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寄语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九三学社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坚持加强自身建设,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社员人数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多人增加到11万多人,已发展成为团结和谐、具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60年来,九三学社先后就三峡工程建设、大西南经济振兴、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改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待遇、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提供了依据,履行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
60年来,九三学社在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以科技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九地合作”已持续推进了20多年,仅签订协议搭建的合作平台就有近20个,累计推荐项目达1600个之多。九三学社的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密集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利用人民政协这一广阔舞台,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风雨同舟六十载 肝胆相照创未来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走过了60年的不平凡历程。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新中国的确立和实行,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晶,是当今世界政党制度中的一朵瑰丽奇葩。诞生于抗日战争后期,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九三学社,积极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亲历目睹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深刻体验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极其重要作用、所显示出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许德珩等一批文教、科技界进步学者发起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并把这一天确定为建社纪念日。我社成立后,积极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参加新政协,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政协《共同纲领》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和土改、镇反、“三反”、“五反”运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九三学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社员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经济、科技、教育、医卫等各项事业,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广大九三学社社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气象、农业、生物、化学、地球物理、金属材料以及社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我国首次颁发自然科学奖时,在34项获奖成果中,我社有13名社员获奖。有66名九三学社社员参与了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有43名九三学社社员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九三学社当时通过最高国务会议、双周座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多种渠道,积极参政议政,对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10年浩劫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但广大九三学社社员从未动摇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他们直言不讳、忠心耿耿,坚持科研、著书立说,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时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的周培源不畏“四人帮”迫害,上书周恩来总理,并在会上发言报上发文,呼吁大力加强理科教育和基础研究。另一位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菽借写“交代”、“检查”之机,抱病写出了50多万字的《心理学札记》。在黄汲清、谢家荣的“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含油论”的指导下,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一举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王淦昌、邓稼先献身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为应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九三学社的发展也步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三学社中央先后就建设三峡工程、建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区、振兴大西南经济、建设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加大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力度、提高国有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待遇、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科技自主创新等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九三学社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九地合作”已持续20多年,签订合作协议近20个,合作项目1600多个,创造了民主党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经验,赢得了社会赞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社社员为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九三学社社员获省、部级以上荣誉和奖励的有3万余人次,约占现有成员总数的40%。其中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荣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昆、王选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志珍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2002年基础科学奖;闵乃本和他领导的课题组在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实现了这一奖项连续两年空缺的突破。还有大量的九三学社社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60年来,九三学社得到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建国初期,一些社员认为九三学社已经完成了民主革命中的历史使命,提议解散。毛主席得知后,立即表示了希望九三学社继续存在的意见。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九三学社于1950年恢复了中央理事会。九三学社实际是在共产党的指导帮助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同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范。九三学社许多社员都曾经得到邓小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的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就是在邓小平的亲自过问下,于197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的。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十一届中央副主席王选长期致力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同志为这一科研项目专门作了“应加支持”的批示,使这一项目进展得更为顺利。1986年,王淦昌、陈芳允等4位科学家上书邓小平,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邓小平同志立即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引发了我国“863计划”的出台。
1996年3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参加九三学社组讨论,鼓励我社继续发挥参政党作用,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振兴中华作出新贡献。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江泽民同志参加九三学社与无党派人士联组会时指出:“九三学社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九三学社的成立及其发展的历程表明,在中国,各行各业的许多杰出人士,都把个人的事业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把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作为一生最大的追求。这种爱国爱民的抱负和品质,是九三学社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并永远保持和发扬这个传统。”
2002年12月底,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走访九三学社中央,与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同志进行了座谈并亲切看望机关工作人员。胡锦涛在讲话时希望九三学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更广泛地凝聚广大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深入调研,献计出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贡献。这些年,九三学社中央多次致信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就经济和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他们都十分重视,很快予以批示。有些意见建议被采纳后上升为国家政策和战略,得到很好落实。中共中央对我社建言的重视,更加坚定了我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襄盛世的信念。
60年来,九三学社社员人数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多人增加到11万多人,60%以上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先后拥有16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工程院院士,聚集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科学家。目前,九三学社在全国有30个省级组织、277 个省辖市级组织、25个县级市组织、4536个基层组织。九三学社已发展为一个组织比较健全、具有较强参政能力、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臻完善。九三学社也在致力于多党合作事业过程中,形成了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有这样几条:一是爱国主义是贯穿九三学社历史的一条主线;二是接受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九三学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三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九三学社有所作为的根本途径;四是维护广大社员及所联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社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60年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框架内的一员,九三学社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做出了应有贡献。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是责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九三学社优良传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开拓创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