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者、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相聚于此,纪念谭其骧先生诞辰100周年并研讨其学术贡献与思想。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缅怀这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九三学社的杰出成员,追思和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
谭其骧先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由他主持编撰、数十位专家通力合作完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集中反映了我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成果,被誉为新中国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中国史学界的基础工程之一,是每一个研究中国的学者都绕不开的鸿篇巨制。这项工作对今天的生态治理、防灾减灾、国土整治和地区开发等领域,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利益和未来。
谭其骧先生对学术锲而不舍、终生以之,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德。他淡泊名利,将国家的利益永远放在个人的名利之上。他恪守学术求真求实的原则,坚持真理,绝不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他低调严谨,从不自标“新潮”,树立“体系”,甚至没有一部系统的专著,但他的学术成果却因富有创新、厚重难移而为学界所推崇。他是一位真正的学术大师。谭其骧先生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尽倾心力,诲人不倦,教导学生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新见,超越前人,为培养新一代中国历史地理学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如今他的很多弟子都已成为历史地理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并继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科接班人。
这里,我想着重讲一下作为九三学社社员的谭其骧先生。九三学社不仅以拥有众多杰出的科学家为显著特色,她还拥有一大批文史大家(如黎锦熙、俞平伯、刘文典、魏建功、游国恩、萧涤非、冯沅君、陆侃如、高亨、金克木、启功、唐兰、胡厚宣、张政烺、于省吾、雷海宗、吴于廑、贺昌群、唐长儒、韩儒林、方国瑜、王毓铨、傅筑夫、陈桥驿、朱家溍、王世襄、徐邦达、陈从周等),谭其骧先生亦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谭先生是敦厚朴实的书生和学者,却往往忽略谭先生的另一面,那就是充满爱国热情和期冀推动社会变革。1926年,15岁的谭其骧因不满校方开除进步学生,愤然离开嘉兴秀州中学,进入上海大学社会系读书,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谭其骧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事变后被捕入狱,遂与组织失去联系。获释后他转入暨南大学读书,成为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的学生,而在后者的印象中,谭其骧仍是一个较激进的学生。1950年,谭其骧先生加入九三学社,是建国初九三学社恢复活动后入社的第一批社员。他在九三学社内曾先后担任上海分社两大基层组织之一的复旦支社主任秘书、副主委、主委、上海分社第三届理事会委员、北京市委会科学文教工作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参议委员会委员。他还曾担任第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谭其骧先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个学者,谭其骧先生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务工作。入社不久,他就接受派遣下乡参加土地改革,以其真诚认真的努力,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1955年被借调到北京主持《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他按照社组织要求参加九三学社中科院支社文化小组的活动,两年多的时间里共计参加近20次。在担任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领导期间,谭先生认真负责,为支社的发展付出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和心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谭先生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仅以五届全国人大四、五两次会议为例,谭先生独自提交了6个提案,联合提交多个提案。这些提案主要涉及教育、文化和政区改革等方面,其中反对轻率修改1978年宪法中有关宗教信仰条文,扩大高校自主权、增加教育和科研经费、提高研究生待遇、建立完善档案工作制度、为调整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做好前期准备等建议,都很有针对性和前瞻性。谭先生还曾就发展壶口瀑布的旅游提出自己的意见。在人大会议讨论发言中,谭先生敢于直言,他批评夸大政绩,尖锐抨击一些社会乱象,大声疾呼“国家要富强,关键是敢于解决问题”。有人评价先生一生“刚正不阿,风骨凛然”,这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同样也体现在他履行政治职责的过程中。九三学社引以为荣的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在谭先生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
谭其骧先生以及许多象他一样的九三前辈们,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高尚品德,不断增强着九三学社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影响带动着广大九三学社成员和文教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工作。谭先生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也是九三学社的骄傲,是九三人将永远铭记和敬仰的典范和楷模。我们今天缅怀谭先生,既要学习他严谨治学、死生以之的精神,更要学习他爱国奉献、认真履职的精神,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切切实实地努力,尽一份应尽的职责。这,应是我们对先生的最好纪念。
最后,祝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的各项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