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华日报》科学副刊(也叫“自然科学”副刊)是抗战时期主要由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的科学家(这个座谈会的很多成员后来成为九三学社社员)编辑的副刊,这个副刊不仅发表了一些宣传科学理念以及具体科学知识的文章,而且发表了《自然科学的两条战线--杀人的与活人的》、《自然科学者的人生观》、《写给理工科的学生》等文章,对于号召广大爱国科技工作者在爱国民主、争取抗战胜利的旗帜之下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反对妥协、投降起过一定作用。吴藻溪这篇文章刊登于1946年由他主编的《科学运动文稿》(未公开发行,国家图书馆藏)一书中,是编者发现的最早介绍“自然科学”副刊创立时期相关情况的文字资料。
武汉刚失守的时候,大家对科学运动都很冷淡。我要求重庆《中央》、《大公》、《新蜀》和《新民》各报发行科学副刊推动中苏文化协会四川分会发行《科学杂志》,都失败了。自己筹办《科学杂志》,又因领不到登记证,筹不到款,陷于流产。只好函孔庚代向董必武先生接洽,希望《新华日报》发行科学副刊,孔只把董先生的住址告诉我。我到机房街和董先生谈了一次,他很赞成科学运动,愿向《新华日报》编辑委员会洽商发行科学副刊。该会以为科学文章太枯燥,将妨碍报纸的销路。发行科学副刊的计划,没有成功。
董先生懂得科学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后又向《新华日报》介绍,请我写了一篇二期抗战的科学运动,在该报七七特刊发表,稿件没有排好,就被倭机炸毁了,董先生派闵廉先生到南温泉道歉,要我补写一篇,交《群众周刊》发表,我又修订前稿,重抄寄去。这篇文章发表以后,一般人对科学运动,算是有了一点认识。许涤新先生邀请我参加中国学术研究会自然组的工作。另外,又有些朋友邀请我参加宪政座谈会的活动。因为政府压迫民主宪政运动,又不赞成彻底的科学运动,用中国学术研究会自然组的名义,展开科学运动,很多困难,于是另外组织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以开展科学运动。这个座谈会的活动,影响到了生活书店,派人约请我们编辑《时代科学》杂志。我们欣然接受邀请,编辑人员和笫一、第二期稿件都搞好了,该店编辑部忽然发生了人事上的变动,经理部又毫无科学的知识,呼之欲出的《时代科学》杂志,终告流产。我又旧事重提,要求《新华日报》发行副刊,定名为“自然科学”,这一回算是成功了。
副刊出了几期,就发生皖南事变,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的若干会员纷纷离渝,《新华日报》也缩减篇幅,裁去“自然科学”副刊。这历尽挫折方得出世的科学副刊,又失败了。在科学运动的低潮期间,董先生给予了我们相当的鼓励,我们也没有在困难面前屈膝,不过工作日益艰苦,人事也有若干变迁罢了。我以为: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工作的不易展开,是由若干党派不懂科学运动的原故。张申府教授在哲学上有唯心论的倾向,仍不失为可以契谈的人物,他在北平时,曾发起启蒙运动,在武汉刚失守时,亦曾和我在重庆推进科学运动,有所效力。但他参加进来之后,想把我们拉到罗素所走的路上去,我和他经过了一度强烈的争执。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无形停顿,而《新华日报》的科学专页,则在他的主持下发刊了。(1946年农历5月3日 吴藻溪)
附: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发表纲领函电目录
1.国民大会组织法代表选举法及五五宪章的意见(1940年1月1日) 召集人孙克定、吴藻溪、葛名中
2.致印医援华队长安德华函(1940年6月2日) 召集人同上
3.致陕甘宁边区科研会函(1940年9月1日) 召集人同上
4. 致苏联自然科学界函(1940年10月23日) 召集人同上
5.致朝鲜科学界函(1940年l0月5日) 召集人同上
6.致驻英大使顾维钧电(1941年9月24日) 召集人张申府、吴藻溪、葛名中
7.致英苏美科学界电(1941年9月24日) 召集人同上
8.致土耳其、埃及、伊朗、阿富汗等二十四国自然科学界电(1941年9月24日) 召集人同上
9.通过的科学运动纲领(1941年8月31日) 召集人张申府、吴藻溪、葛名中
l0.致英国皇家科学院、美国科学院函(1941年12月9日) 召集人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