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岩(1901-1950),山东潍坊寒亭区人,著名的基督教文字工作者、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爱国民主人士。他在1934年8月1日参与创办了服务广大农民群众的报刊——《田家半月报》(下文简称《田家》),并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办刊事业上;1946年5月4日,与许德珩、褚辅成、卢于道、黄国璋、税西恒、吴藻溪、詹熊来、潘菽、黎锦熙、彭饬三、李士豪、刘及辰、王卓然等五十余人共同创建九三学社,并当选为理事;抗日战争结束后,同九三学社其他社员一道积极参加争民主反内战的活动;1948年初,赴英美讲学;1949年夏返回祖国之后,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建设新中国的活动,并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宗教界代表。
一、带领《田家》参与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张雪岩重申了《田家》的立场和任务,“本报采取的言论立场,是‘为真理说话,替正义做声’十个字,过去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如此,今后在人民革命解放了的光明天地中更要如此。这是宗教的立场,也是人民大众的立场。……本报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今后更将遵循耶稣的遗教,态度和精神,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为真理说话,替正义做声’。使教会变成创造平等新社会的大动力。……本报为了使农民大众所得到的自由平等有保障,一定要根据新民主主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革命目标,用仗义执言的宗教精神奋斗到底。”2可见,张雪岩站在民主进步的立场上,完全遵循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革命方向。
这时,《田家》的栏目设置有:言论、新闻、农业、宗教、常识、文艺、卫生、妇女、儿童、通讯、医药问答、农业问答、读者信箱、田家同乐、农民时事读本、农民政治读本、农民识字读本等。其中,农民时事读本、农民政治读本、农民识字课本是为了帮助农民读者增加对时事知识和政治常识的了解,以及给不识字的农民提供识字的机会,是张雪岩领导编辑们特意从《田家》第16卷第1期起增加的。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张雪岩率《田家》欢迎新中国的到来,并借举国欢庆之机向《田家》的读者提出两个请求:第一个是“欢迎旧读者介绍新读者”,这一请求的理由是“中国已经大都解放,全国解放的日子,快要来到,庆祝人民翻身和纪念解放的办法,莫过于尽量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以便个个人人都能变成新中国的生产建设份子。为此我们很欢迎过去订阅过本报的旧读者重新定阅,并希望多多介绍新读者,以便藉本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4第二个是“欢迎读者批评指导”,他对此承诺“读者对本报不论有什么批评建议,本报愿处心领教,凡属合理而能办到的,必定尽量刷新改善。”5
1949年10月下旬,张雪岩向基督教联合出版社年议会汇报了田家社的出版发行情况,指出基督教出版界和文字工作者应注意到教会适应时代与新政治配合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文字出版的建议。报告6原文如下:
田家半月刊已于本年八月进入其第十六年之历史,随着全国各地之解放,旧读者已渐见恢复,新定户亦日有增加。但以今年全国农村灾情普遍严重,所以恢复及增加情形,自然难如预期。惟灾荒过后,其发展则未可限量也。
田家读者与编者感情,是特别深厚的。主要是因为这些遍布全国农村的读者,也太需要这个刊物,不但从新定户的热情中可以看出,由因战争隔离已久的旧读者的续订函件中,更能证明这种热情的联系绝非一个普通刊物所能有的现象。
由读者所提各种问题的分析,教会适应时代及与新政治配合,似已成为当前之紧要问题,这不但是田家半月刊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基督教出版界及从事文字工作者应一致注意的,因为这是教会整个的问题。
附建议案如下:
一、建议基督教联合出版社根据基督教和平仁爱牺牲服务的信仰原则并针对目前人民革命发展的形势拟定基督教出版计划——包括宗教,文化,艺术,小说,戏剧,音乐,哲学等。
二、基督教之出版计划,重点应偏于创作,并以基督教之革命科学及大众化的劳动创作精神为基础,发扬基督教昂首前进的精神。
三、中国人口,农民占大多数,出版计划,应多注重农民之需要。
四、这种出版计划,应强调提倡国际和平。
此致
敬礼
中华基督教联合出版社年议会
田家半月刊社社长兼总编辑张雪岩谨具
一九四九,十,十九
为了使《田家》割断与帝国主义的关系,保障其服务农民大众而独立自主的顺利发展,更重要地是要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张雪岩在1949年12月15日发起“解放竞销运动”。他指出:“新中国已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诞生了!旧中国同时也被宣布灭亡了!正在成长的新国家,需要大量新的文化建设,但现在新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全国农民占百分之八十多,要不先从农村着手,中国的文化教育是不能普及的,更谈不到改革与建设。因此《田家》接受这个使命,并愿与各地热心人士,来共同搞好这个工作,请你们多多的投稿、建议、批评。广为介绍订阅。近来解放战争,有飞速惊人的发展,全国统一,就在眼前,《田家》为了配合这个新的形势,特发起‘解放竞销’运动,希望全国热爱本报的读者,踊跃参加这个竞赛,以便帮助我们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并早日达到本报‘村村有定户,家家有读者’的愿望。亲爱的读者们:努力吧!看谁争取到第一,那光荣服务人民的称号,就属于谁。”7同时,详细说明了解放竞销运动的办法。
1949年12月15日,为保证实施新民主主义普及文化教育的政策,藉以提高农村大众的知识水准,促进生产力的增加,以便改善并提高农村生活,《田家》16期刊登启事,特别面向全国征求各地的代销处,明确规定了“本刊征求各地代销处代销办法”。8张雪岩还在本期“言论”后的报端上刊列“本刊宗旨”道:“本刊以文字服务乡村大众,重点在推动促进生产力之发展,使农民的政治和科学知识提高,生活得到改善,因此特别注重各种科学常识之介绍,例如宗教栏,则注重破除迷信,并建立科学的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9
