不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开展扎实细致的研究,而且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不下苦功夫,拿出来的成果只能是低水平重复,这样的研究是哄人的,毫无意义。要把情况弄清楚,把问题理清楚,把办法找出来;要避免搞形式主义,避免讲空话套话,避免人云亦云。

社中央研究室在今年重点课题招标方案中提出,本次招标的原则是注重质量,宁缺勿滥,出成果、出精品;要求侧重理论研究的要有创新性,要回应当今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要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和深刻的思想见识;侧重实践研究的要有深入细致和扎实的调查信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避免一般化空泛议论和言而无物的官样文章。这些原则就是按照以上的想法提出的。希望各地社省市级组织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工作中,围绕以上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按照招标方案中提出的原则,制定研究规划,组织研究队伍,扎实研究,力争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进一步加强社史研究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一是要以迎接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推进社史研究工作。明年是九三学社成立70周年,社中央将要举行多项重要纪念活动,并将此作为推动全社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社要抓住这一特殊时机,把社史工作和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策划,统筹安排,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本期《社史研究五年规划》还有明年一年时间,社中央明年将继续制定新的五年规划,对全社的社史研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各地也要根据中央的规划和本地实际,对社史工作长远打算,扎实推进。

二是要加快“社史工程”的进程。“社史工程”有的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有的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在未来的几年中要进一步整合全社力量,保证“社史工程”的顺利完成。“九三学社人物丛书”是一个长期工程,今后的五年中,计划每年增加3-5个课题,最终将达到100种左右,这是韩主席提出的明确要求。口述史项目已经启动,各级组织要加强对课题进度的检查、指导和督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地口述史工作也应尽快展开。不久将下发“关于征集九三学社史料和实物的通知”,文物征集工作可以成立专门的征集小组到各地主动征集文物,也要要求各省市组织提供文物线索。《社史研究通讯》要进一步扩大作者群和读者群,要规范发放渠道,让更多社员了解这个刊物,参加到收集资料和撰写文章的工作中来。关于社史陈列馆,要尽快确定场地,完成布展工作并向社会开放,以实物、图片和文字等展现我社近70年所走过的道路,使之成为社史研究和宣传的重要平台。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社史研究资料库,让从事社史研究的人员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料共享。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今后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将九三学社简史的修订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全力做好这项工作。

推进社史工程,一定要扎实工作,重视和解决具体的问题。比如我社成立初期的历史,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搞清楚,存在争议。如民主科学座谈会的问题,两个科学座谈会的问题,一些重要成员在建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复员后总社所在地的问题等等,都应尽快厘清。要特别重视档案资料和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还要注意研究方法。这样我们的社史研究才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立得住,有价值。

三是要加强工作机制建设。目前社中央在岗位、研究人员设置上已比较合理,但在具体分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中央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在省级组织设立专门的社史工作岗位,但大部分地方还没有设立,希望能有所推动。要加强工作的检查推动,建立评奖制度,对那些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鼓励和奖励。要充分发挥社史研究中心的作用,调动研究人员以各种方式参与到社史研究中来。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以后可以通过分担课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个别研究员结合专长开展学术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作用。还可以以社史研究中心为平台,与社会主义学院、社科院、高校等学术研究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社史工作的指导、培训。地方社史工作要首先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社中央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规范。同时,为了培养一批真正的社史研究人才,社中央可以举办一些为期较长的培训班,对地方专门从事社史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地方编写完成的社史、社志,社中央要进行评审,以提高编写水平,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社史社志工作体系。各地社组织要定期(一年一次)向社中央研究室汇报社史研究工作和交送社史研究成果和资料。

五是进一步推进社史宣传教育,提高社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水平。社史宣传教育是社史研究成果向应用转化的重要途径。要积极探索社史宣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力求使宣传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要按照社中央常委会提出的要求,举全社之力建设九三学社社史陈列。要利用好、发挥好九三学社成立旧址、褚辅成史料陈列室、张雪岩纪念馆、茅以升纪念馆、涂长望陈列馆、周培源事迹陈列室、九院科技馆、王选事迹陈列馆等社史教育场所的作用,积极组织社员到这些场所参观学习,宣传普及社史知识,提高社员们对社史的感性认识,增强社史宣传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围绕重大节庆或重要社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充分利用社的网站和报刊等现代媒体,采取召开座谈会、理论研讨会,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史知识问答,征集并刊登纪念或研究文章,拍摄专题片,制作社史宣传网页,发放社史书籍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社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扩大社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同志们,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社史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力以赴、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理论和社史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