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寻访先辈的足迹 促进中法交流

王选基金会副理事长邵鸿教授赴法国调研纪行


2012年4月1日至6日,王选基金会副理事长邵鸿教授率领基金会研究员一行赴法国调研,我有幸忝列其中,感触甚多,获益匪浅。

4月1日,代表团从北京启程,当晚到达法国首都巴黎。第二天,代表团不顾长途旅行的劳顿,在访问了九三学社早期成员在法国生活、学习的旧址后,从巴黎到法国南部维埃纳(VIENNE)省首府普瓦提埃(POITIERS)市,与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座谈、交流。普瓦提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城市。这座古老的城市有12万居民,三分之一居民的年龄在30岁以下,四分之一居民是在校学生,故该市有大学城之称,是一个静心读书的理想之地。1431年,Eugenius四世教皇创建普瓦提埃大学,查理斯七世(Roi Charles VII)国王颁布法令批准。普瓦提埃大学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哥廷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欧洲最古老、最声名卓著的大学构成了科英布拉大学集团。

在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座谈

在4月3日的座谈中,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理事长阿兰•米纽(Alain MIGNOT)教授首先向邵鸿教授介绍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和近两年来的主要教学活动。米纽教授说,该校以帮助法国人了解中国的语言、经济、社会和政治现象为目的,语言教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该校的学生中既有小学生也有耄耋老人,既有喜爱中国文化的职员也有学习中文国际学士学位的学生。学校不仅面授课程,还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向四百多名学生授课。该校编辑出版的《孔子学院》双月刊向全球法语区发行,每期的发行量达到五千份。校方希望通过该刊物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的内涵。该校与法国最大的法律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中国商法》一书即将付梓。该校筹建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很快将投入运行。为使法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该校每年与南昌大学合作举办汉语夏令营并出资送数十名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的活动。

听了米纽教授的介绍,邵教授十分高兴。他说十年后重访普瓦提埃大学和孔子学院,深为你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高兴。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是中国在西欧建立的第一座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当中,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成效,名列前茅。这是米纽教授、陈梦雯院长和其他教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邵教授向米纽教授介绍了王选基金会从事传统文化和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研究的功能和代表团此行的目的,一是了解中法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另一是对九三学社创始人在法国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以研究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形成。

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

米纽教授坦诚地谈了中法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他认为两个大学之间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其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的深度。只有将目前的教师、学生层面的交流提升到研究机构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叉研究工作,双方的合作才能更有深度、更加长远;第二,《孔子学院》一刊的读者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和独立思考能力。他们生活在开放的新闻环境中,习惯于在辩论中思考和判断。他们在阅读《孔子学院》的同时,也接受了其他一些关于中国的报道和信息。如果《孔子学院》的内容单调,不能全面地、从各个角度、以各种声音反映中国的情况,就将失去其读者,把这些读者推向那些比较偏激、故意抹黑中国的刊物。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邵教授感谢米纽教授的直言不讳并表示将把他反映的问题向中国有关部门转达。应米纽教授之邀,邵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近三十年来中国在民主政治方面的进步和他个人对于网络发展的看法。他把中国中央政府最近将公开“三公经费”制度化看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建立公平社会的基础。他告诉米纽教授,民主与科学是一代又一代九三学社人的追求。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先生一生不懈追求、努力推动民主与科学。因此,邓小平先生为许德珩先生的回忆录题写了《为了民主与科学》的书名。实现民主与科学,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但是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座谈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结束。米纽教授认为这样的座谈对于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十分有益,希望经常举办这样的座谈,促进学者之间的合作和中法文化交流。关于代表团对九三学社创始人在法国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情况的调研工作,米纽教授表示孔子学院全力支持并派人协助。代表团于4月3日晚上回到巴黎。

在法国国家档案馆查阅资料

4月4日早晨,邵鸿副理事长率代表团到巴黎第一大学图书馆和居里夫人研究所查阅资料。当得知这两个机构已将1950年以前的全部档案资料移交给法国国家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之后,邵鸿副理事长决定马上到国家档案馆去,集中精力,搜寻相关档案。从4月4日上午到4月6日下午去机场启程离开法国回国,邵鸿副理事长每天上午9时在档案馆还没有开门时就赶到那里,直到下午4时45分档案馆最后一次广播清场时才离开,全力以赴地查阅档案。

法国的档案收集和保存工作做得很好,1920年至1927年间的档案浩繁。在查阅工作中,我们首先通过与档案馆检索柜台沟通,提出我们的要求,检索柜台向我们提供相关档案的编号,然后我们向借阅柜台提出借阅申请,我们需要在座位上等候一个多小时才能够拿到我们希望看到的档案。我们每次只能查阅这批档案中的一卷,归还这一卷才能查阅下一卷。我们从档案馆开门到关门期间,每个人只能查阅三、四批档案。这使我们终日感觉食不果腹,好像在接受饥饿疗法。在查阅档案工作结束之前,邵教授向法国国家档案馆负责人赠送了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先生的回忆录和法文介绍资料。对于这次查阅档案的工作,邵教授说,要想在两天半的时间内有重大发现,难免急功近利之嫌。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尝试各种检索方法,探索查阅档案的正确途径并与档案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长期不断的发掘,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愿望。他觉得最大的工作障碍是语言,自己不懂法语,一切都要通过翻译转达,行动受到限制。他感叹道,如果能再回到大学时代,一定要多学习一门外语。这样,工作起来就更加自如了。

我们查阅过的档案清单和尝试过的姓名排列

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张由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当年在巴黎印刷的传单,传单上面的落款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委员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委员会”,发现这份宝贵的历史资料真是意外的收获。

4月4日下午从档案馆出来,邵教授到巴黎最大的中国书店——凤凰书店考察。目前,在巴黎经营中文图书的书店仅有两家。邵教授向书店的经营者了解书店的经营情况,与他们探讨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传统书店如何生存等问题。他还利用书店的韦氏大词典查阅了九三学社早期成员姓名的法文拼写方法,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4月5日下午从档案馆出来,邵教授到巴黎公社墙瞻仰凭吊。140年前,在这里倒下的巴黎公社最后数十位社员的形象被后人浅浅地雕刻在一段公墓围墙的弹痕当中。在对外丧权辱国、对内镇压人民革命的政府军队枪口面前,勇士们的神态是那样的无惧和静穆。从他们的目光中,可以感受到这些爱国者、人类崇高理想的早期实践者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憧憬。

4月的春风,吹绿了小草和大树,吹出了一片花海。我们数人行程匆匆,无心赏花,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在花丛间传播花粉。待到秋天时分,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