二、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传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设置有政协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政府组织法草案整理委员会、宣言起草委员会、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代表提案审查委员会等六个分组委员会。张雪岩与吴耀宗、邓裕志、赵紫宸、刘良模等五人作为基督教团体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分属于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这五位代表在联名发表的《我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经过》中说:“这个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空前的盛事,我们基督教的五个代表,能够参加这个盛会,是一件荣幸的事,也是一件愉快的事。”10并且指出“他们主张民主;他们反日、反蒋、反美帝国主义;他们接受新民主主义、接受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领导,主张与共产党合作;他们不满于基督教的保守、腐败和它与帝国主义、封建力量的联系;他们认为社会革命是耶稣的福音一个重要的成分,而这个成分,同共产主义的主张,是大致相同的,他们的这些思想,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他们思想的转变,虽然有时间上快慢的不同,但他们所以形成今日的思想,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期的奋斗历程的。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中,他们当中有些人,是一直在黑名单上的,是天天受到特务统治的威胁的。他们在思想上、信仰上,虽然与参加民主运动的其他人士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共同的目标上,在实际的行动上,他们和这些人是完全一致的。基督教的五个代表就是代表上述那一派思想的人,他们并不希望、也不可能代表与这一派思想不同的基督教同道。筹备会经过协议以后,所以选派他们,就是因为他们的主张,与未来新中国的趋向,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们可以代表基督教,去参加这个创立新中国的人民政协会议。”11
九三学社作为民主党派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代表有许德珩、梁锦熙、袁翰青、吴藻溪、薛愚和候补代表叶丁易等。除了张雪岩以宗教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人民政协外,九三学社的其他成员分别代表不同领域,如梁希(自然科学界)、严济慈(自然科学界)、涂长望(自然科学界)、储安平(新闻界)、孙荪荃(自由职业界)、樊弘(社会科学界)、卢于道(特邀人士)等。
张雪岩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督教团体代表后,曾一度受到国内外部分基督徒的攻击。“因为他非但不歌颂美国,反而批评美国的反动政策。美帝分子,乘隙向纽约教会控告他,纽约方面,要他悔改,不谈政治,每期刊物要寄一份到纽约检查,否则停止经费。这样耻辱,雪岩那能忍受!他决不向美帝摆尾乞怜;因而急谋自力更生的办法,保持田家独立自主的立场。”1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张雪岩和其他人民政协委员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员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开国大典,近距离聆听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注视着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之后聆听了毛泽东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随之观赏了规模浩大而壮观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亲身感受到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30万军民的欢庆喜悦之情。
张雪岩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之后,在《田家》上发表《惊天动地的政协》一文13,表达了其参加人民政协会议的印象和感受:
这次本人得以基督徒身分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在觉得高兴,因为藉着这个眼见耳闻的机会,得了不少新知识。在一个星期多的会议中,值得报告的事情很多,因为篇幅的限制,只能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几点提出来。
第一,我觉得这次的政协从代表的党派,团体,种族,社会阶层和职业部门讲,差不多是无所不包的。这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桩伟大无比的新创作,就是在全世界的历史上也是没有前例的。这还不能说是轰动人类历史的人民大团结吗?这个大团结的革命、进步和创造建设的力量,一定是伟大无比的。
第二,由政治协商会议周到细密的筹备,和大会中一切坦白和谐商,可以看出真民主的意义来。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是本着“事事协商,反复讨论”的原则和精神进行的,所以每件事非求得最后一致的协调,是决不放松的。例如大会一致隆重通过的三大文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是这种真民主精神的结晶,这是一个空前的大创造。
第三,大会中有四种代表给我印象特别深,一种是最受压迫而已取得领导权的工人,第二种是向来受剥削欺压而已得到大翻身的农民,第三是从来受歧视压迫而已得到了平等地位的少数民族,第四是反动派中弃暗投明的分子,他们不但坦白认错,而且都一致决心改过,从此跟着人民学习,并为人民忠诚服务,拥护人民政府,效忠国家。这真算是天翻地覆的大事件!
