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社员、著名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不久前在北京不幸去世。褚斌杰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与思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桃李芳菲,成绩斐然。
褚斌杰一生学术研究的重点是先秦两汉文学,首先是先秦两汉文学史的研究;先后出版有《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先秦文学史》、《两汉诗传》等著作。《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内容全面,丰富,而又能提纲挈领,被认为是最适宜教学用的先秦两汉文学史教材;褚先生担任主编的《先秦文学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第一本,是今天最具权威性、内容最全面、最完整的先秦文学史著作。褚斌杰在先秦文学研究方面最有创造性的,应该是《诗经》及《楚辞》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先后发表了《屈原——热爱祖国的诗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等论文。褚斌杰的《诗经全注》、《楚辞要论》是他众多《诗经》、《楚辞》研究著作的代表作,《诗经全注》在继承中国古代《诗经》研究史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拨乱反正,对《诗经》305篇作品进行了精到的诠释,获得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楚辞要论》则既包括了对楚辞重要问题的论述,又有对屈原作品的新训解,继承了游国恩、林庚先生的研究特点,体现了汉学与宋学并重的研究境界。 褚斌杰对于先秦两汉文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深入研究,这些见于褚斌杰的各种研究著作,特别是晚年出版的《古典新论》,收集最为全面。褚斌杰所著《中国古代神话》是较早对中国古代神话进行全面整理及研究的著作。褚斌杰 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对中国古代的各种文体起源、特点、发展有深入辨析,是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该书曾获1991年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褚斌杰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达50余年,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全过程。早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他就著成《白居易评传》,直至今天,也是白居易研究的重要参考书。1953年至1956年,褚斌杰先后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等重要报刊发表有关《诗经》、屈原及楚辞、白居易《长恨歌》、《三国演义》、鲁迅等研究的长篇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褚斌杰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广阔,就学科而言,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1958年后,他转入中华书局工作,曾经先后担任哲学、文学编辑室编辑,先后整理出版了多种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著作,如参与标点二十四史,为各种古籍注本作责任编辑,也撰写部分哲学学术论文,如《“毋友不如己者”辩》,是研究《论语》的论文,《尚书引义》、《周易外传》前言,则属于哲学史方面的著作,这两篇序文对《尚书》、《周易》的内容及王夫之《尚书引义》、《周易外传》在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意义有全面论述。他的论文《略论儒、儒学和儒教》,对儒、儒家、儒教的字义、形成、特质等问题有精辟论述,由他主编的《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一书之序言《儒家经典的特质与构成》,对儒家经典的形成,“五经”与“十三经”的发展演变轨迹,有详尽的考察。 褚斌杰的史学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和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特点,如《鲁迅所受中国历史影响和他对中国历史的态度》,很早就注意到了作为文学家的鲁迅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关系问题。后来,褚先生所撰写的论文《司马迁的史学与文学》、《司马迁的漫游与史记的写作》、《诗经与周代文化》、《诗经中周代天命观及其发展变化》等也是着眼于文学与历史、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白居易评传》以及《白居易》二书,更是把文学评论与历史考释结合在一起的成功范例。 褚斌杰上世纪50年代所撰写的论文《鲁迅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学习鲁迅先生的创作经验》、《重视我国古代美学著作的研究》,对于全面深刻地认识鲁迅以及建设中国特色文艺美学理论体系,都有重要意义。 他撰写的《谈三国演义》、《白居易生平和创作》、《李后主及其作品评价》、《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评价》、《论李清照及其创作》等论文,体现出了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学术前瞻性。这些文章对于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褚斌杰淡漠名利,待人热情诚恳,谦虚谨慎,平易近人,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关心同学,奖掖后进,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和学生的爱戴。他长期担任中央电大中国古代文学(先秦、秦汉文学)课程主讲教师,中国古代文体概述课程主讲教师。从上世纪50年代到到退休,培养了一大批学者,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及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