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诞生始末


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您知道这一名称的诞生经过吗?

任弼时最早提出 194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西北野战军战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在谈到当时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时说:“如果我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好好引导他们,给予适当的教育和改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为着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服务的。”

任弼时在谈到1947年冬天伟大的学生运动时又说,蒋介石统治区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条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们“看到了革命的发展,天下将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全国建立……”

任弼时同志的讲话无论从内容和时间上,都可以说是最早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名称的。

陈嘉庚振臂高呼 1949年1月20日,毛泽东电邀陈嘉庚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6月4日抵达北平。6月15日,陈嘉庚到中南海勤政殿出席新政协筹备会。

陈嘉庚在发言中感慨万千,蒋介石破坏和平,与人民为敌,终于垮台;毛泽东与共产党为国为民谋利益,终于胜利。广大华侨拥护毛主席、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衷心祝愿我中华民族早日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强国。

最后陈嘉庚先生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话音未落,全场早已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张奚若的提议 1949年6月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首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在第四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中,无党派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他的提议博得了与会代表的赞同和支持。

张治中的建议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张治中先生也应邀参加会议。毛泽东把筹备会上专家们的意见呈诸各位,听取他们的建议。最后毛泽东提出,中央的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在讨论中,张治中发表了不同意见。他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复?不如就干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

周致祥的见解 在9月26日的政协会议上,辛亥革命后归隐的前清进士周致祥提出反对意见说:“我反对用‘中华民国’之类的简称,因为20多年来,这一名称已被蒋介石弄得不堪言状了。所以,我主张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两次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

司徒美堂的发言 在新政协会议的发言中,爱国华侨司徒美堂的发言,非常赞成周致祥的意见。

司徒美堂说:“我虽然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人,我也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四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民国与民无关,22年更给蒋介石和C·C派弄得天怒人怨,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民国的烂招牌。国号应该是极其庄严的,既然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还要等到5年之后才改呢?现在革命胜利了,还称中华民国,连国号也不敢改,何以昭示天下百姓呢?所以,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

沈钧儒的论证 著名法律学家沈钧儒先生在发言中,从法律的角度论证新旧国号不能并容。

沈钧儒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面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国号,的确是法律上的一个大漏洞,不合法律观点,也万万不应该如此。世界各国的国号,只有字母上的缩号,而没有载于立国文件上的其他简称。”

董必武的说明 在新政协会议上,董必武《关于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中,对新中国的国家名称问题作了说明。

董必武说:“我们现在采用了最后这个名称,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人,它有确定的解释,这已经把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表达出来,不必再把‘民主’二字重复一次了。”

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称谓就确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