第四,会议中的一切坦白、友爱、和谐,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由这种和乐团结的家庭空气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有这种空前伟大的胜利和成功,主要是由于毛主席英明的领导和共产党高深的修养与宽大的政策。这种修养和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和建设进步的保障。
以上的观点,是本人本着基督教的信仰和立场来观察了解的。关系基督教在这个新国家里的地位和贡献,本期言论已有评述,不在这里重复。
《田家》在言论、新闻、常识、文艺和宗教等栏目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经过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报道,以期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情况。如登载在第16卷第6期上的题目有:《基督教与新中国》(言论)、《人民政协全体会议大决议》(新闻)、《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闻)、《国旗制法说明》(专栏)、《基督教五位政协代表的观感》(宗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系统表》(常识)、《人民政协把历史改变!——访问人民政协代表李秀真写成此诗》(常识)、《第一声雷》(常识)、《介绍女工代表范小凤在政协会上的发言》(妇女与儿童)等。《田家》的宣传很快就产生了效果,陆续收到读者来信,这里选录两封如下:
雪岩张先生道安:
敝人等数年间阅读贵刊十分钦佩阁下之社会主义及民主思想,真堪为我教中代表,而今果然,阁下被选为中国政协代表,斯乃真合舆论。是选举得人了。深愿阁下这次更需高申阔论,发扬素日之抱负,以彰显基督原来之精神。国家号召我教人士参加协议这更表明:毛主席之英明。这是督促我们在新中国,服务和宣传真理中,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并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同时努力学习,努力生产,这就是教会的新任务。
弟张续昌鞠躬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14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
我们这些散布在全国农村的农民读者,由《田家半月刊》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已经胜利开会,通过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三个划时代的大文件,同时又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出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委员,人民听了,真真是人人欢喜,个个快乐,因为这表明全国的穷苦农民,靠赖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得到的大翻身,已经有了政治上的保障,所以我们一致向大会致热烈的庆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我们将竭诚拥护政协的一切决议案。并将用努力生产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寿。竭诚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切法令,我们绝对相信人民政府的法令,一定都是合乎人民利益的。
田家半月刊的一部分农民读者敬贺15
张雪岩接着在《田家》上从基督徒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一份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基督教思想所主张的爱与和平三个方面,论述了基督教与共同纲领的关系。文章指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专政的基础,则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不过必须了解的,是这个政权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上面所说的几种阶级和分子里面,恐怕多少都有基督教的信徒在内。所以基督教的首要任务,是站在民主爱国的立场,把这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意志所制定通过的人民大宪章——共同纲领——向全国教会信徒介绍,以便普遍展开学习,好向全国人民推动遵守纲领和实现纲领的事工。
共同纲领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及宗教信仰等的自由权。这都是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神圣尊严的人民权利的规定,不是绝对没有条件的。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的对等的。更明白点说,就是如果没有义务,就不能也不应当享受权利。共同纲领中所规定的国民义务有“保卫祖国,遵守法律,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应征公役兵役,和纳赋税的义务”(第八条)。这是基督教对实施共同纲领所必须深切注意的地方。因为如果不遵行这些义务,任何权利的享受是谈不到的。
共同纲领中与基督教所讲的爱与和平的教义很有关系,例如第四十二条所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公德,就是基督教应提倡的最具体最真实的爱。
关于和平,不但第四十九条消极规定“禁止利用新闻……煽动世界战争。”同时并与十一条中积极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提倡和平是基督教最高的目标,共同纲领既然如此规定,以此相标榜的基督教在拥护提倡这个纲领上就责无旁贷了。1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结束后,张雪岩参加了一系列宣传报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情况的活动。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崔宪祥总干事为了向各地基督教教会团体宣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盛况和各种成就,邀请张雪岩于1949年11月1日赴青岛召开的山东大会演讲,与会听众听了张雪岩的报告和演讲之后,深受感动。此后,张雪岩除了到济南参加预定的演讲会外,潍县、泰安和周村等地的教会团体都纷纷请求前往,但是由于张雪岩和崔宪祥二人所计划的时间有限,后来只到周村停留了一天,其它几处均未能去成。17
1949年11月下旬,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男女青年协会等机构为了向各地教会团体宣达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盛况和成就,联合组织了以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督教代表为中心的访问团。吴耀宗、刘良模二人担任杭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华中地区的访问;赵紫宸、张雪岩二人担任华北各地的访问,除京津之外,张雪岩还访问西安、太原、开封等地的教会团体。18
华北基督教联合会根据上海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男女青年协会等团体的建议组织基督教访问团,请基督教参加政协的两位驻京代表赵紫宸、张雪岩偕同联合会干事王梓仲牧师于11月22日前往天津,举行演讲讨论。“目的在由共同纲领所定的义务权利中学习了解基督教应走的方向和应努力的工作。讨论时大家都很虚心坦白,情形非常好,证明教会是有改造创新的光明前途的,再一种重要工作,是建立当地政府与教会的桥梁关系。相信今后政府与教会的关系,在携手建国和一切服务人民的工作上,必能一天一天密切配合起来。”19
1949年12月,北京市各教会举行学习政协文件,华北基督教联合会为帮助北京市各教会展开学习之风,特别邀请参加政协的代表张雪岩于每星期三午后在青年会讲解政协的三大文件,先从共同纲领开始,听讲的都是各教会团体的领袖,每次讲完,都安排有讨论。听讲讨论完之后,各领袖回到其团体领导会众作同样的学习。20
1950年1月16-19日,张雪岩应华北基督教联合会邀请,作为访问团成员赴保定教会访问,并演讲人民政协会议的情况,“藉以鼓励教会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努力发扬基督教服务人民的工作精神。就此与河北省政府当局取得联系,以便教会与政府更能彼此了解合作,共同推动建国大业。”21
三、宣扬和实践基督教爱国的思想
1949年8月5日,美国政府公布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以准备调整对华政策。白皮书的正文分为8章,叙述中美关系的时间范围是从1844年美国强迫中国签订《望厦条约》起,至1949年中国人民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时止,尤其侧重在抗日战争后期1944至1949年长达五年的时间内,美国所实行的扶蒋反共政策,并最后遭到失败的经过。
全国上下各党各界纷纷对此发表看法,8月12日,新华社刊登了《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8月16日,国民政府发布《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对美国政府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的声明》;8月中旬之后,毛泽东分别撰写了《别了,司徒雷登》和《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等文;8月26日,清华大学教职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对白皮书的看法等。
9月1日,《田家》上的《农民时事读本》栏对白皮书作了报道和介绍。该栏中这样记述道:
美国国务院在今年(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发表了一篇题目叫做“中美关系”的白皮书。共有一千零五十四页。内容要点,已经由美国新闻处广播了,白皮书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一封信为序文,这一封信承认美国政府援助国民党进攻中国人民民主力量的努力已经失败,同时承认国民党政府早已失去人民的支持,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斗争,则为中国广大人民所拥护。
艾奇逊的信,和搜集在白皮书里的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都公然主张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文件不完全地列举了美国政府对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队的援助,而国民党则被白皮书描写为一个腐败的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的反动集团。
白皮书一面诋毁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另一面又责骂国民党的无能和没有完全听从美国指挥,使美国的援助归于无效。白皮书中再三说,美国干涉中国失败的责任,应由国民党负担。甚至把错误推到已故罗斯福总统建议的雅尔达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更认为苏联没有像美国一样地在中国内战中,援助国民党来反对中国人民亦是不对的。白皮书公布了从来未公布的魏德迈访华报告,这个报告曾建议联合国把中国东北置于五强监护或联合国托管之下。22
9月15日,张雪岩写了一篇《基督教对白皮书为什么不讲话》23的文章,既是向基督教团体发出质问,又表达了其个人的看法和态度。文章内容如下:
基督教的中心信仰是和平爱人,这就是基督教所宣传的真理。这个真理,对家庭、社会、国家、国际的各种人类关系,都可适用。人类在这些生活关系中,若能真正依照耶稣舍己爱人的榜样彼此相爱,人间的和平,立刻可以实现。
美国一向是以基督教国家相标榜的,但其政府近来有好些言行,是与和平爱人的教旨相违背的,这从新近发表的对华白皮书可以看出,这个白皮书的原文,有一千多页,国内报纸披露的,多半是摘录的要点,单就全国各地对这些要点的普遍热烈讨论,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是多么表现了帝国主义侵略和独霸中国的野心,其中并充满了阴谋捣乱分化中国的种种鬼计。这些分析讨论和谴责是基督教最不可忽略、最应讨论的,因为基督教所介绍给人间的救主,是代表和平、仁爱和公义的救法的。所以人与人间,社会与社会间,以及国际间的一切关系,缺少了这些平等互爱的原则,一定会有猜忌、冲突,甚至战争的发生。
根据各方面的讨论,美国的白皮书,不打自招承认了以军火物资支持中国人民公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所发动的内战,而且坦白承认失败,并暴露了欺骗诬蔑挑拨离间和分化中国人民的种种捣乱和阴谋。
假如全国人民对白皮书的分析和谴责是对的,教会就应本着宣传真理正义的宗教精神,向美国人民提出警告,向其反动政府提出申斥。尤其美国留华的传教士,更应对这件事说公平话,证明自己来华宣教和工作,丝毫没有被反动政权利用的情事,如果认为中国各方面对白皮书的分析和谴责是不对的,也应该指正出来,与各方面公开讨论,将白皮书关乎中美友谊和世界和平的是非,弄个清楚,这才是基督教为真理做见证的真精神。耶稣说:“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白皮书关系中美邦交甚大,其是非应绝对本耶稣的遗教说个明白,如果发现白皮书的错点而将其指出,不但不算是“反美”,倒可借此帮忙美国的善良人民,了解中国教会对美国政府勾结国民党反动集团伤害中国的种种自由的罪行,是十分明白,十分反对的,同时使他们了解中国人民所反对的,并不是美国的善良人民,乃是那些骄狂的好战反动份子,同时更可使美国的人民了解中国教会具有先知远见,和耶稣“守死善道”的精神,而绝不因金钱关系,而有情感上的偏向,藉此也可使中国人民了解基督教并不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也不是丧失灵魂的吃教奴隶。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张雪岩撰文《基督教当前的两大任务》24,建议基督教团体应担负起当时所面临的两大任务,即参与紧急救济水灾和积极推动劳动生产。文章写道:
目前这个劳苦大众翻身的新时代,正在如大洪炉般用炽烈的火,锻炼着旧时代的一切文物制度。基督教也不能例外,在受同样试练。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文物制度也是这样,假如是合乎大众利益的,不论时代怎样变化,也不能损坏他的一丝一毫,反过来讲,如果是违反大众利益的,一定会如火烧糠秕一样,一燃即了。
基督教目前面临着两大试验,对他转变的前途,是极关重要的。一个是紧急救济水灾,一个是积极推动劳动生产,今年的水灾不但严重,而且被灾的区域,非常广大。因此非全国人民一致起来,响应政府的救灾号召不可。以救人救世相标榜的基督教,尤其责无旁贷。耶稣会把基督教信仰的真实性,用“义”和“不义”的行为做判断的标准。他说:能把以下的事情作在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算真信徒了。这些事就是他所说的:“饿的给他吃,渴的给他喝,没有住处的给他住,没有衣服的给他穿……”目前的大水灾,不知有多少万人民要遭受冻饿之苦。基督教应赶快起来本着“爱人如己”的教义,号召全国教会组织起来,拟定救灾计划,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呼吁,以便由各方面得到大量捐助,使受灾的人民得以渡过苦难。政府号召的每人每天节省一两米的运动,宣传牺牲爱人的基督教,更应当首先响应。
摆在基督教面前的第二个试验,是由寄生消费和依赖外援的宗教,转变到劳动生产的建设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教会推移到自立自存的基础上。救灾运动,就是一个发动和提倡生产建设的好机会,除急赈外,教会的救灾计划,应包括分地选招灾民男女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给他们以适合各地人民生活需要的工艺生产,并用合作的方法推行这个运动。这样可以大部赈款用到工艺的生产训练上去,使赈济不但可以消极的解除民困,而且更可以积极的促进生产建设,教会本身亦可藉此踏上合作生产的建设大路。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张雪岩通过《田家》的“言论”栏发表了《基督教与新中国》25,解答全国信徒所关心的问题:“基督教在这个新国家里究竟占什么地位,有什么供献”?他指出新中国具有统一战线的基础、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策三个特点。“明白了新中国的三个特征,就可了解基督教应当站在什么地方,应有什么供献了。基督教是宣传真理的宗教,真理的内容,是公义,仁爱。实行这个教义的方法,是牺牲服务,从教主耶稣本身的言行看,他是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他最反对口是行非。这是极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也最主张并澈底实行为穷苦大众服务的生活。所以从耶稣的信仰与生活上看,新中国的三个特征,不但与基督教不违背,而且是基督教应当提倡的。自己既然不能提倡,就应当尽拥护和推动的责任了。这是真理,基督教应当站在真理上,并为这真理做实践的宣传,这就是基督教应有的供献。”
张雪岩发现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高潮中,“基督教显得处处落伍了”。因此在信徒中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态度;有的张皇失措,有的悲观失望,有的忧苦欲绝,有的顽强抗变,有的投机取巧,但同时也有人在安心学习,力求了解和进步,另有少数人则早已有了认识和了解,因而已能配合民主新潮流发扬基督教为人服务的积极精神。他认为,以上几种态度,除了最后两种外,其他都没有用处,而且会有害的。他强调基督教在人民革命胜利的高潮中不应落伍,而应急起直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他提出了三个急起直追的办法:
一是安心学习,力求进步。有不少教会人士在过去除圣经和宗教书报外,任何书报都不阅读,以致弄的心眼很窄,人生观世界观都小的不得了。因此到了人民大翻身的大时代大世界里,就有点头昏脑晕。这是钻牛角尖的结果,要想冲出这个牛角尖,惟一的办法,就是安心学习,共产党自爱中国得到胜利的优良作风应当学习。领导共产党胜利的毛泽东思想应当学习。这种学习,不但增加知识,而且可以藉此了解自身的短处和弱点在那里。学习的方法,最好组织学习会,演讲会,座谈会,每种学习,能请专家领导最好。
二是认错改过。知道了自己的弱点,晓得了本身的短处,就应当知过必改,努力革新。改过革新是急起直追最切实最有效的办法。如果不护短的话,我们不能不承认基督教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甚至官僚资本主义都有些沾连的。这是阻挠中国独立民主和平统一与富强的三个敌人,我们既有沾连,就应当富有勇敢悔过自新。
三是创造建设。基督教和其他的宗教一样,有不少消费寄生的分子,在今天劳动创造的时代和环境里,不但感到不便,简直连存在都成了问题。所以在这点上应当急起直追,学保罗的态度和精神,努力往生产建设的路上走。这不但可以解决教会自立自养的问题,而且可以在宣传真道上有充分的自由。
总之,基督教的前途,需要自己的聪明能力来创造,决不能候别人来送礼。26
1950年1月15日出版的《田家》“言论”标题为《基督教在本年中应做些什么事》,张雪岩在文中写道:“一九五〇年将是全国胜利完成统一大业的一个大喜年头。但同时必需要创造和平建设的环境,恢复生产,医治战争创伤,所以工作还相当艰苦,因此全国上下都在一致准备用所有力量献给国家的建设。唱牺牲博爱的基督教,在和平建国的任何工作上,都不能稍落人后,这是以行动表现信仰最好的机会。望全国信徒一致起来,以牺牲服务的精神,配合政府各种建设号召,勇往直前。”他提出基督教在这一年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件事:1.发动国内外教会积极募捐救灾,帮政府解除民困;2.号召教友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以战胜建国初期的困难;3.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不但学习思想的改进,更学习生产劳动的技能”;4.召开一个全面性的基督教协商会议,“筹备及主持人员必须以基督教之民主进步的革命分子为主……不应有外国宣教士参加”;5.提议在中国召开一个基督教国际和平运动大会。27这几件事涉及到国际国内,教内教外,政治、思想、经济,体现了一个爱国的中国基督徒对教会和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张雪岩除了宣扬基督教爱国的言论、表示积极拥护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之外,还在社会活动中实践着其对基督教爱国的主张。1950年1月4日,华北基督教联合会以教会应配合政府救济号召,积极开展推动救济工作,在北京公理会召集了救济会议,邀请张雪岩报告了政府救济计划、讲述教会应如何配合政府号召发动救济及推销胜利公债等应做的事工。28
1950年1月中旬,华北基督教联合会又为响应政府发行胜利公债的号召,与北京市宗教界联合组织推动公债的认购工作,宗教界已公推张雪岩和侯孚允二人负责推动与联络的总责。“原则是各宗教根据‘人人认购’的方针分头自行推动劝购。基督教则由华北基督教联合会负责推行。基督教的中心信仰是牺牲服务,对这件爱国爱民的大事,必能争个成绩。”29
1950年1月28日,张雪岩突发脑溢血辞世。他的所有进步言论和爱国行动到此嘎然而止,留给世人的则是无尽的追思和崇敬之情。他从1949年夏回国到去世,在短短几个月里以极大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到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正如其夫人董谟芳所评价的那样,张雪岩的去世使“《田家》损失一个踏实苦干的劳动力,新中国损失一个忠贞勤劳的服务员,国际上损失一个沟通中西文化的好桥梁。”30
1 陈建明:四川大学“985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骨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王京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 《本报今后的使命》,《田家》第16卷第4期,1949年9月15日,第2页。
3 后因这四部分所占篇幅太多,影响到其他材料的介绍,刊载至第16卷第4期,之后就取消。
4 《欢迎旧读者介绍新读者》,《田家》第16卷第5期,1949年10月1日,第20页。
5 《欢迎读者批评指导》,《田家》第16卷第5期,1949年10月1日,第20页。
6 《本社报告》,《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19页。
7 《本报解放竞销运动》,《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20页。
8 《本刊征求各地代销处代销办法》,《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20页。
9 《本刊宗旨》,《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3页。
10 赵紫宸、邓裕志、吴耀宗、张雪岩、刘良模:《我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经过》,《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8页。
11 同上。
12 董谟芳:《祝贺田家复刊纪念张雪岩同志》,《田家半月刊》第17卷第1-2期合刊,1951年11月15日,第6页。
13 张雪岩:《惊天动地的政协》,《田家》第16卷第6期,1949年10月15日,第9、20页。
14 《来函照登》,《田家》第16卷第7期,1949年11月1日,第19页。
15 《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封信》,《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5页。
16 张雪岩:《基督教与共同纲领》,《田家》第16卷第8期,1949年11月15日,第2页。
17 《山东大会听聆政协盛况》,《田家》第16卷第9期,1949年12月1日,第5页。
18 《基督教访问团成立》,《田家》第16卷第9期,1949年12月1日,第5页。
19 《赵紫宸、张雪岩、王梓仲访问天津》,《田家》第16卷第10期,1949年12月15日,第3页。
20 《北京市各教会学习政协文件》,《田家》第16卷第11期,1950年1月1日,第5页。
21 《访问保定教会》,《田家》第16卷第12期,1950年1月15日,第4页。
22 白同编:《农民时事读本:第三课,美国国务院发表白皮书》,《田家》第16卷第3期,1949年9月1日,第3页。
23 张雪岩:《基督教对白皮书为什么不讲话》,《田家》第16卷第4期,1949年9月15日,第8页。
24 张雪岩:《基督教当前的两大任务》,《田家》第16卷第5期,1949年10月1日,第8页。
25 张雪岩:《基督教与新中国》,《田家》第16卷第6期,1949年10月15日,第2页。
26 张雪岩:《基督教应当急起直追》,《田家》第16卷第7期,1949年11月1日,第8页。
27 张雪岩:《基督教在本年中应做些什么事》,《田家》第16卷第12期,1950年1月15日,第2页。
28 《华北基督教联合会计划救济等事工》,《田家》第16卷第12期,1950年1月15日,第4页。
29 《华北基督教联合会已展开胜利公债推销运动》,《田家》第16卷第13期,1950年2月1日,第5页。
30 董谟芳:《祝贺田家复刊纪念张雪岩同志》,《田家半月刊》第17卷第1-2期合刊,1951年11月15日,第6页。(陈建明 王京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